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却一点也不担心,“手工活无论多少人会,也就这么个速度,大家都会的情况下,就比花色比巧思。总之,真正好手艺的人,绝对不会赚不到钱。”
如果手艺不行,就去找别的活干吧,还怕在新村找不到活计吗?
最好再传的远一点,说不定以后就有手巧的妇人靠着这门手艺糊口,养育儿女。
除了织毛衣,还有一种叫钩花,不过赵苏只闻其名,具体的针法一点也不知道。只知道就是后世人人都会打毛衣的地方,会钩花的妇人也不多见,偶尔有一个,提起来就被夸成一朵花。
他只能默默寄希望于量变引起质变,只要天下太平,迟早有一天,会出现能钩花的妇人。
“公子说的是,咱们新村都有人去外头置下产业,想来是饿不着他们。”水娘也就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在公子面前提一提罢了。公子既然不在意,她也就无需再说。
“还有这回事?”赵苏不由笑了,很感兴趣的追问。
水娘笑眯眯道:“老奴初知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呢。不过真说起来,算笔帐才发现,也没那么难。”
丈夫是最早来新村的匠人,妻子在收女工的工坊里当工人,公公去开荒,婆婆在家带孩子,顺便做做家务,最近又在家里织起了毛衣。
新村的房子可以贷款,分期偿还,手里攒下的钱,便在离新村不远的地方置下土地。又走了关系,全部种上甘蔗,等收了甘蔗卖给那些榨糖的工坊,可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手里有钱就该先把房子钱结给公子,而不是拿去置产。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公子是不是该管管。”水娘的心里并没有拿别人的钱去投资的概念,只是模糊的觉得,应该先还欠款,再去置业。
赵苏哈哈大笑,“这样不是很好吗?有恒产者有恒心,我不怕他们拥有的多,我只怕他们一无所有。”
既然是他自己提出的分期贷款,就不可能再回头否定。
更何况,最底层百姓的富裕,本就是他奋斗的目标。如果新村的村民两三年过去,还是穷光蛋,他就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我听不懂公子说的话,不过公子既然认为是好事,那就一定是好事。”水娘依然如以前一样,只要是公子说过的,就百分之一百的相信。
最后一场大雪消融的时候,赵苏接到消息,第一支出发去西域的商队回来了,回转的路上碰到去西域的使团,最后一起回转。
西域使团没有深入到大夏和贵霜等地,最远到达天山山脉脚下的阿克苏。但西域商队就厉害了,他们直接找到大夏,打通了一条极遥远的商路。
不管是使团还是第一支商队,包括那些跟着使团出发的小商队,带回大量西域风格的货物,很是在咸阳风靡了一阵。
而他们带回来的种子则全部送到新村,赵苏挑了老农精心伺候。不过这些种子是什么,他们收集的时候也不知道,只能等种出来才知道有用没用。
“短短时日,咸阳多了许多的传奇,好多人都准备加入商队,去西域淘金。”新村离得远,但也受到影响,年轻人闲暇时,都在谈论谁一夜暴富,谁又九死一生铸造了不败的神话,各种传奇轮番上阵,让许多人心头火热。
秦人爱冒险,也爱出游,有现成赚了大钱的例子摆在前头,这股势头一时之间怕是熄灭不了。
“新村有工人想去?”赵苏从话里听出了潜在的意思。
“公子怎么看?”门客拱手问道。
“想去就去,不支持也不反对,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在赵苏看来,去西域九死一生,肯定不如呆在新村安稳度日。但他不能剥夺别人做梦的权力,更不能剥夺别人追求不同生活的权力。
第140章 不合作 一次不忠
春暖花开, 躁动的喧嚣之下,终于有新的消息传出来。
大军开拔。兵分五路,屠睢为大将军, 直扑百越。
赵苏再一次希望,屠睢不要轻敌, 更不要中了对方的圈套。
“公子这么担心吗?”韩书一直都知道公子不看好百越一战,可在韩书看来, 带领着战无不胜的秦军, 屠睢只要不是个傻子, 就不至于出问题。
“我是在想闽越到手之后,该派谁去一趟, 那边有茶叶, 不逊于蜀郡的茶叶。”还有大片的水稻田,更有丰富的沿海资源,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一旦占领闽越, 就可顺势登岛,台湾的气候条件和温度也极适合甘蔗和水稻的生长, 说不定还能发现点中原没有的植物或是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