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纪琮发誓,总有一天他要为枉死的母亲报仇雪恨。那些害死她的人……欠债还钱,欠了一条人明,自然该偿命。
哦,对。现在不止是一条人命了,他们还欠他一个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抬进门的正妻。
他并非对未过门的刘晚有执念,他只是……不甘心自己像什么物件一样被随心所欲地摆布操纵。
既然呆在这没人把他当人看,他也就没必要顾及所谓的父子,兄弟之情了。
纪戎和叶薇的儿子纪瑾,纪珩,纪璟才是如假包换的父子。跟他,呵,相看两相厌,还不如不见躲个清净。
纪琮从刘府回到小院就立刻把身上特意为退亲之用的月白色儒雅长衫褪下,随手揉成一团塞进角落的衣篓。
他都不想感慨这些人的不上心了。不合身还算其次,他好歹也还是刘府的乘龙快婿,就算是去去退亲也总该打扮得光风霁月,才能不落纪府的脸面。
可掌管中馈的叶薇倒好,拨给他的外衫上居然绣着明晃晃的野菊花。怎么?暗讽刘晚是那马路牙子上一文不值的野菊花吗?
菊花可是给死人供奉的。呵,真不知叶薇操的是什么心。
不想了,有这功夫也就把这一章的策论看完了。耳熟能详,烂熟于心。他耳边回响起那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临走时留给他的一句话。
看这卷书的成色必定是个中极品,他该竭尽全力吸收消化为己用才是正道。
纪琮略略翻过皱巴巴的书页,策论,兵法,人伦,地理,天文。这卷书表面看起来轻薄简便,仔细翻来看就能发现内里却是别有洞天。
第16章 据说女追男隔层纱
就是如他这般孜孜不倦,潜心向学的人也足足看了一年半之久。
这还只是通读过一遍,有相当多的知识他只是囫囵吞枣,其中隐含的奥妙并不能融会贯通,更不消说熟练应用于实际了。
这卷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物。通读过一遍之后,他如同醍醐灌顶,许多懂得的不懂得的都能在其中找到鞭辟入里的剖析解读。
第一遍用了一年半的功夫,这决计不行。他得提高自己的效率了。
姑且定个目标吧。这次,在三个月内再读一遍。细嚼慢咽地读,争取把内里的精髓都心领神会,方才算不辜负那位老者一片赤诚之心。
纪琮就着窗边熹微的阳光看起手里的书卷来,侧脸的剪影被洒落在周身柔和的暖光渲染得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美男子。
一派岁月静好的安谧景象,阳光亲近下的纪琮仿佛从不曾被岁月亏欠过,又仿佛他把遭遇过的任何不随心意的事尽数抛诸脑后,不食人间烟火地继续随心所欲游离在俗世之外,只不动声色地看世人奔波劳苦。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单凭此情此景,情窦初开的罗与欣会被纪琮撩动心弦也无可厚非。
罗府众人都对罗与欣的心思一清二楚,一早就施压让纪琮退了跟刘晚的亲事。
众人的出发点本是好的,坏就坏在这一切都是兴趣背着罗与欣进行的,身为当事人之一的罗与欣从头到尾被蒙在鼓里不知情。
其实也很好解释,大约就是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现在给罗与欣太大的希望也并非好事,谁知道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呢?可是罗与欣不知道啊,她被罗非不轻不重地敲打两下就算翻篇,好了伤疤忘了疼,罗非连一指头都没碰她,她愈发变本加厉,甚至亲自出马去骚扰纪琮了。
纪府总是会在大清早就迎来一位娇小姐,请进来礼数倒也周全,就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很明显是朝着纪琮去的。
纪府上下心下了然,怨不得丹敏郡主火急火燎给纪琮讨了一门亲事,真真一片慈母之心啊。
罗与欣也没甚倒追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问题是她也没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
愁死个人了。
有了!她房里的粗使丫鬟杏儿不是念叨过她娘家表姐就是倒追来的夫婿吗?!
说做就做,罗与欣风风火火的性子此时在倒追纪琮的事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天她特意没出门,就等着院子里负责洒扫的粗使丫鬟上工才起身,睡眼朦胧地就指名道姓让杏儿来见她。
杏儿大喜过望,要知道他们这样的粗人被主子召见可是走狗屎运的好事。一听罗与欣打听的是她表姐怎么倒追的姐夫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原原本本告诉罗与欣。
罗与欣示意霏儿给她抓一把金瓜子,于是杏儿眉开眼笑地走了。
罗与欣瘫在黄梨木椅上,整个人没骨头一样窝着。这杏儿的表姐也太剽悍了吧,她这个自诩离经叛道的大家闺秀都大吃一鲸。
杏儿是个实诚的孩子,她不光把她表姐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破事儿添油加醋地讲一遍,还热心肠地开解罗与欣,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