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日下啊。
有人脸上露出鄙夷,想到了什么又飞快地收敛回去。皇上正虎视眈眈看着呢,他们可不想被抓个典型。
“下官听闻……纪状元同那罗小姐已然解除婚约,这未婚妻一说却是行不通。”一道文绉绉的声音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于是其他人也如同醍醐灌顶,只要人还没进门,就还算有机会不是?不过这事要做的隐秘些,大不了委屈家里的姑奶奶委身为妾也未尝不可。
姨娘是上不得台面的玩意儿,倘若母凭子贵也不见得就被孤苦伶仃的正室低一头。
“纪状元,家妹年方二八,知书达礼,贤良淑德,伺候纪状元再合适不过了。”那人倒也机警,不提名分,只说要往纪琮房里塞个人,再不敢信誓旦旦要为这走马上任的状元爷保媒了。
“咳咳。”叶晋南以手握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众人顿时鸦雀无声,太元殿死一般的寂静。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各位爱卿何不问问纪琮的意愿呢?”皇帝亲自打圆场,再愚钝的人也知道这个话题点到即止,就都眼巴巴盯着纪琮看,等他表态。
“纪某不才,愿娶罗小姐为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话纪琮觉得相当别扭,不过一到嘴边就流畅的时候说了出来,心里也蓦地松懈下来。
有些话不吐不快,说出来就轻松多了。
他向来不乐意说这些酸腐的情话,每每像一只锯嘴的葫芦似的,这一次倒是面向叶晋南表明心迹,间接把牵桥搭线的人挡回去,再不必为此勾心斗角,想着该如此应付了。
群臣面面相觑,叶晋南表情恍惚,纪琮往那儿一站,毫不避讳自己的心迹的时候,他隐约又想起从前的青葱岁月来了。
青梅竹马的表妹,到头来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只好潇洒放手,眼看她转身嫁给别人。
纪琮倒是同他有些肖像呢。
第173章
叶晋南格外开恩,允许纪琮在朝中自由选择个职务。
纪琮毫不犹豫选了大理寺主簿一职。
从七品,不是什么要紧的,文职,帮忙打点拾掇文书,大部分时间都是个摆设,提起来好听。
叶晋南有些意外,他原以为这少年是一头蓄势待发的狼,狮子大开口讨个一品二品的官职也无可厚非,如今倒是他看走了眼,这人分明是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叶晋南当然应了,还举杯示意,口称纪琮是“后生可畏”。
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闻弦知雅意,当即纷纷朝纪琮示起好来,倒是把其余的进士都晾一边了。
于是这群被晾着的人就各自抱团,默默给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状元郎记上一笔。
皇上未免太看不起他们了,全程只粗粗扫过他们一眼,其余时候只关注这纪琮。
跟一国之君赌气显然不明智,众人就盯紧了纪琮,把这笔账记在纪琮头上。
这里有三个人除外,罗臻,罗予和罗今。
不过他们看向纪琮的眼神当真也算不得友善,这人多厚的脸皮,居然当着他们兄弟的面把和小七的定亲之事敞开了说?
看起来脑子还挺灵光的,怎么做起事来半点分寸也没有呢。
所谓流言蜚语能杀人,这些大臣看起来人模人样,出了这道门还指不定怎么传呢。
回家得尽快同母亲商量出个可行的主意来。
方才罗今其实想直接动手来着,血气方刚的少年,最是冲动不过,纪琮这么一抖落,小七以后就是不嫁给他都不行。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纪琮就烧到了纪戎一党头上。
其实也没怎么着他们,就是找点不痛不痒的麻烦事,让他们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整日灰头土脸的罢了。
他是主簿,只用了三两日功夫就把大理寺的过往案宗都记下了,还利用职务之便彻查了不少陈年旧案。
他好歹跟纪戎同住一二十年,不必刻意观察,就知道他手里干净不了。纪戎是个聪明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直到现在为止,他都不曾在皇储之争里站队,当然也不做哪边风吹哪边倒的墙头草,只蛰伏在角落里静观其变。
胜者王败者寇,这道理谁都懂,不过能不能押对宝,搏得一个一整个朝代的风光就不一定了。
纪戎没有站队不假,心里的小九九可不少,就纪琮目前掌握的证据而言,一边勾搭着太子爷不撒手,一边为大皇子做事,专门做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这父亲还挺能耐。
纪琮冷笑,把那陈旧的卷宗收到袖口里。
这是十一年前的一场凶杀案,死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平头老百姓,至此硫酸翻篇了。
纪琮单凭猜测,拿不准纪戎插手的究竟是哪些案子,只得费劲巴拉地从宣睿帝叶晋南登基以来所有命案里逐一排查,还真让他发现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