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要分开,他低声告诉苏宜宁,抱歉不能再陪她度过高中时光,他问她,在B市等她行不行?以苏宜宁目前的成绩,考B大或者Q大还差一些,但B市仍有其他的985文科院校可选。
问出这句话,他神情看上去有几分忐忑、试探、期待,因为B市并非苏宜宁唯一选择,他们A市本地人安土重迁,市内也有位列国内前十的好学校,像她一般从小乖巧规矩的女孩子,很多会留在父母身边继续读大学。
苏宜宁倾身抱住他,他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呆愣好几秒,才将双手覆在她背上,将人抱紧了。
苏宜宁在他怀里闷闷说:“你不要看不起人,你可以在Q大等我。”
还有一年半时间,江承当然相信她可以做到,但开口只说B市,是因为不想给她压力。
他偏头笑了笑,下巴抵在她发间,郑重地说了一声:“好。”
两人的这一次相见,给了自己力量,也给了对方力量。
高二下半学期一开始,苏宜宁不再患得患失,只全力往年级前十冲刺,而事遂人愿,高二最后一次考试,她成功跻身全班前三,年级前十,名次位居全级第七。
她的进步,也开始在附中圈子里流传,孟雅兰在初中部,时常碰到其他老师取经,问她怎么培养女儿的,从前成绩只在中游,上了高中却渐渐地像变了一个人?成绩提升如此之稳,距离高考还有一年,她要还能再提的话,文科状元也并非毫无指望。
一开始被问及,孟雅兰甚至没办法第一时间回答,骄傲的同时更多是哭笑不得,总不能说大概是爱情的力量?江家那孩子高二下学期都保送Q大了,她不想屈居人后,可不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在学习。
但渐渐地,她也能坦然笑着说一些分明是实情但听起来很凡尔赛的话,如——“她学习我不怎么操心”、“孩子自己知道学习了”之类。
至于文科状元,她没想过,夫妻俩膝下就这么一个孩子,小时候在学习上并未展现出什么过人天资,家里也没人给过什么压力,只想着她按部就班,考一个差不多的大学,毕业后有一份安稳轻松的工作,这一辈子不愁吃喝平安健康也就行了。
国家队拿IBO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消息,孟雅兰是暑假里,从苏宜宁那听说的。
她将手机还给苏宜宁,等同于默许了她和江承往来。而这一年刚开始,苏宜宁同江承发短信还会避着她,后来渐渐不刻意避着了,她也没管。
高中的数学拔高题她和苏广平看起来都费劲,遇到实在看不明白的,苏宜宁会拍照发给江承,两人打电话讲题。
异地相处难得见面,打电话说的还是学习相关,孟雅兰就懒得再管。
许是她这种纵容,苏宜宁越来越胆大,那天在饭桌上一直笑,在她问她什么事这么开心时,她便如同分享好消息一般告诉她:“妈妈,国家队在生竞国际赛上拿了金牌,而且全队四个人全是金牌,江承是第一。”
孟雅兰笑了一声,一半缘故是被她明目张胆的态度气到,但旁边的苏广平却啧啧感慨:“那真是了不得,给附中又大大长脸了,等你们这一开学,横幅不得挂一学期。”
看着他,苏宜宁小鸡啄米一般点头:“肯定的。上次他拿了国赛金牌,横幅都挂了差不多两个月。”
苏广平又说:“人家那么优秀,你也要好好努力呀。”
苏宜宁接话:“嗯嗯我知道!”
父女俩话说到这,孟雅兰重重咳嗽了一声,将忘乎所以二人组的谈话打断。
这一年九月,江承去了Q大,苏宜宁升入高三。
孟雅兰开始频繁地在晚上吃饭时提醒苏宜宁,不要看书到太晚,顶多十一点必须熄灯。
但经常她已经浅眯一觉上洗手间时出来看,苏宜宁房间的灯还亮着。她仍旧会和江承打电话听他讲题,但更多时候,是自己整理笔记,背诵默写各学科思维导图或者英语单词,一本又一本地刷题。
管也管不了,孟雅兰开始变着花样给她做营养餐,买一堆同事推荐的补脑补锌的青少年保健品给她吃,每逢周末高三放假一天,他们夫妻俩放下手头所有事,带她去户外放松运动。
高三第一学期结束,想到自家孩子已经稳定在附中年级前三的名次,孟雅兰第一次觉得,最后半年再努力一下,他们家出一个文科状元,好像也并非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