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郎是隐藏母老虎(133)

作者:鸿樱桃 阅读记录

她手中提荷叶包的梅菜,对于清说:“梅菜没多买,这两日应是够了。”

“我看也够,娘,你去米铺买糯米,我看菜市口小摊在卖调料,我去看看。”

贺母望菜市口,见有调料摊,收回目光,走出几步又不放心回头叮嘱:“清哥儿,买完等我,别乱跑,街上东西花哨。”

于清懒懒回应:“娘,你放心,我向来持家,咱家那些东西阿渊硬塞的,我还不想要呢。”

“清哥儿,娘随口说一声,你也知道读书费钱,不知啥时到头,等阿渊读出名堂,你买啥娘都不管。”

“成,娘你先去。”

于清则转身朝菜市口,如今贺母对他的指点,他都是口头应着,私下照旧。

贺母心思大管得宽,若贺渊真考中功名了,贺母依旧会拿别的说法敷衍。

食材买齐,日头快近晌午,二人没在菜市久留。

木匠铺里一位夫郎想买可折叠的圆木桌,跟贺父争个不停,眼看客人要走,贺母赶紧跑过去与人交谈。

于清走向小院。香叶、八角等调料买得不多,花50文,酱油少不了,腌制荤腥上色要用,小小一壶32文,糯米13文、梅菜31文,五斤猪肉84文。

加上灶炭钱,每天日本钱需160文左右,这不是一笔小数目。

下午还得去铁铺买大铁盆,这年头跟铁有关的都贵,但没办法,做生意得投入,于清有准备,心疼钱也得买。

他捆紧衣袖,准备在小院做午食。木盆里倒面粉,加水、猪油揉面团,擀皮切宽面,撒面粉防粘。

火炉架铁锅,舀几碗清水,点火放干草,加木柴。

等水开时,于清不闲,在一旁用大碗调料汁,放花生碎、生抽、陈醋、葱蒜、辣子油、食盐等搅拌。

不久,水滚冒泡,放宽面进锅,拿三个碗放凳上。

店铺里,贺母高兴送客人出门,谈妥已付了定金,下午贺父送货。

她满脸喜色,扯了扯外袍去小院:“清哥儿,午食好了没?随便煮煮,填饱肚子就行。”

于清正拿勺筷盛面,闻声回道:“好嘞,娘,能吃了,你端一碗,在舀几勺料汁拌着吃。”

“成,我给老头子也端一碗。”贺母端两碗面放木桌,拿两双筷,冲做木工的贺父喊道:“老头子,别忙了,吃饭。”

于清捞完面走到小木桌旁坐下,舀好几勺料汁,轻声说:“没煮多少,晌午对付,我吃完给阿渊煮一碗带过去。”

贺父放下活起身,抖了抖衣服上木屑,才接过碗筷,拌了料汁,白面条染上了酱油颜色。

贺父说道:“现下不错了,晌午还有热乎饭吃,以前你娘舍不得买,日日啃馒头、喝糊糊,要不晌午就不吃。”

贺母敲碗沿:“就你话多,没挣几个钱,还想吃外面的,不节省咋有钱盘下铺子哩。”

贺父吃口面,不服气道:“我咋没挣钱,今日不还卖张圆桌?”

“人都要走了,不是我拉回来费口舌,这单生意成不了,算了,老娘心情好,不跟你计较。”

贺母又对于清说:“清哥儿,你吃完早点给阿渊送去,我等你回来再跟你爹去送货。”

于清咀嚼食物速度难得快了些,点了点头,心里打定主意,往后让阿渊回铺里吃饭,距离不远,不耽误事。

他拎食盒走到南街,书生已下课了。街上很多穿院服的人,有的脚步匆忙,有的悠闲。

贺渊早坐在柳树下等,见到于清兴奋地挥了挥手:“清哥,这儿,过来坐。”

于清听声,拎食盒小跑过去:“饿没?晌午煮的拌面,书院学得咋样?”

贺渊开木盒拿碗筷,漫不经心答:“同窗一群小孩,我自然出众,得夫子喜欢,还单独给我加功课。”

“是好事,得夫子看重,我相公能干,我得早回,下午事多。”

贺渊从碗里抬头,用衣袖擦嘴,没开口就被于清斥责:“贺渊,不是给你放手帕了?在外头这德行,用衣服擦嘴,洗衣裳都洗不过来,真是。”

贺渊忙掏出手帕子:“我错了,错了哈,下次绝不犯。”

于清轻轻“哼”:“对了,往后你自己回铺里吃,不送饭了。”

贺渊爽快应:“成,食材都准备好了吧,明日出摊?若遇上事儿别慌,等我回来商量。”

于清冲人露出个笑:“吃慢点,不急这会。”

贺渊吃完面后,于清便拎着食盒回去了。”

贺渊也没在河边多留,起身往书院去。课业重,夫子严,见到苗子使了劲的培养。

周夫子尤其敏锐,能挑出班上好苗子,对差生一样严管,像陈少爷都有黑眼圈了,课上没精神。

贺渊进书阁,找出周夫子说的《景律》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