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不见,他脸色青灰,明显比先前憔悴了不少,除了昼夜行军身体虚耗,更多是因为放心不下女儿徐苗儿,一旦韶阳城失守,即便她藏身在城主府中,也同样在劫难逃。
成化虏毕竟是死在行云手上,韶阳军又趁机占领了平山城,姚华音不得不再次与他声明:“徐上将军,成化虏与本城主的恩怨你最清楚,他与寿雍联手出击金吾在先,俞子钦杀了他并不为过。本城主虽然攻下平山城,但未曾伤害一个寻常百姓,希望上将军不要因此与韶阳再生隔阂。”
徐竭在成化虏身边多年,得知他的死讯后难免心中惋惜,叹了口气,诚恳道:“姚城主放心,徐竭明白。”
姚华音点头,在圆凳上坐了,接过梁越送进来的热茶暖手,问道:“依上将军看,我军能否赶在韶阳城破之前攻下盛都?”
徐竭思量半晌,无法回答,想到女儿的处境,厚唇抖了下。
且不说行云和不足两千俞家军还能坚守多久,战场上瞬息万变,盛都附近又不断有兵马驰援,什么时候能攻下谁都说不准。
姚华音也并非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个答案,只是想借由徐苗儿激发他奋不顾身的斗志,即便知道他会为了女儿的安危拼了性命。
他手握十万韶阳军,相比于季震,姚华音对他的信任免不了会低得多。
“你与季震只管攻城,必要时,本城主的八万人马也可归于你二人调遣。”
姚华音放下这句话,起身出门。
不出两个时辰,季震派人送来消息,赶到盛都附近增援的盛军已经尽数歼灭。
徐竭亲自跑来请示,想把驻守边城的任务暂时交托给梁越,他率领全军出城往盛都方向进发,与季震的兵马汇合。
姚华音同意他的说法,亲自登上城楼目送大军出征,吩咐梁越调配好守城将士的军械和粮草。
眼下韶阳和盛国各有损伤,彼此之间难分高下,只看谁能扛的更久。
大军浩浩荡荡远去,姚华音沿着侧边石梯下了城楼,独自一人向城内的街上游走。
城中易主,路上的盛国百姓无不神色匆匆,此时的韶阳城虽说还未落入敌手,城内的光景也大抵如此,姚华音站在高处看着,一身红色衣裙在寒风中招展如旗。
大雪又至,视线渐渐模糊不清,心念却越发坚决,她啪啪两下击掌,两个手持锁链的黑影悄然落在身后。
姚华音从袖中取出书卷递给其中一人,下令道:“入夜后潜入盛王宫,务必把这个送到郑王妃手上。”
第113章 诱敌 她迈步到帐前,“父王,一路辛苦。”
行云让赵冲提早做好撤往韶阳城的准备,赶在盛军退兵的间歇,千余俞家军不到半日便全部撤离。
盛军对着一座空城迟迟不敢闯入,以为是行云使诈,故意骗他们进城,数万大军在城外耽搁了一日,等琢磨过味来,行云和俞家军早已经远到追不上了。
直到这时,盛军统帅仍然难以相信姚华音会只留下三千俞家军守城,以为她在韶阳继续摆下空城计,实际暗中调集兵马。
统帅不敢善做主张,只得先把俞家军弃了金吾城的消息禀报寿雍,等他裁夺。
寿雍也以为行云会死守到最后一刻,金吾城一旦攻陷,夺取韶阳不过是朝夕之间,没想到他竟会中途弃城,愤恨错过了追击他和俞家军的机会,大笔急挥,批复了全速攻城四个字。
快马一来一往十数日,盛军统帅得令,率兵赶往韶阳城下,行云和俞家军休养了这些天,伤势恢复了不少,精气神远胜之前,虽说战况异常激烈,但还能勉强应对。
此时的盛都城下同样杀声震天,季震和徐竭同时进攻东、北两座城门,城中百姓噤若寒蝉,纷纷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巡城的卫兵有半数被调去城下支援,玄衣铁卫伺机翻墙入城,他们入春时曾跟随姚华音进过盛王宫,路线熟识不在话下。
午夜,王宫内院各座宫殿都已经熄了灯烛,只有西北角的一座院落里灯火幽暗,透出一个女人忧伤的剪影。
寿谦遇害、曲南楼自缢让郑妃悲痛欲绝,与寿雍大吵一架后便搬到这座小院,整日追思两个最亲近的人。
好容易熬过半年,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成化虏承认害死寿谦的认罪书再次将她推进深渊。
精美的男女婚服平铺在床上,郑妃含泪摸着上面的七彩祥云绣纹,不断念着“轩举,南楼。”
内廷侍卫提着灯笼来回巡查,急匆匆的脚步声打破夜的寂静,郑妃知道韶阳军已经攻到城下,心里埋怨寿雍当年盗用曲正风的求亲书信向南陵世家换取了剧毒,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寿谦和曲南楼都不会死,曲正风更不会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