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莫非是沈宜教的?
还没有足够迹象来逆推,暂且搁置。
“最后一点,最重要的是,朕想要一些乐意自己读书的人,而不是那些,被逼迫读书,被逼迫到朕身边的。后者为父母,为家世,为前程,都不是出自真心想要精进学问入宫多研而聚。朕知道,这样的人才多,前者少。那既然如此,前者就更加宝贵,后者也没什么必要刻意重用。”
姜霖说完自己的四要四不要后,满怀期待地看向舅舅梁道玄,等待答复。
他看到的是舅舅欣慰的笑容和赞赏的目光,听到的是鼓舞的话语。
然而姜霖并不能感受到舅舅心中的忧虑。
傻孩子,梁道玄绝望地想,这最后一条,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
第109章 润物无声
谁不希望孩子可以快乐茁壮成长, 但对于帝王的童年,这只是一句空空的号。
梁道玄已经竭尽全力和妹妹共同维护了姜霖孩童时期尽可能的顺心与快乐,并且扪心自问,妥帖处理了学习和娱乐、成长和童真、知识和兴趣、残酷现实和美好愿景的平衡。
即将步入青年的小皇帝也将走上一个重要的人生时期, 权力和利益在他眼中初具雏形, 如何引导他能保证心性稳定的同时, 又可以应对未来的风波,执掌一朝盛世,这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所以, 就算事务繁忙,梁道玄也常常像今日一样抽时间,坐下来,听听小外甥的新声。
单论基因, 这孩子爷爷和外公似乎都有些精神层面与道德层面的双重问题, 好在, 父母和舅舅以及叔叔, 都还算正常人,姜霖又在精心的指引与呵护下成长,暂时隔代遗传的焦虑没有让梁道玄放在首位。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此时解答一些孩子不成熟的假想, 不过不是以驳斥的口吻。
“哦?这四点都是你自己想得么?”梁道玄笑着问。
“自然是了。”姜霖满面自豪。
梁道玄夸赞道:“我十二岁的时候拿过最大的主意是私自上树救下窝失亲雏鸟,我外甥远胜我多矣!”
“那结果呢?”姜霖对鸟蛋的兴趣更大,被夸了后也只是很努力不笑得那么璀璨。
“结果挨了顿罚,不过那失了父母的鸟儿却是救了下来, 想想也是不亏。”梁道玄也摆出骄傲的架势来,“咱们甥舅二人,必然是都不做亏本事的。不过你这里面有一点, 我得多问一句。”
被捧得晕乎乎的姜霖赶忙追问:“舅舅问就是了。”
“那些参加考选的孩子,虽然年纪都不大,但你也不能防备谁少年老成心机之深不是?又要怎么不被他们钻了空子,不好好在学问上下功夫,只为投帝王所好呢?”
梁道玄的问题问住了小皇帝,他坐在椅子上,不安地挪动两下,神情却分外专注,恨不得立即从舅舅口中挖出答案。
“咱们关起门来,就这么说吧,陛下你是见过很多臣下如何敷衍尊上的,有些事,哪能全心全意让人为你赴汤蹈火呢?虽说咱们也有千古君臣的佳话流传青史,但这是要时间铸就,也就是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非一时或一日可见,自然也不是一场考试,和一次君臣会面就能下论断的。这样一来,没有充足的时间做铺垫,就不能妄加评断谁的品性是否如陛下所料。要是因此错过真正值得交为良臣的同伴,岂不可惜?”
梁道玄说起道理来也一样如春风送耳,没有半点生硬,又引亲厚在前,小皇帝十分吃这套,已然若有所思点点头。
“那这就会让别有心思的人钻了空子,装作是符合陛下所需的模样,投你所好,你一时被蒙蔽,也确实不过是个伴读,之后发现剔除即可,但这期间所错过的贤良,这期间付出的诚挚君义,实在窝火得很,咱们既然大操大办了声势浩大的选考,就要尽可能做好细节。”
想到自己帝心错付的委屈,姜霖不免惴惴,他是个乐意率先表达亲和的人,这点他自己也清楚,遇见这样的事,他可不乐意,于是小皇帝满怀期待地、甚至带有一丝撒娇意味地说道:“舅舅快帮朕想想,要怎么办才好?”
沈宜自始至终在一旁静听,此刻也看向了梁道玄,他平静的面容上多了一丝好奇。
梁道玄一拍桌子,当即表示:“这好办,咱们不然他们知道陛下所思所想,不就得了?大家都以为陛下是为求读书的翘楚,那多读书总是没错的,最起码学识匹配,可以伴驾,总是此次甄选的础底。而说实在的,陛下这个年纪读书的孩子,想要既能专心学事,又能竭力养性以饰实迹的,又有几个?只要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把心思放在读书上,其余的,咱们藏起真正求索的心意,避免一时的投其所好,放长线,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