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百姓并非不讲理之人,国与民为什么非要对立起来弄得剑拔弩张呢?
秦王一时有些举棋不定,燕飞的主张虽然不算出彩,但也是顺应了潮流,不管想法还是做法,都没有出乎秦王的预料。
扶苏的提议虽然让他耳目一新,似乎找到了一条和所有人都不相同的道路。就和他曾经说过的双赢一样,也许这就是扶苏所主张的核心思想。
但双赢的主张,从来没有人实践过,在小小的新村能够成立,那么在大大的秦国也能成立吗?
秦王不知道,他没有答案。
如果赵苏能够听到秦王的心声,必然会给他点个赞,这句双赢可谓是一语中的。直接道破了他和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区别。
秦王举棋不定,李相是最为着急的一个,叫来燕飞仔细问清了他与秦王的对答,燕飞自信满满道:“父王必会选我。”
蒙毅也问过赵苏相同的问题,赵苏也同样自信,“不管父王最初选了谁,最后一定会选我。”
如果燕飞真弄的民乱四起,为了攻伐齐国而做准备的秦王,必然会果断撤回燕飞,宁愿推迟推广新式农具,也不会推迟攻伐齐国之战。
“父王命我明日早朝。”赵苏告诉水娘,“准备好衣服。”
“喏。”水娘欣然领命,公子成亲在即,她也仿佛焕发了第二春,还迫不及待的跑去拜了少司命,求公子的子嗣顺顺利利。
人类从远古时期起,就有崇拜图腾的习惯,汉人也有自己的原始宗教,而佛教是在汉时才慢慢传入中国,这个时候的人,信仰的都是本地神仙。
比如说少司命就是掌管人间子嗣的女神,秦人求子,可没有送子观音可拜,拜的正是少司命。
早朝时,赵苏毫不意外的看到了燕飞,两人在殿外相遇,亲亲热热的拱手见礼。你一声大哥,我一声弟弟,当真是好亲热的一家人。
上了朝,赵苏眼观鼻,鼻观心,所有的政务都只从耳朵里过,哪怕他知道有些事该怎么处理更为便宜,也能够做到一句话不说。
倒是燕飞,很是插过几次嘴,不管说的如何,都被官员恭维,让他不禁飘飘然,不时去看扶苏,目光充满得意。
这样的表现,让李斯心中重重叹了口气。他从一小吏起家,精通政务,只要做过实务的人都知道,燕飞说的意见听着好听,其实全都落不了地。可是再轻浮无状,眼高手低,也是大王赐婚的女婿,扶持他是最节约成本的做法。
李斯硬着头皮,当众举荐燕飞为特使,推广农具的使用。
冯去疾立刻推举公子高,公子高行三,是肖妃之子,虽然生性跳脱爱玩,但性情仗义,至少比燕飞这个草包好得多。
但说话的时候自然不能这么说,而要说,“李相也曾说最好不要和朝中官员有所牵扯,燕飞公子与李相之女结亲是人所共知之事。但公子高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正与朝中官员没有任何牵扯。”
“扶苏,你觉得呢?”谁也没有想到,秦王竟在早朝时,询问扶苏的看法。
赵苏上前拱手一礼,“儿臣觉得,公子高是个不错的人选。”
“那就这么定了,由公子高代替扶苏去办这件事。”秦王终于有了决定,也许是想看看所谓双赢,是不是真的能办到,也许是想看看扶苏处事的能力,更有可能只是想尝试一下不同的处理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
之前的秦王是没得选择,没有人给出这么一条路,可一旦有了别的选择,那么谁也没办法阻止一个帝王的好奇心。
公子高以最快的速度冲到甜水街,一见到赵苏的面就哭诉,“大哥,你是不是觉得弟弟整日在咸阳声色犬马,日子过得太过快活,所以才想着法的把我赶出去吃点苦头。”
“弟弟现在两眼一抹黑,说吧,大哥到底打算让弟弟做什么?”
他倒也乖觉,上来就放弃主动权,将自己挂在门头,当个吉祥物。
公子高很快就和自己的豪华成员团见了面,有扶苏的门客阮功和高和,还有刚刚赶来的封敬,以及韩阳和蒙家一众负责出租农具的门客。还有秦王抽调的官员,这中间就包括有陈立。
赵苏看到陈立,很是高兴的拍拍他的肩膀,“有你在,我就放心多了。”
陈立立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声称扶苏公子对他最为器重。知道内情的人,比如韩阳,很是慎重道:“确实如此,这一路要辛苦陈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