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品淑呢?”这件事韩书也是清楚的,自然就提及了另一个不守规矩的。
“好像是送给哪个郡守为妾了吧。”韩氏含糊道。
韩书点点头,“也算求仁得仁。”
能留她一条命,已经算是仁厚,而且堂堂一个郡守,在地方上的排场没准比公子还大,倒也是如她所愿。
韩氏嗤笑一声,那个郡守年过四十,儿子都娶了媳妇,家有悍妻又姬妾成群,这日子有个什么盼头。就算一时富贵荣华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郡守随时腿一蹬,这些姬妾还不是两手空空回娘家。
蒙毅这回没有在朝堂直接上折,而是去往秦川殿求见大王。
“哦,你是说组建一个暗地里监督全国的机构?”秦王来了兴趣。
以现在的交通状况,任何一个帝王想要将触手探伸到每个角落,都是难以做到的事。否则以前不会有分封诸侯,就是因为皇帝管不了那么远,也管不过来那么远的事。也不会有皇权不下乡,因为天高皇帝远,皇权确实没办法纵深到最底部。
“是,具体细节恐怕有些长。”蒙毅说道。
“慢慢道来。”秦王手一拂,秦川殿已经换了重新打造的桌椅。高高的御案,巨大的龙椅,都显示出无比的威严。
而蒙毅的座位,则是一张圆凳,考虑到竹简的重量不好估计,所以面前也有一张小小的桌子,供他摆放竹简。
“所有成员都应该不公布自己的身份,秘密进行监督职责,一支队伍由南至北推进,一支队伍由北至南推进。一个地点可以保证有两支队伍来过,最大限度的让您看到最真实的一面。而且这些人,最好也不是世家子弟,如果是他们,根本无法保密。而这些人也必须是读书人,熟读百家经典,信奉哪一家无所谓,最好哪家的门徒都有,这样看事情才够全面。”
蒙毅一条一条的慢慢往下讲,如何筛选人员,如何保密,如何保证这些人提供的都是真实的情报。以及监督什么,反馈回来的信息又该如何处理等等。
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觉得新奇无比,但又确实有操作性,一条完美的辅助线,让他能够更清晰的掌握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着的事。秦王的手指用力叩着桌面,心情是无比的愉悦。
身为帝王,掌控欲是与生俱来的,让他万事不管,他还不如死给你看。而现在朝廷对郡守极为依赖,郡守只要不造反,在辖区内的管理就是一言堂。除了跟他平级的监御史和郡尉,还有朝廷任命的县令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可以由郡守任命。
这样的管理制度,短时间还好说,时间长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忽然有人跳出来想割土封王。
如此一来,全面并且详细的掌握每个地方的经济,民心,以及税收情况就成了秦王手里最有价值的情报。
蒙毅再一次的说道:“这些寒门子弟,很难进入朝廷,更难得到重用。但只要是读书人,就没有不想替大王做事的。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将他们收拢到大王身边,也省得整天在咸阳城跟苍蝇一样嗡嗡嗡,投靠这家,又奔走那家的。”
最烦人的是四处宣扬各种学说,蛊惑人心。又不能把这些人都杀了,干脆给他们找点事做。蒙毅是这么想的,又巧妙的透露了一点点思路。
秦王是什么人,听到这一点点思路,便心领神会,这又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用扶苏的话来说,叫做双赢。
看自己的儿子操纵着蒙毅到处跑,秦王非但不觉得自己受到欺骗,还觉得十分得意。
这才是身为自己儿子的实力,若是连个把大臣都收服不了,也说服不了大臣认同他的政见,为他奔走。那秦国的天下,到底成了谁的。
想到这里,又难免让他想到另一个总在自己眼前晃的儿子燕飞。
燕飞和扶苏正相反,李斯操纵着他上蹿下跳,已经成了李斯的马前卒。他自己的脑子呢,被狗吃了吗?不觉得自己这样很掉价吗?
秦王叹了口气,暂时放下两个儿子之间的比较,收下蒙毅送上的条陈。
“太多细节,无法一一赘述,都写在折子上,请大王过目。”
这些条陈还真是蒙毅写的,公子给他的只是一个大的框架,和几个需要注意的要点。剩下的细节和一步步该如何操作的过程,都是蒙毅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