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姐难为,我靠大山种田还债(771)

作者:草禾禾 阅读记录

说着从筐里取出几段带着芽眼的褐色根茎,“种山药得先育苗,将催好芽的种薯平放在沟底,芽眼朝上,然后覆土。"

他示范着将种薯半埋入土,又指了指一旁的空地,"等苗长起来,得搭架子引藤,跟种黄瓜似的,并不复杂。"

一旁的青壮,一边根据宋平的指示覆土,一边兴奋的絮絮叨叨道:“真看不出来,这般小小一块山药,秋收后竟能收那么大一堆。”

“若不是去年收获时,亲眼去看了,我还真不敢相信呢!”

宋平语气认真的介绍,"去年我们播种的迟,山药的个头并不算大,农书上说,这个时候种下去,只要伺候得当,一亩地八九百斤也是有的!"

众人一听干劲更足了!

他们可是都去集市上打听过了,这山药的价钱可比白面还贵,听说还是一种药材。

这要是种出来了,那不得赚老鼻子钱了!

这边宋平指导着村人种植山药,而距离不远的地方,宋芷正指导着庄户进行苎麻、高粱、黄豆的套种。

“苎麻、高粱长的高,而黄豆根茎短,两者错落种植并不会影响两种作物的生长。”

“套种时可以在两行苎麻、高粱的中间套种上,三四行黄豆。”宋芷一边指挥着庄户播种,一边同他们解释。

正说着,不远处正播种的乡亲们瞧见这边的动静,三三两两放下农具围了过来。

老庄稼把式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将两种作物种到一处,实在忍不住开口问道:"乡君,这苎麻和豆子种得这般近,不会互相抢养分吗?"

一旁看热闹的乡邻也跟着附和,“是呀,这作物没有阳光照射可不行,这豆根茎矮,没的被苎麻、高粱将阳光挡了去。”

见有人感兴趣,宋芷也乐的同他们解释,“这主要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在高杆作物之间,留有的宽度足够,就不会影响到黄豆的生长。”

“而这三种作物,本就对地力要求不高,苎麻、高粱的扎根深,吸收深层的水分和肥料,黄豆根系浅,吸收表层的养分。且播种豆类本也有养地的作用。”

围观的村民听了宋芷的解释,只觉更加新奇,"那收成能比单种多吗?"

宋芷点点头,"若是照料得当,秋收时至少能多个两三成。"

"不过今年我家也是在试种,待到秋收后,若是被验证可行,大家也可以按照此法试着播种。"

村民们听了,喜笑颜开的应承下来。

地里的产出的庄稼,可是关系到一家人的口粮,在土地限的情况下,他们可没有宋芷这般勇气拿来试验。

不过若是真的能增产,那就另当别论了。

与春耕一样,进入忙碌阶段的还有连翘茶叶的采摘。

与去年连翘茶的默默无闻不同,今年连翘茶销售的异常火爆。

不但有北地的商旅前来采买,京城那边因为周煜的大力推销,也有不少家族派了人来采买。

此外,今年的售卖形式也有了变化,去年是以县衙为主导,从采摘、到制茶、最后销售统一由县衙统揽。

但今年,随着一批制茶手艺人的出现,各个村里也涌现出一批制茶小作坊。

有门道的,直接对接城中商户。

当然也有那头脑灵活的,直接卖与了外地商户。

至于县衙这边,同样继续收茶,制茶。

只不过这一次,县衙在其中的起到的作用有所变化。

周煜示意县衙不必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改成了兜底。

为了防止市面上有人恶意压价,周煜将所有收购价钱定在了合理的区间。

商户们出高价竞购,周煜不会管。

但若是有大户想恶意压价,县衙就会给这些百姓另一种选择!

而随着外地客商齐聚祁水县,宋芷更是忙碌不已。

随着天气转热,艾草皂、清凉膏的销售量急剧增加。

另一边羊毛衣物的预定量不减反而增,究其原因还是手工编织的速度太慢,跟不上市场的供应量。

这些商贾机智的选择了提前预定货物。

宋家,宋芷在卫和送抵第一批羊毛,预备返程时,直接寻了作坊中的女工。

宋芷站在作坊中央,环视着面前的女工们。"云城织造作坊需要熟手去带徒弟,上次与你们提过此事。你们考虑的如何了?"

女工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摆弄衣角,有人不安地搓着手指。

"我知道背井离乡不容易,人生地不熟的,周围又都是生面孔,难免会想家。”

“不过你们放心,在那边你们的吃住都有作坊负责,月钱,奖励还是同这边一样,并且云城是府城,机会多!”

“若是做得好,将来当个作坊管事,月钱也能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