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吃面条吧。”扶苏看到出去摘野菜的人,带回一大把野葱,让人从行李里找出晒干的面条。
一大盆面条煮熟后捞到碗里,锅里上油扔进一点小葱煸香,然后连油带小葱直接泼到面上,就是有名的葱油拌面。
好容易吃上香肠饭的人,闻到爆葱油的香味,又开始不淡定了。
有人更是嘀咕,扶苏公子这是有完没完了,非得馋死几个才算完是不是。
秦皇手里拈着用盐炒出来的豌豆,一颗颗焦酥香脆,咬着喀嘣响,其实一点也不费牙。
“这就是扶苏从什么斗花会上找来的豌豆吧,没想到,滋味还挺不错。”
豌豆最初被当成观赏的花种,由冯家送到斗花会上,结果被扶苏公子发现,经过几年的培育,这才开始流入市场。
“主要是耐贮存,晒干了放上三年都不坏。”三斗顺势说道。
“身毒那地方当真不错,没有冬天,土地肥沃,很难想像竟然一片混乱。”秦皇轻轻摇头,心想蛮夷就是蛮夷,根本不懂如何治理国家。
三斗笑嘻嘻道:“身毒虽好,可只有一样不好,自然只能一片混乱。”
“哦,他们少了何物。”秦皇思索道。
“他们少了像陛下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啊。”
秦皇哈哈大笑,又是心情愉快的一天。
旅途中秦皇就坐在马车里批阅奏折,完全没有因为旅途不便就将政务推迟几天的想法。
“叫扶苏过来一趟。”随着几份奏折被秦皇重重的甩到车厢的地上,秦皇开口说道。
骑马的赵苏第一时间赶到,马车的空间极大,看到地上散落着的奏折,他自然的弯腰捡起来,重新摆放到桌上。
“你看看。”秦皇一指这几份奏折说道。
赵苏一挑眉,展开奏折,不得不再夸一遍自己的纸张,节省了多少空间啊。
“匪乱?”赵苏发现,这些奏折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山匪水匪各种土匪强盗祸乱当地。
但这些奏折并不是当地郡县的官员发来的,而是采风的组员在外采风时得到的消息。
采风组分为好几个组,组员互相不会打听对方组的事,形成交叉监督的作用。而现在奏折上的消息,是经过蒙毅核对之后,再重新整理呈上的,可信度极高。
“为什么?”秦皇不明白,如果说匪乱不易平息,可没有任何一个郡县在奏折上提过哪怕一次。
每个郡县都有军队,由郡尉统领。如果匪乱容易平息,为什么没有人动呢?
目前的局面,到底是官匪勾结,还是当地的驻军根本奈何不了匪患呢?无论哪一种,秦皇都无法接受。但最无法接受的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向他隐瞒。
第162章 匪乱 给出一句诛心之言
赵苏拿着奏折, 没有第一时间开口,他需要时间想一想。
其实这件事,他早就知道, 新村派出过那么多的人外出,采风组的筹建还是他提议的, 再加上蒙毅正在修补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有很多的渠道,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历史上, 秦始皇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沉溺于长生不老的传说, 着急派人去仙岛采长生不老药。但同时, 秦始皇对国家的把控并没有放松,不停的出巡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李斯严苛的执行法家治国的理念, 将弱民进行到底。高额的税收压榨百姓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连年大战之后,百姓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秦国驱使民夫建造了大量的大型工程。百姓已经到了无法忍耐的边缘,这才是秦朝二世而亡最根本的原因。
再加上秦国统一的过程中, 经历了无数的战乱, 有大量的士兵在战后散落民间,这是匪乱的根源。
这些人往往占山为王, 为祸一方, 用抢来的钱财不断招兵买马壮大自身。这才慢慢形成了现在秦国上下,匪乱成风的局面。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人上报,大概是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剿匪成功也不会有多少奖励, 不成功损失可就大了。再往深层说,真正能坐大的匪乱,恐怕已经买通了不少官员, 通过金钱的力量,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苏心中苦笑,历史上虽然是刘邦夺了天下,但项羽和刘邦可不是第一支打反旗的队伍。当时几乎处处都是烽火,让秦王朝所剩不多的将领疲于奔命。
而一处烽火现在就是一处土匪强盗聚集的山头,这些人要么是自己跳出来争当乱世枭雄,要么是被旧六国的贵族收编,替旧主效力,博一个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