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理寺女少卿(256)

作者:八拐一撇 阅读记录

事实上,三皇子的速度比林清如想像得要快得多。麦翎不通官话,又是死士。她不知道三皇子用了何种手段让麦翎吐口。麦翎的身上看起来亦无伤痕。

总之,口供带着鲜红的血手印,已安静地呈至皇帝面前。

林清如不得不佩服三皇子的周全。那份口供详细记录了所杀之人、杀人手法、以及受谁指使。并由两种文字所书,一种汉字一种西域文字,断绝了屈打成招或任何辩驳的可能。

口供下面,还有一份叶记钱庄关于洛氏银票的记载。至此,证据链已成闭环。

林清如再次说明所有事件的经过,“皇上,当年何佑惇拿到这份账本之后,被六皇子所忌惮,指使叶盖以伪造的账本诬陷于何大人。这份银票,便是六皇子与洛氏存入叶记钱庄,而后买通叶盖所用。”

她的声音不徐不疾,将所有的证据串联在一起,“而在叶盖拿到银钱之后,六皇子为免事情暴露,又派此杀手将其灭口。

当年的大理寺卿林望竹大人负责审理何佑惇一案,在查处蛛丝马迹之后,六皇子亦派人将其灭口。

而前段时间微臣所查之人贩案、私盐案皆与六皇子有关,杀手这才先后对孙荣、微臣与司徒南下手。”

三皇子适时在旁边说道:“今日杀手亦想对容府世子下手。”

好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在先前六皇子的告发之下,衬得容朔被追杀更像是顺水推舟的灭口。

皇帝阴沉的脸色似乎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他苍老的双眼看着紧紧盯着六皇子,

“云淮,我一向觉得你仁厚贤德。”

失望的语气中带着几不可察的疲惫。

这句话几乎算得上定性。林清如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她听见皇帝接着说道:

“传下去。六皇子顾云淮,恣取国帑专擅权势,鸠聚党与干预政事,即日起囚于宫中,闭门思过,不得踏出一步。”

这样的旨意几乎算得上包庇。林清如心下一沉,与三皇子对视的眼眸中有看得见的深沉之意。

果然如此。

第124章 京中异动

与六皇子软禁于宫中的旨意随之而来的, 还有对于洛氏一族的降罪与对贵妃的责罚。

或许是急火攻心,在接连的三道降罪旨意之后,皇帝缠绵已久的病躯终究是不堪重负, 一病不起。

然而这样的旨意无异于让错综复杂的朝堂局势拨云见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骤然传来降罪的消息,六皇子与背后的洛氏一族隐约可见颓势,只怕是无望于太子之位。

朝中观望之人唯恐错事最后的站队良机, 渐有像三皇子靠拢的趋势。

然朝中亦有人质疑, “六皇子之事被软禁, 到底没有立三皇子为太子!若六皇子再无继位之可能, 那么皇上为何还迟迟不肯下旨,立三皇子为太子呢?”

林清如亦想到了这一层。

那日从上书房出来就知道,皇上对于六皇子搅弄朝堂风云的责罚, 无异于是高高拿起然后轻轻放下。虽然已经对这样的处理有所心里准备, 林清如到底还是有些失望的。

那么多人的性命,那么多被无辜牵连的大臣家眷,都比不上他作为天潢贵胄的身份。权力向来如此。

深秋的风裹挟着肃杀的氛围,来得又急又猛。自从上次面圣之后, 花间楼便长久地挂上了打烊的牌子。闹市繁华,花间楼在这萧瑟秋风之中, 显得格外门庭冷落。

立冬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 已隐约带来几分秋末初冬的寒意。在踏入花间楼之时, 林清如的墨色斗篷上沾满了细丝一般的雨。

容朔与三皇子在花间楼等她。

太子之位仍旧悬而未定, 朝臣们揣测圣意, 议论纷纷传入市井之中。一说六皇子失了圣心, 再无转圜之可能;二说皇帝偏爱贵妃与六皇子, 降罪不过只为平息事端。

容朔轻笑着说起市井传言之时, 三皇子面容依旧冷峻, “没有什么意外,是一早就能猜到的结局。到底何佑惇案已经过去多年,自然不可能似刚发生那般郑重待之。”

贵妃受宠多年,顾云淮亦是讨人喜欢的性子。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父皇也不例外。更何况,洛家长袖善舞,在朝中经营多年,岂是这般容易倒势?

林清如亦知道,不管市井传言是哪种可能,皇上的态度说明了一切——至少,他并不想过重地处理六皇子。六皇子仍有起势之可能。

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方才上演到一半,林清如知道六皇子必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毕竟,他也还有一张底牌未用。

他们在赌。赌六皇子会不会沉不住气。

三皇子这时突然说:“父皇的病,来得有些奇怪。”

突如其来的话必然有其用意所在。林清如与容朔对视一眼,眸中的默契清晰可辨。看来,他是沉不住气的。

上一篇: 成为他继母 下一篇: 皇叔有疾,卿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