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谢过苏老师,回头就找管理员方大姐去了。
正好看见方大姐逗她儿子玩,林琴赶忙接过,一脸歉疚,“给大姐添麻烦了!”
方大姐摆摆手,“这算啥!你儿子乖,不闹人。”
林琴笑笑,赶忙切入主题,“苏老师建议我把孩子送托育所,让我找大姐问问。”
方大姐眼睛一亮,倾身上前,“实话告诉你,咱老年大学里面打算办一个托育所,就在隔壁那栋,这事还是纺织厂那边牵的头,说是一群女工反映家里孩子没人带,有的女工把孩子带到厂里,时不时就闯点祸。
人厂长也烦得不行,这不就找上我们了,正好咱这里空地大,不缺教室,最主要的是还安全,人家一眼就相中了。”
老年大学就是名副其实的学校规模,大门进来是一片操场,操场旁边还有锻炼的单双杠之类的活动区域,另一侧才是教学楼,教学楼呈“冂”字形结构,在教学楼另一侧还有一排三层教室,那边全空着,没人使用,在那里办托育所既不会影响他们上课,还能给学校创收。
“真的呀!那可太好了!人家打算请哪里的老师?要找几个?靠得住吗?”林琴一连串的问题把方大姐给逗乐了。
“哎呦!我说林琴妹子,你可真厉害!我才起了个头,你把啥事都考虑进去了!实不相瞒,人纺织厂也是有钱的,这职工子女都是宝贝,人家也怕出事,所以打算请咱安市师范学院的幼教老师过来上课。
现在就看孩子的数量,那边的意思是大孩子一个班,小孩子一个班,像你们家娃娃这年纪的,得去小班,小班多配一个换尿布和喂饭的阿姨。
差不多是三个老师带十个孩子,要是超过十五个得安排四个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老师对四到六个孩子,算上场地租金和老师的工资,一个月差不多要二十块钱。
当然,这是对外面孩子的价格,如果是纺织厂的职工子女不需要那么贵,差不多一个孩子十二三块,厂里还有一些补贴。”
方大姐说完,担心林琴嫌贵,赶忙说道:“回头我可以跟纺织厂厂长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给你便宜一些。”
林琴赶忙道谢,“多谢大姐替我考虑,这钱不钱的倒是其次,主要是老师要负责,对孩子有耐心,不能打骂和虐待孩子。”
方大姐表示赞同,“你放心,这托育所就在隔壁,算是在我管辖范围里,我闲着没事也会过去转一转,时不时提醒那些老师几句,肯定不能出这种事。”
林琴放心了,当即在方大姐这边报了名。
放学回家后,她把情况告诉林义和陈文军。
陈文军一听是安市示范毕业的幼教,倒不会太担心,只道:“孩子送去托育所有人照顾,还能多学点东西,你也可以安心上课,挺好的,至于请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咱也不能左右,但一定要跟方大姐打好关系,麻烦人家多看顾一些。”
第135章 托育所的订单
林义深以为然,“往后家里卖剩下的海鲜就给方大姐送送一点,逢年过节也要跟人家走动走动。”
林琴一一应下。
第二天带着孩子去上课的时候就给方大姐和苏老师一人提了一袋海鲜,里面装的是新鲜的蛏子和开了壳的海蛎肉,都是新鲜的,这两样东西放到中午下班都不会坏。
要是其他海鲜的话,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放到中午肯定不怎么新鲜了。
方大姐看到东西,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一直说不收。
林琴好说歹说她才收下。
苏老师那边她嘱咐方大姐帮忙,没有主动过去开口,就怕苏老师拒绝。
到了放学,林琴第一个冲出去教室,抱着孩子撒腿就跑。
苏老师一脸奇怪,经过方大姐身边的时候被拉住,“林琴特地交代我给你的,说是感谢你照顾。”
苏老师疑惑地打开看了一眼,急了,“咋还给我带蛏子和海蛎了!我又干啥!”
方大姐把她那袋也拿出来,劝道:“苏老师就安心收了吧,这妹子是个实诚人,家里就是做这个的,你不收她还不得劲了呢!”
苏老师无奈摇头,只能把东西带走,琢磨着以后要“重点照顾”林琴,要不再给她找一些学习资料?
已经在回家路上的林琴还不知道苏老师的打算。
当天下午她去老年大学,正好距离上课时间还有几分钟。
方大姐领着她去看了收拾完的托育所教室。
总共两个班,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中间隔着的两间教室被改成孩子睡觉的地方,里面摆满了小床,这样能避免大孩子时不时跑到小班捣乱。
请来的老师这会儿正在里面开会,见到方大姐立马热情地跟她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