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温室大棚有人看守,只在外头看无需请示。若是想进大棚,则需要管事同意,当然,现在是夏天,里头什么也没有。”
冬天的时候,里头才热闹呢,大家都会抢着去大棚值守。里头暖乎乎的,还有那么多青翠的绿叶和鲜花可看,偶尔有夫人的丫鬟过来剪枝插瓶,总有剪下来又嫌不好的鲜花,他们拿来送给厨娘,能换好几块点心呢。
说话间到了书楼,宫奴不再说话,等着得运将人领进去。
得运上的也是两杯清茶,什么料也没加,更没什么瓶瓶罐罐,让冯止很是高兴,“原来公子也喜清茶。”
“只有清茶才能喝出茶之真味。”赵苏当然只喜欢最正宗的开水冲泡。
“妙啊,那些乱添东西的,简直可恶。”冯止很高兴,对于这次会面,他又多了一丝期待。
第153章 天书 可以预料的,两边谁也不服谁……
冯止从一杯清茶, 谈到学问,再谈到道理,赵苏每待他说到关键处, 便来一个点头。
一路说下来,冯止觉得自己说的够多了, 如果这样都不能打动公子,那他也没什么办法了。
赵苏翻开扶苏的记忆, 冯止确实是个能说会道之人, 而扶苏也挺喜欢听他说这些道理和学问。以前的扶苏喜欢听, 一来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确实更切合他的想法,二来是有关仁和礼, 也是扶苏非常认同的部分。
现在的赵苏, 依然不反对儒家,他对儒家没有意见,只是对儒家的部分内容有意见。他对法家也同样没意见, 但对法家治国理念中的弱民很有意见。
冯止说完,没见到公子和以前一样表现出如获至宝的表情, 略微有些失望。但想到老师的嘱托, 还是硬着头皮说道:“不知公子如今,是否和以前一样。”
赵苏微微一笑, “每一天, 我们都是全新的。因为头一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认识了新的朋友,接受了新的想法和观念。你说对吗?”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大概可以相当于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冯止愣住了,这算是公子隐晦的回答了他的问题吗?既然是全新的人,自然不会和以前一样。
可是刚才他说了那么多, 公子不是也听的很认真吗?
“我与冯兄许久未见,今日一谈十分尽兴,只是新村事务繁忙,等到闲暇,自当再请冯兄前来一叙。”
赵苏端起茶,现在刚刚流行端起茶杯便是主人家送客的意思。冯止自然也是懂的,起身之后还有些茫然,刚刚不是谈得很好吗?
为什么公子听完,一点触动都没有呢。
韩书一直敬陪末座,一路走冯止出了书楼才回转。耸耸肩问道:“下回再来,是不是可以找借口拒了。”
他这回会通报,纯粹因为公子和冯止以前是众人皆知的友人,可今天来看,这位冯止兄的自我感觉,可真是良好。
“你不妨说说对他的看法。”赵苏看得出来,韩书正在憋话呢。
“他完全不知道沟通为何物,一个劲的说话,还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知道这些话公子爱不爱听,又是不是愿意听。”韩书摇头,心想也真是奇怪,公子以前竟然跟这样的人是友人。
“他在新村住了好几日,还去小学转悠了一圈,可是竟毫无感触。有些人活在云端里,他所感知到的永远都是他愿意感知到的。”冯止刚才谈到大道理,说着说着把自己给感动坏了,殊不知听在赵苏的耳朵里,只觉得可笑。
“任何时候,你都要记住,建筑在云端里的高楼迟早会塌,他就是反面教材。”赵苏开始下意识的,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韩书。
读书可以,不管读的是百家的哪一家,都有他的道理,但任何书中的道理,都要和真实的生活相印证,而不是读死书。
“永远不能脱离老百姓,如果有一天,你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就该好好自省。”
韩书记下来,他的习惯依然很好,当时听不懂的,也会记下来,回去反复琢磨。有时候遇到一件新的事情,说不得瞬间就懂了公子某句话的意思。
“有时候,见一见这样的人,也有好处,让我们时刻自省,不能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赵苏轻叩桌面,“上回来了二十几个人,最后留下了几个。”
“只留了三个。”韩书撇嘴道:“什么玩意儿,不懂就算了,还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不然就是性子独的很,没法跟人合作。还有一些,眼睛只盯着赚钱的工坊,对农桑毫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