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自然是照单全收,还顺便找他们借来不少门客,都帮他去藏书馆抄书。
第200章 误会 蒙梨神色不停的变幻,终于破涕为……
修建书院撬动的, 当然还有另一批人,什么人呢,自然是读书人。
不管是哪个学派的读书人, 都想极力争取书院的主导权,这倒是比赵苏之前想像的, 大家都归隐山林,不愿意出山的情况要强得多。
其实归隐山林的又有几个真的愿意在山林终老呢, 最终还是为了有人请你出山, 这样的归隐才有价值。
赵苏已经搬进了新建的太子府, 在书房里翻看韩书寄来的书信。一边看一边微笑,韩书临走时, 把陈立给拉了出去给他当副手。
虽然陈立一脸不情愿, 还是被太子的态度感动,决定在太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出一份力。
于是这活宝二人组, 便一路坎坎坷坷,又一路化险为夷的, 到达各个郡县。
按赵苏的要求, 不禁任何学说,百家齐鸣, 谁的学识够丰富, 在当地的名声更好,当地书院的院长之位就归谁。如此一来,一些不愿意出山的人, 也必得出山,他们学派不争,可就被别的学派给抢走了。到时候十年过去, 谁还记得他们,必是占据了院长之位的学派,成为当地主流。
可以不为自己争,安贫乐道也安然自得,但不能不为自己的学派争,这是每一个读书人的义务。争不到院长,还可以争讲师嘛。
于是韩书的工作就变得容易许多,按赵苏所教,自己选择不了就开辩论会,召一帮读书人来参加。出车马费,请人来听。现场的读书人怎么认定,便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书院建成至少十年才能形成气候,赵苏准备到时将他们充入底层的官吏,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走上科举选材的道路。
只是科举选材在目前还不够成熟,最重要的便是读书人的人数不够多。真正能读书的,还是世家贵族为多,寒门也有一些,黔首就不用想了,就算免费他们都未必承担得起家中一个人不事生产的损失。
只有等整个国家富裕起来,人口多起来,书院开遍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才能真正开始尝试科举制度。只是在条件成熟之前,他一个字都不能对外说,否则那些世家一眼就能看穿这背后的意义便是打破他们的垄断,别说他是一个太子,就算他是皇帝,大概也要生撕了他。
到时候,别说别人,恐怕连蒙毅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制度。
当然,他不准备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慢慢来,他不行还有子婴,温水煮青蛙,总有成功的一天。
这两件事都交办下去,他还有第三件要办,这件事倒是得和蒙梨商议。
公子白从大哥的书房里出来,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到饭桌上摆着他最喜欢的宵夜,一把烤好的肉串,还有一盘炸好的臭豆腐。
香味将蒙贤也给招了来,一来就抗议,“小虞姬太偏心了,还给你准备宵夜,她都从来不给我准备。”
小虞姬名义上是公子白的丫鬟,但公子白从来没拿她当丫鬟看待过。加上太子和太子妃都知道她的身份,对她格外不同。所以她在府中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特殊。
“说什么呢,没看到份量,公子一个人怎么吃得完。”小虞姬挽着食盒,将一大壶豆浆取了出来。
“怎么不来点酒,喝豆浆,太没意思了。”蒙贤一脸嫌弃。
“就是怕你们喝酒,才取的豆浆,你若是嫌弃就别喝。”小虞姬放完东西,转身便走。
蒙贤自己家不住,就住在太子府,说是去宫里读书方便,其实都知道是因为和公子白关系好,整日里厮混在一起。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蒙贤留在太子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她不喜欢你的。”公子白倒了一杯豆浆,甜度刚刚好,小虞姬果然很知道他的喜好。
蒙贤愣了一下,胡乱挥了一下手臂道:“你说什么呢,我喜欢谁了,少胡说八道。”
说话的同时,耳朵尖都红了,可他偏要说这是红色的蜡烛给他染了色。
公子白耸耸肩,“我不会让她给人当妾室的,你也不可能娶她当正妻,所以就此罢手,最为合算。”
时间拖得长了,只会更加伤心。换个人试试,他才懒得管这种闲事,巴不得看热闹呢。也就是蒙贤,他才会劝一句。
蒙贤的脸色一下子爆红,“什么正妻妾室的,根本没有的事。”
“哦。”公子白拖长了音调,一副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但我心里怎么想你管不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