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书喝了一点酒,话就多了起来,“这群蠢蛋,以为公子是在帮他们,其实公子想帮的,只是那些老百姓和农人吧。”
不愧是跟随赵苏时间最久的谒者,一语中的。
赵苏笑着啃了一口鸡腿,肥嫩多汁,“也是在帮他们,我真搞不懂,他们要那么钱干嘛,明知道赚的越多死的越快,还不肯收敛,真以为自己能够例外吗?”
秦王有多讨厌商贾,所有人都知道,那些商贾最好祈祷秦国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一旦有事,这些大商贾就是圈里的肥猪,挑一只最肥的宰杀,就能过一个肥年。
但这个时代又有一个特点,若一个人有好的名声,就等于有了一张护身符。就算是官府,也会尊重这种名声在外的人,甚至还会在当地给他们一定的优待或是特权。
“明明是叫双赢。”百姓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商贾也有名望加身,等于得到一张保护符。
韩书举起酒杯,等于认同了公子的说法。
“公子智计无双,仁爱百姓,书佩服的五体投地。”
最重要是这个双赢,世人皆认为,一件事,一正一反,一盈一亏,才是正理。一个人有所得,另一个人必有所失,一个人赚了,另一个人必是亏了。
可只有在公子这儿,竟然可以人人得利,人人都觉得自己赚了,“那亏的是谁呢?谁也没亏,想不通,真想不通。”
韩书摇着头,想不通的事情实太多了,比如公子对百姓上心到这种程度,他就无法理解,算了,还是继续喝酒吧。
赵苏的眼睛微眯,六国还未统一,旧贵族已经按纳不住复辟的念头,开始四处串联。他并不担心这些人,旧贵族和几个商贾,最多组织几场刺杀,根本不可能成功。
国家不乱,老百姓不乱,商人就乱不起来。
秦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底层的老百姓生活困苦,对秦国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同时,秦国第一次管理这么大的国土面积,仍然袭用旧有的制度,摩擦当中一味强压,导致双方矛盾日愈加深,最终激起民变。
当初揭竿而起的可不止刘邦和项羽,可以说四面都是烽火,这里头当然也有旧六国的贵族,但无一成功,最终被街头混混刘邦得到天下。
秦国原本有二千多万人口,混战之后,到西汉政权初建,只剩下一千三百多万,经过多年休生养息,才慢慢恢复。
冷冰冰的数字下,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和鲜血淋漓,百姓何其无辜。
“最好不要打仗啊。”赵苏叹气。
韩书喝的醉眼迷离,举着小酒壶道:“我说公子,怎么可能不打仗,你猜今天谁找我了,他可是出了个好主意。”
陈立找了韩书,让他向公子建言,用炼铁厂的好钢生产更锋利的钢刀,如果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定能让秦王龙心大悦。
赵苏冷哼一声,统一六国无论有没有外力,已成定局,他又何必多造杀/戮。武/器可以造,杀向匈奴和异族的武/器,越锋利越好。
但六国在他心里,不管哪一国,都是中国人,死一个他都心疼,更不用说自己参与进去。
“此事休要再提,武/器的事,我自有分寸。”赵苏干脆俐落的拒绝。
韩书大笑,“我早知公子会如此,已经告诉陈立,行不通。他个棒槌,根本不懂公子的心啊。”
赵苏笑笑,举起自己手里的小酒壶和他碰了碰,又倒了一小口在公子白的面前,反正是米酒,小孩子喝点应该没事。
就见公子白刚欢喜的端起碗,就被不知道什么时候赶来的水娘一把夺了过去,“公子白年幼,不可饮酒。”
公子白翕着嘴唇,不开心的使劲去拽公子的袖子。赵苏被他拽的一歪,无奈的朝他使眼色,意思是这个女人太厉害,我也没办法。
韩书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刚才还放浪形骸的大讲特讲咸阳的花楼里,有多少红颜知己等着他,几乎要望眼欲穿,这会儿眼观鼻鼻观心的端坐桌前,贵族礼仪无可挑剔。
水娘好笑的摇摇头,一把抱起公子白,“公子今天的大字写完了没有。”
公子白脸色一白,不再挣扎,任由水娘抱着他离开。
“大字,说起这个,那些旧贵族来咸阳之后,还闹了不少笑话。”大家虽然同文同种,文字勉强也能说一致,但细节却各有差异,同样一个字,各国有不同的念法,有的呢,是同样的意思,有不用的写法。还有就是度量也不一致,导致这些贵族居住到咸阳,不时因为这样的原因,闹出不大不小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