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见贾瑭已是开始撰写,心里五分焦急,变成了十分,汗水滴滴答答的掉落。唯恐汗水弄脏了纸张,他们不得不狼狈地擦着汗水。如此这般,更是变成十二分的焦急,手都抖了起来。
旁边的人看了,多少人都庆幸自己没有上去献丑。看着贾瑭那般,也再不敢多言半个字。至少作为场外的他们,听了那道策论,脑子也是一片混乱的,觉得好像会写,可又不知在何处开始。
卫若清与颜慧聪看了,两人对视一眼,笑了。这可是贾瑭擅长的。他们俩都比不过他的。如此,他们就更加不担心贾瑭会做得不好了。
不说卫若清他们,就是月皇叔听到这个题目,心底也是狠狠松一口气的,对黛玉言道:“莫要担心。他能应付得了。”
黛玉还是蹙着眉,觑着他问:“应付得了,与做得好,可是两回事。他能赢那三人,或者能写出好文章,让所有的人佩服否?”只是心里却想着,瑭儿到底年纪小,竟然走这一步险棋。幸好......
在月皇叔微笑着点头之际,黛玉也放心了。
两个老者摸着胡须看着学子众生相,对视一眼,皆是轻哼一声。自己本事不大,心胸也小得很,枉读圣贤书了。
“要老夫说,这种人,就不该叫他读书。读了几年书,愈发的自私,即便做官也是个贪官。”
“啊?你说什么?”老尚书只见老御史嘴巴在动,自己却是什么都听不见,他身边的小曾孙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偷偷地瞧了周围的人一眼,才对着曾祖的耳朵,大声地复述了一遍。
老尚书点点头,“说得对!”
两个老人都以为自己说得小声,殊不知,那都是别人喊出来的一般大声。
如此,倒是把那三人羞得恨不得当即逃跑。
一个半时辰后,贾瑭搁下了笔,对着两个老者抱拳作揖:“两位老者,瑭已写好。请您过目。”
贾瑭知道两位老人耳背,索性自己内力深厚,所以他说的话,也比较洪亮,两老者当即就听见了,还说:“你们就是没吃东西的,说话软绵绵,不如个小娃娃说话大声。”
遭受鄙视的众人很是无奈。那贾瑭虽说年纪小些,但人家一瞧就知是个练家子,若他说话还小小声的,那还了得?
看贾瑭顺眼,两老者传阅了一遍他的文章,更是满意得不得了。
老尚书不住地点头,“不错,不错。言之有物。”
老御史也道:“见识不凡,胆子也大。”
老尚书直点头,“来,叫哪个声音大的将军来读。免得说我们两个老家伙徇私。”
他说的将军,自然是皇帝派来的将军,姓谭,名威,年四十,身材高大,面容凛然,人称黑面将军便是他了。
他瞧了一眼那俊秀的字体,还与自己狂野的字比较了一番,却觉得都好,而后才一板一眼地开始读贾瑭那篇文章。
也是多得了贾瑭年幼时,曾与月皇叔游览了各处明川大山,见识过不少人,故此见识是丝毫不比那些年纪大的人少。至少比那三人多。
“民为贵,使之福安来,其以福愿还以君。国之强盛在,民不失其强,乃使国之寿……正心,所以正德。正德,所以正其行。正行,是故正国运。国运民生相利,用之于国强,使之民富厚矣……”
贾瑭陈述了百姓为何贵,因为百姓得朝廷庇护,生活幸福安康,自然就希望圣上也万寿无疆。国家强大昌盛,百姓又不失强悍之心,外虏自然不敢入侵,国家当然长寿永存。而这些都需要国之上下同心。能做到同心,必然要心正,而后德行正。正人君子多了,自然拥护自己的国家,使得国运昌隆。而这两者必然是相利相生……
那些心中怀有抱负的学子,听了这些话,自然是心中豪迈更甚。
就连那两位老爷子也是激动得很。
谭将军也是极其促狭的,展开了贾瑭的卷子,展示给前面的学子看。如此,免得还有人说他们造假不是?
老御史叫了贾瑭过来,“小友啊,听说你在此次乡试中,得中第三。只要谦虚谨慎又勤勉好学,明年金榜之上,定有汝之名。” 此时,老御史已是以“友”称呼贾瑭,可见心中对他的认可与尊重。
老尚书却是问道:“小友,你今后打算如何?可想做天下之师?”这般的人,只要不走歪,以后做个大儒,就能教导出千千万万个如他这般的栋梁之才,何愁大秦不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