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姐难为,我靠大山种田还债(750)

作者:草禾禾 阅读记录

“只是我这里容不得偷奸耍滑、懒散不听指挥之人。”

在场众人一听,面色一喜,忙不迭的连连保证。

先将丑话说在前头,宋芷见他们无异议,便开始分配了活计,“作坊里多余的纺车不多,我这里需要六十名纺线女工。”

“剩下的人,则需要帮我平整土地,对了,我还要挖一个大的池塘,用来蓄水。”

“工钱的话纺线与垄地的价钱一样,都是十三文一日,挖塘因为辛苦一些,一日可得十五文,你们商量商量,尽量让体弱、年纪小的去纺线作坊。”

妇人们其实都想去纺线,这也算是一门手艺不是,但宋芷话都发出来,她们心中即便再想去,也不敢因为争执触怒了眼前之人。

男人们则没这么多想法,去挖塘虽然累一些,但一日还能多两文钱收入,想多赚这一份钱的,则主动站了出来。

队伍很快分配好,负责纺线的女工被宋芷指派给了作坊中的老人先领着学。

其他人则由她与大哥领着人去新赐下来的田地那里,忙活开来。

荒废了几年的土地上长了许多杂草、这么大一片地即便有耕牛,也是要费不少人力的,更别谈还要挖一个大池塘蓄水。

她的这些田地,离最近的小溪也有一里距离,即便她播种的是耐旱作物,若是在播种期没有水浇灌,也是会影响产量的。

宋芷选择了一处,距离最近溪流处最近的地方开挖,这样即便后续池塘干旱,她也能开沟,将水引到大塘来。

宋芷站在田边,看着大哥指挥着众人有条不紊的忙碌开来。

这时,村中亦有看热闹的村民,一路跟着这一群外乡人来到了御赐的田地处。

见这些人忙活开来,村中的村民见了,也同宋芷示好道:“阿芷啊,你有什么活计知会我们一声,咋还跟我们见外。”

一旁的另一村民捣了捣他,“瞎唤什么,要唤乡君,你可别没大没小的。”

而后,又满脸笑意,和蔼可亲的同宋芷道:“咱们也能帮乡君忙的。”

这个时期,春耕还没开始,刚过完年的水泥作坊也没什么生意,只有家中的妇人还能靠着织毛衣赚钱。

村民们开口,其实也不想在家里干闲着,但他们也不敢表露的太过明显,叫宋芷不喜。

宋芷确实不习惯村民们对她这般小心翼翼。

她缓和了语气道:“叔伯们不必如此见外,你们这般倒是与我生分了。”

她又指了指正在忙碌的那群人道:“他们是从隔壁县过来的灾民,大人正愁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人,正好陛下赏赐了我这儿三百亩地,我也需人手帮我耕作。”

“陛下既敕封我为乡君,那我也该为陛下分忧,用陛下赏赐的田地,给他们提供一份活计,也算不负皇恩了。”

来看热闹的村民一听这话,想来做活儿的心思全歇了。

他们可是受过陛下恩赐的村子,而那些人还是灾民,他们可不能眼皮浅,排挤外乡人,没的让县官大人不喜,还丢了他们和乐村的脸面。

第582章 新点子

宋芷其实明白村民们有所问,除了想与她打好交代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想多赚些钱帛贴补家用。

这个时代的庄稼汉,赚钱的渠道很少很少。

除了种田卖粮,农闲时出去帮工赚些辛苦钱。

这点钱,若是在风调雨顺、一家人健康安泰的情况下,还能勉强维持生计。

若是家中出现了天灾人祸的,卖田地都轻的,更多是倾家荡产、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说单纯的小农经济十分脆弱,何况这还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

回家的路上,宋芷在心中盘算着,还有什么事自己现在能做的?

现在他们县内的水泥路基本上已铺设好,水泥需求量在下降。

除非北地的其他城池也开始铺设水泥路,他们村中的水泥作坊或许还能沾沾光。

但也是沾光而已,毕竟皇帝那也有水泥制造配方,圣上若是做主在北地推广水泥路,肯定也会在附近城池开办水泥作坊。

越往后,这水泥作坊也就只做做县内百姓的生意,不过是赚些辛苦钱。

宋芷将脑海里的东西搜罗了一遍,一时之间也没能想到什么好的营生。

她也不是那纠结性子,一时没什么好主意,她也不纠结,继续往家走。

路过村学的时候,宋芷听到了郎朗的读书声,脚下的步伐不由一顿。

离开家这小半年,她还一直没再去村学瞧瞧。

大半年过去,也不知孩子们字识得如何?进度又是多少了?

宋芷心中好奇,便循着朗朗读书声,来到的村学外。

她轻手轻脚挪到窗棂下,透过新糊的桑皮纸窗往里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