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振无法准确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但这几天的放松,让他紧绷的神经慢慢松下来,身上多了一丝柔和的气息。
公子吕秋和明霏也都跳上自己的马车,跟扶苏拱手告别。
将客人一一送走,赵苏想了想对得运道:“去,在大食堂门口系条红丝带。”
“喏。”得运心中一凛,知道公子准备和得力见面。
“去把石顺民这小子叫来。”赵苏又多加了一句。
石顺民来的很快,赵苏看着他,当年那个一头撞上来的少年,已经看不出当初青涩的模样,为了显得老成,还特意给自己留了一圈小胡子。
殊不知这模样,就跟公子白装大人一样,让真正的大人只想发笑,另外加一句感慨,年轻真好啊。
“你对九郡有什么想法?”赵苏一上来,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石顺民还以为公子要嘱咐什么,结果是问九郡,那他可太熟悉了。不夸张的说,九郡有今天,他也是有功劳的。
噼里啪啦一顿说,说完了还一脸意犹未尽的表情。
若不是怕公子不耐烦,他能说一下午不带歇气的。
“这么说,你对九郡十分看好?”赵苏继续问道。
“那是自然,等到九郡修通了和咸阳相连的官道,只会更好。”石顺民对九郡的一切都很关注,筹集修路款的事,自然是知道的。
“我打算派人去九郡开两家工厂,一家是纺织厂用于纺织棉布,另一家是毛线厂,用于纺织羊毛线。”
“公子。”石顺民颤抖着站了起来,这是,这是公子要委以重任了吗?
“只是这样一来,你几乎就得在九郡安家,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这是赵苏比较顾虑的地方,远离咸阳去九郡,在一般人眼里,就跟发配三千里差不多吧。可是让他从九郡找人,他是不愿意的,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他还不如不办呢。
“我愿意。”石顺民激动的几乎是用喊的。
九郡是有点远,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不就是新村放出去,牧守一方的大员吗?就像朝廷的官员,再偏远的地方,如果是去当郡守,还怕没人去?只会抢得打起来。
同理可证,这个消息要是放出去,新村不知道多少人会抢到打起来。他要是不去,才是傻子呢。
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啊,赵苏很是高兴,干脆留他在书楼里吃饭,好好讲了讲对这两家工厂的规划。
不管棉花还是羊毛,产地都在九郡,将原材料拖到咸阳加工,单从商业的角度讲,是不划算的。从赵苏自己的角度讲,新村并不缺工作岗位,但是九郡缺啊。直接将工厂安在九郡,可以直接增加九郡的就业,繁荣当地的经济。
“棉花不用担心,棉花地越开越多,原材料充足。但是羊毛这东西,只靠收购怕是不够,我之前便建议过蒙将军,以后抓到俘虏,将妇人和孩子留下来给我们放羊。只不过这件事没人盯着去办,执行的肯定不够好。”
新村的中高层,都听得懂公子时不时冒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词汇。
石顺民下意识听跟着点头道:“养羊的事,的确进展缓慢。”
“这些都需要你去协调,两家工厂还需要两个厂长,你看看找谁合适。再想想你怎么着手,老规矩给我递份计划书,讨论通过后,再去实施。”
“是。”石顺民拱手,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回去写计划书。
赵苏挥手放走石顺民,端起得运给他新泡的茶水,顺口问道:“夫人在做些什么?”
“夫人在小学的旁边弄了一间新的教室,要求新村只要成亲的妇人,都去听,听……”得运面红耳赤,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赵苏也不难为他,“得了,我知道了。”
也不知道反应如何,该不会害羞不敢来吧,不敢来的就扣工钱,哼哼,赵苏天马行空的想着怎么替蒙梨撑腰。
“怎么会没人,公子不用操心。”水娘对公子的担心嗤之以鼻。
“坊主难得有机会巴结夫人,消息一传出去,就组织好自己工坊的妇人,或是自己工坊工人的家属,去听夫人讲课。”没有被工坊覆盖到的人数,已经非常少了,让庄头再去通知一遍,就可以保证没有遗漏。
工人的组织性果然不是盖的,赵苏若有所思。
“公子,织的毛衣在奇物坊供不应求,听说有手巧的妇人已经破解了织法。”水娘有些担心,难道就让织法传出去吗?新村已经有好多年老的妇人靠着织毛衣攒下第一桶金,若是被人破解了,不就是砸了他们的饭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