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心中满意,脸上却故作严肃,指着周修远笑道:“你啊你,孩子都这般大了,都做了一方县令了,你总该相信他的能力。”
“朕看周煜那孩子,心思细腻,做事稳妥,未必就比那些武将差。再说了,年轻人总要多历练历练,才能独当一面嘛。”
周修远却仍旧是板着一张脸,坚持道:“陛下,臣并非不信任煜儿,只是粮草一事关系重大,关乎云城十万将士的生死存亡。”
“煜儿虽有些才干,但毕竟年轻,资历尚浅,经验不足。臣以为,此事还是交由兵部统管更为稳妥。”
皇帝目光扫视周修远见他目光坚定,这才笑着道:“周爱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粮草关乎战事根本,不容有失。”
“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朕便依你所言,将粮草一事交由兵部统管。”
周修远闻言,心中一松,连忙拱手道:“微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粮草安全抵达。”
皇帝点了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厉:“不过,周爱卿,朕丑话说在前头。此事既交由兵部负责,若有差池——”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锋般锐利,“朕唯你是问。”
周修远心中一凛,连忙跪地叩首:“臣明白!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第415章 旨意
皇帝见他如此郑重,神色稍缓,挥了挥手道:“起来吧。朕相信你必不会辜负朕的期许。不过——”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周修远一眼,画风忽的一转,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煜上任以来的能力,朕还是很看好的。此次虽不让他直接负责粮草押运,但朕却还有一事,想交由他全权负责。”
周修远闻言,心中一紧,连忙起身,躬身道:“他是陛下的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缓缓开口,“先前提议的与漠北联合一事,以及赐对方可汗的诏书须得有人亲自前往漠北,为朕传达这份旨意。”
“朕思来想去,觉得派周煜去做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修远和秦尚书,继续说道:“一来,他心思细腻,行事稳妥;”
“二来,他为人颇有才干,善于应对复杂局面。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秦尚书略略沉吟片刻,随后恭敬地回禀道:“陛下,周大人确实很合适。”
“如今粮草一事尚在筹备,联合漠北之事也不宜在朝中传扬开来。微臣以为,由周大人前往漠北,最是稳妥不过。”
周修远听到这里,心中却是一惊。
漠北乃是苦寒之地,民风彪悍,且路途遥远,危险重重。
儿子虽能力出众,但作为父亲,难免担忧。
然而,他刚刚才驳了皇帝一次,若此时再推诿煜儿的差事,只怕会引起陛下的不满,甚至招来厌弃。
想到这里,周修远只得压下心中的不安,躬身说道:“陛下圣明,煜儿能为陛下分忧,是他的荣幸。臣相信,他定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见周修远如此表态,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此事便这么定了。”
“朕即刻拟旨,送往祁水县,命其自行组建人手择日启程前往漠北。”
周修远闻言,心中微微一震,眉头轻蹙,似有隐忧。
他上前一步,拱手恭敬道:“陛下,臣并非不信任煜儿的能力,只是此行路途遥远,且漠北局势复杂,稍有不慎,恐生变故。”
“臣恳请陛下允准,派遣几名可靠之人暗中随行,以防不测。”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他缓缓起身,负手而立,目光投向殿外,似在思索什么。
片刻后,皇帝转身看向周修远,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周爱卿,你的担忧朕明白。不过,周大人已是一方县令,行事又沉稳,如何行事朕相信他自有判断。”
“何况,云城有他叔父坐镇,什么样的人手没有?爱卿应当放手让他历练,方能成大器。”
周修远听罢,明白陛下这是不想他插手过甚,于是便低头拱手,恭敬道:“陛下圣明,臣谨遵圣意。”
皇帝点点头,再次看向秦尚书,吩咐道:“秦爱卿,粮草一事你也要抓紧筹备,务必在起势前筹备妥当。”
“臣遵旨。”
皇帝吩咐完任务,便朝两人挥了挥手,示意两人先行退下。
旋即命令内侍将册封的圣旨随折子一道即刻送往祁水县。
与此同时,周修远走出宫门,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高悬的日头晒的人脑袋发晕,周修远抬手擦了擦一路额头不知何时沁出的汗珠。
他能够感觉的出来,陛下不想他过多干预煜儿之事,也幸好他先前反应快,没又让煜儿插手粮草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