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连忙拱手行礼,宋族长拱手回礼。
待双方见礼完后,宋族长悄悄将人打量了一遍,见他虽衣着朴素,但举止沉稳,眉宇间透着读书人的气度,心中满意的同时客气的道:"陈夫子能来我们这小村子,实在是孩子们的福气。"
陈砚昨日还特意打听了一下和乐村,这才知晓这村子大有名气。
不但是陛下赐名并封赏的村子,县里如今热卖的货物,据说全都是出自皇帝亲封的这位乡君手里。
他的心中是既激动,又忐忑。
激动的是,自己一个屡试不中的落魄书生,竟能被请到这样一个充满荣誉的村子来当夫子。
忐忑也是担心村里的人会瞧不上他。
辗转反侧、忧心了一夜的他,这会子见到和乐村族长后心中的顾虑尽散。
对方很是和蔼,对他这个读书人也很敬重,陈老童生直到此刻一颗彷徨的心,终算落地。
而此时宋芷并不知晓其内心所想,她领着人来到了学堂外。
教室内,孩子们正摇头晃脑的背着文章。
郑慧见到门外站着的人,连忙迎了出来。
她是知晓今日有夫子要来的,这会子见到人,先主动问了好,展示对对方到来的欢迎。
而后邀请道:“孩子们理解能力不一,进度也就不一,今日不如就先对他们进行一番考校,哪些孩子需继续夯实基础?哪些可以进阶学习?便由您来挑选!”
这是他的分内之事,陈童生没怎么犹豫便应下来。
于是郑慧将陈夫子领进了教室,她对孩子们拍了拍手:"大家都安静一下。"
待孩子们停下诵读,郑慧温声介绍,"从今日起,陈夫子便是你们的新夫子。"
孩子们眨巴着眼睛,有的兴奋,有的怯怯,也有几个调皮的互相挤眉弄眼。
郑慧看在眼里,敲了敲课桌,严肃道:"陈夫子学问极好,你们可要用心学,莫要辜负了夫子的教导。"
待简单的介绍过后,郑慧便将讲台的位置让给了陈夫子。
陈砚走到讲台前,目光扫过堂内的孩子们,温和道:"今日初次见面,为师想先听听你们的功课。谁愿意先来背诵一段《千字文》?"
话音刚落,宋安几个胆大的孩子,率先举起手来:"夫子,我会!"
陈砚含笑点头,点了其中年纪看着最小的宋成:"好,那你来。"
宋成站起身,挺直腰板,声音清脆地背诵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他背得极流利,一字不差,陈砚点点头。
而后又一排排的抽查孩子背诵,朗朗的诵读声中,有谁口型不对,还是能看的出来的。
大致的了解了情况,陈童生继续提问:“现在会背《论语》的举手。"
十来个年长些的孩子兴奋地举起手。
陈砚走到举手的宋安面前:"你来背'学而篇'第1章。"
宋安站起身,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声音虽有些紧张,但一字不差。
陈砚微微颔首:"背得不错。那你来说说,'人不知而不愠'是何意?"
宋安眨了眨眼睛,支吾道:"就是...就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要...也不要生气。"
陈砚点点头,“这句话是说即便被人误解,也不要因此恼怒。"
他又转向宋安:"你可知这句话说的是哪位先贤的典故?"
宋安茫然地摇了摇头。堂下一片寂静,几个原本跃跃欲试的孩子也都低下了头。
陈砚便继续同他们解惑道:“这是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推行仁政,但屡遭冷遇,甚至被不理解他的人所嘲讽,但他始终没怨天尤人、坚持传道。”
孩子们一个个仰着脑袋,眨巴着亮晶晶的眼睛,听新夫子同他们上课。
与郑慧上课教授的基础知识不同,陈夫子虽面容严肃,但他讲课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宋族长在教室外看了半晌,即便他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由自主的听了下去。
他满意的捋了捋稀疏的胡子,转身离开时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几分。
第598章 春耕忙
转眼入了四月,虽说已入了春,但祁水县偏北,虽比不得中原地区暖和,但庄户们却是开启了新年一年的播种。
原本去年没来的及播种小麦的田地,待化冻后,依次播种粟米、高粱。
而和乐村中,除了这两种常见作物,还另翻了土地依据宋平的指导开种植了山药。
这一日,宋平就指导着村中的青壮们在地头忙活。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点头道:"这地够松软,排水也好,正适合种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