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笑骂道:“整天想些歪门邪道,要是骗到一半露了馅,你可就是众矢之的,就是父皇也救不了你。”
得罪了朝臣和世家,再将全天下的读书人得罪,就算立他为太子,也坐不稳江山。
不过赵苏听了却是大喜,听话听音,这不是明摆着,父皇已经答应了吗?再仔细琢磨一下,这是他的个人行为,反正好坏都能限定在一定的局面里,不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关于奏折上的内容,这对全天下最尊贵的父子却是一个字都没谈。事实上,越是大事,最关键的往往是统一思想,只要思想能够统一,具体的事情反倒是小事。
当日,所有人都在猜测,这对父子到底谈的怎么样。长公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眼看留在青桐宫长住,人人都道他太子之位已经稳了,只等秦皇松口。结果又来这么一出,这太子之位到底是黄了没黄,是以后还有机会,还是干脆就得换人。
后宫里眼神乱飞,各有各的心思,可惜秦皇又宿在了姬夫人处,这个姬夫人的嘴最紧,轻易问不出什么来。到是童美人可惜了,性子最是软糯不过,就是留不住陛下的人,不然问她肯定能知道点什么。
一夜沸腾,不知有多少人未能入眠,翌日便是大朝会,朝臣们到的最为齐全,有人偷偷用袖子掩住半边脸打哈欠。看到长公子竟然出现在大朝会上,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不妙的样子。
等到所有人启奏完毕,众人都等着三斗来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好赶紧回去补个眠。
结果朝臣没人说话,秦皇却来了一句,“朕决定立扶苏为太子,诸位可有异议。”
问一句是给你们面子,并不是真的要你们发表除了“赞同”之外的任何意见。
朝臣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最反对扶苏公子立为太子的人,此时都不敢站出来说一句有异议。
心里更是大叫犯规,没有讨论没有提出,一点反应的时间都不给,就算敢说有异议,又能说什么呢?仓促之间,总不能说长公子疑似脚臭吧。
而赞同的原本就占了大多数,扶苏的出身无可挑剔,长子;人品无可置疑,仁义果敢;不立他为太子立谁为太子。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简单。
就连最拥护立扶苏为太子的蒙毅,也以为立太子一事,必得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经历各种利益交换以及各种串联,才能真正得到太子之位的归属。
没人想到,就在大家完全没有准备的时候,秦皇没有同任何人商量,直接就将这个位置给抛了出来。
有一种被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却因为馅饼太沉,给直接砸晕了的即视感。
“怎么都不说话。”秦皇不满的看了大家一眼,赞同的傻了,不赞同的也傻了,心里的恶趣味冒了出来,“难道没人赞成。”
“不不不,不是不,是赞成,陛下英明。”蒙毅终于回过神来,这个时候不赶紧站出来还等什么。
其他人也从惊吓中回过神来,纷纷上前,上天入地的狂拍秦皇和扶苏公子的马屁。
章邯亲自写下圣旨,秦皇加盖印章,三斗宣读,赵苏接旨谢恩。秦皇又着少府,办一个大典,上告祖宗和天地。
太子之位尘埃落定,青桐宫接到消息,已经忙成一团。下了朝,赵苏也没走脱,被人团团围住,恭喜道贺的,约饭的,约事的,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脑子都有些麻了。
“我说你们,改天让太子宴一回宾客就是,不就是想吃太子府的饭食吗?太子可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蒙毅一句话里,恨不得带上八句太子,也不知道是太激动,还是想一次说个够本。
“是是是,就这几日,必有请柬送到各位大人的府上,还请拔冗前来。”赵苏团团一拱手,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解脱出来。
随着大朝会结束,长公子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也被传了出去。许多幸灾乐祸私下嘲笑过长公子的人,都不敢相信竟是这个结果。
大概没人能想到,特别是那些以为长公子要倒大霉的人,想破头也猜不到秦皇的骚/操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态和心理。
“是被长公子下了蛊吧。”
生气的人,往往口不择言,刚说一句,就被同行的人捂住嘴,“你不要命了。”
“唱的什么双簧,看不懂啊。”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
“不懂,继续观察。”立谁为太子他们也是围观,那就继续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