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走近,就听到嘤嘤的低泣声,赵苏的脚步一下子停住。警觉的四处张望,是谁给他设下的粉红陷井?受过多年电视剧熏陶的赵苏,心中警铃大作。
拐个弯就看到田梗上坐着个老婆婆,说她老有点不地道,应该是四五十岁光景的样子。不过这个年纪,放在这里,一般都是当奶奶的年纪,喊声大娘准没错。
粉红陷井怎么也不会找个大娘给他下套,赵苏暗自嘲笑了一把,上前道:“大娘,一大早的,怎么坐在这儿哭,出什么事了,不然给我说说。”
体察民情也是赵苏独自出现在新村的原因之一,顺势坐下来,和大娘并排坐在田梗上说话。
大娘叹了口气,“按理说,现在的日子过的这么好,俺也没什么可哭的。以前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里有功夫哭。”
一点也不介意陌生人的打听,自家的事张嘴就来,乡村的中老年妇女在这一点上,基本保持了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的水准。
关于这一点,赵苏一点也不陌生,同时还觉得很亲切。因为他爷奶就是这么一张嘴,我家乖孙哟。然后他读书好又懂事,肯定考得上大学的名声就这么传遍十里八乡。哪怕为了爷奶不被人嘲笑呢,他也非考上大学不可啊。
所以说,往好的方面看,有时候也是一种动力。
大娘絮絮叨叨一通新村的好处,才说出自己的烦恼,像她这个年纪在农村,本来就要当劳动力来算。但她因为腿脚不好,行动迟缓,农活干不了就算了,想在工坊打个零工也没人收。
“别人家的婆婆是要带娃,不能出去打零工,我的孙子都能去小学念书了,用不着我带,整天闲在家里就干点家务活,我这个心里啊,不好受。”
出去打零工赚的可不少,可惜她腿脚不便,只能眼红别人。儿子倒是总安慰她,可儿媳妇都在外头上工,每回拿了钱就趾高气扬的,让她心里不是滋味。不好在家里哭,怕人说儿子媳妇的不是,就一大早躲到田梗哭,没想到还是被人撞到。
幸好不是熟人,大娘也就没什么顾虑的将心事说给赵苏听。
“我就是跟你说说,你可别跟别人说。我儿子媳妇还是孝顺的,就是我心里不痛快。”身边认识的人,能够出去打零工的,多少都会攒点私房钱。手里有自己的钱,腰杆子都要硬气些。
以前不知道这个道理,到了新村一天一个变化,慢慢的,全懂了。
赵苏发誓,“我怎么能跟别人说呢,我连您的名字都没问对吧,说不着。不光说不着,我还能帮您出个主意赚点零花钱。”
“啥主意,先说好,做坏事俺可不行。这地里的东西,一朵花一颗草,都是公子的,谁都不能动。”大娘忽然警觉起来,盯着赵苏看来看去,不知道是不是准备记住他的长相,然后去报信。
赵苏哭笑不得,“我不要这些,也不要任何东西,我就是帮您出一主意,听不听,不听我可走了。”
“别走别走,小伙子给大娘说说,你们年轻人脑子转得快,想法多。”一大串恭维的话顺水般倒出来,看得出这位大娘虽然腿脚不便,但不是个木讷的人。
“您看啊,大家都想出去打零工,但是肯定有些人因为孩子没人带,不得不留在家里看孩子,对吧。”
“对啊。”大娘点头。
“所以说呢,您不方便出门,但是可以帮人带带孩子嘛。让人家把孩子送到你家里,帮忙看着,他们下完工再接回去。他们可以腾出手来打零工,大娘也可以赚点零花钱不是。”
大娘听了没有大呼精彩,反倒是将赵苏数落了一通,“你这小伙子,这点小事,怎么能收钱呢。都是邻里之间,搭把手的事,这要是问人家要钱,不得把我这张老脸都丢光了。”
呃,赵苏见过了自己出完主意,别人就一脸崇拜的眼神,完全没料到,今天竟然被个大娘给教育了。
不过想想大娘说的也对,人和人之间,如果什么都谈钱,确实没什么意思。
“大娘说的有理,倒是我想左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谈到钱太伤感情了。”
“就是嘛。”大娘占了上风,一时间很是得意。
又跟赵苏絮絮叨叨一番,这才撞了撞赵苏,“小伙子,你说的主意呢,再给大娘出一个呗。”
“要不然您就等等,下半年新村也许会有别的变化,说不定就有适合您做的事情。”
“真的。”大娘眼睛一亮,“可不兴骗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