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上书的事,你应该有所耳闻吧。”章邯也懒得再兜圈子。
蒙毅知道这件事,但并不知道奏折上写的是什么,章邯明显不信,但还是将奏折递给蒙毅,示意他现在就看。
慢慢翻看完奏折,蒙毅脸上的惊讶绝不是假装出来的,章邯才真的相信原来蒙毅也不知情。
章邯苦笑道:“你觉得如何?”
“公子有一句话说的极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奏折之上的内容,确有其事,言之有物,章相难道不赞成。”蒙毅自然是第一时间表明立场。
章邯正色道:“蒙大人不必拿言语激老夫,老夫又岂是不明事非之人。”
说完又是苦笑,“只是公子又一次衬得满朝文武都成了酒囊饭袋。”
蒙毅不屑道:“只闻鸡鸭作伴,未曾听闻仙鹤也能与鸡鸭为友。”
大臣和大臣比比就算了,和公子比什么,那是君。君臣能是一个物种吗?比什么比?
章邯默认了蒙毅的讽刺,倒叫蒙毅不好意思起来。他还以为章相是来和自己针锋相对的,鼓着翅膀准备啄个鸡飞狗跳,结果对方却压根没有这个意思。
“我以前一直不太喜欢长公子,觉得他太重商道,不务正业。可如今再看,才知道他所作的一切,都在为今天做准备。好几年的筹划,一点一滴的搭建,这样清醒的头脑,坚定的意志,强力的执行,都叫老夫好生感慨。”
蒙毅眼珠子一转,才知道章邯确实不是来跟自己吵架的。
都是站公子一方的,那大家还是好朋友,团结可以一切团结的对象嘛,公子说过的。
蒙毅很快变了嘴脸,亲热道:“就是这个道理,人和人之间是需要时间来了解的,以前的误会解开就好。”
“可是你不觉得,这份奏折让你想起一个人吗?”章邯再次苦笑,说实话也就是扶苏公子是秦皇亲生的,换个人试试看,不得被撕成碎片啊。
蒙毅脸色一变,用手指醮着茶水,在桌面写下一个吕字。
章邯没有出声,但眼神却是默认了。
秦皇与吕不韦有各种说得出或说不出的纠葛以及恩怨,但其中有一点是人人都知道,却极容易被忽略的大道之争。
何谓大道之争,秦皇的霸道,吕不韦的王道,便是大道之争。比之阴私之事,这才是真正触怒秦皇,让秦皇撕下两人之间最后的遮羞布,从而图穷匕首见的原因所在。
第196章 世界的尽头 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恒……
章邯和蒙毅一起沉默了, 但就这么沉默下去也不是办法。特别是蒙毅,有些艰难的开口道:“若是陛下与公子生了隔阂,绝非国家之幸。”
“呵。”章邯冷笑几声, 这意思是,你不用拿高帽子给我戴, 我比你更清楚。
“说不定陛下不会这么想,毕竟只是一份奏折。”蒙毅努力往好处想。
章邯歪了歪嘴, 拿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蒙毅, 蒙毅在这个眼神中败下阵来。
“行了行了, 当我没说,不过陛下将奏折给你, 到底作何解?”秦皇到底会怎么想, 没人知道。
说回奏折,章邯道:“陛下倒没说那么多,只是让我看看是否可行。”
赵苏上书之事, 其实也是正正经经的大事,国家的人口太少, 劳动力不足。从几个不能缺人的大型建筑工地需要的劳动力, 一直算到每年的徭役,工厂和白银郡挖矿的劳动力, 再到耕田的人口,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而且每年都在增加。
但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率,不出五年国家就得闹用工荒, 劳动力不足的后果也极为严重。人不是牲口,一再的超过负荷运转,迟早得出事。
所以公子的想法便是降低农税, 用商税进行补贴,农民的收入增加,能够养得起更多的人口,自然就会多生孩子。再广设育婴堂,救助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弃的儿童。还要在每个郡县都设立一个书院,大力增加识字的人口。
化徭役为招募,用钱粮招募劳工,大力清理隐户,除十恶不赦之罪,其他皆进行赦免,尽可能将隐户都纳入正规的户籍之中。
改革税收收取的办法,让商人承担其中的某一环节,减少酷吏和官府对农民的层层盘剥和损耗。
这些都是务实又可行的政策,每一条都很好,但每一条都在得罪人,如同在万丈悬崖上走纲丝,端的是惊险无比。
公子还在奏折上称,秦皇威服四海成就无上霸业,但想让天下归心,还需休养生息。让荣耀洒遍秦国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个秦人都以自己的身份为傲,这才是帝王真正的丰功伟业,必能青史留名,万古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