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军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我得谢你,店里的活可不轻松,还要防着刘家那边发疯,靠你了!”
“没问题!”林少军拍着胸口保证。
于是,请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林庆祥父子俩搞定一件大事,心里踏实了不少,跟陈文军商量好盖车库的事情就走了。
他们一走,林义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嘀咕道:“其实不请人也是可以的,我也能干”
陈文军就知道林义会这么说,头疼扶额,“爸,你上午帮我看店,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下午还跟我去的话,这南屿的地和鸡鸭鹅猪你都不管了?
虽然表嫂在这边能帮忙,但你也不能把什么事都交给人家啊!万一哪天表嫂不干了,这么大的摊子怎么办?”
林义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认了。
这边林庆祥父子俩兴高采烈回了家里,把工作的事情告诉黄玉珍。
黄玉珍激动得差点大叫。
林庆祥连忙捂住她的嘴,“这事咱自家清楚就行了,不要告诉村里人,免得人家眼红。”
黄玉珍拼命点头,压抑着内心的振奋,小声问道:“林琴她男人现在真的这么厉害?”
“那还用说!人家还专门盖了体育馆给孩子锻炼身体,没钱能这么整?要我说阿琴这孩子命好,二嫁还能嫁了这么个能干的,最主要的是还生了一个健康漂亮的儿子。
你说陈文军能不把他们母子捧上天吗?
我之前还担心林义住在女婿家不踏实,有了这个外孙,陈文军能给他养老送终摔盆子,保准照顾得比亲儿子还周全。”
第134章 送孩子去托育所
说起南屿的所见所闻林庆祥就感慨不已。
要知道,去年林义那边还过得一团乱,今年人家就起来了,要啥有啥,如今还要盖车库。
反观村里其他人家,盖房子的没两家,有钱的就更少了。
林义的侄子林建强娶了媳妇还在租房子住,听说最近在到处借钱盖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黄玉珍一脸窃喜,“还是你运气好,当初要不是你雪中送炭,如今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也轮不到咱儿子头上。”
林庆祥深有感触,看向林少军,严肃地说道:“所以说做人要厚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么好的机会你抓紧了,去文军那边好好干,不能对不起人家给你的高工资。”
黄玉珍附和点头,“听说那工厂里的师傅一个月工资也才六七十,普通工人就三十四,你这工资比人家老师傅都多。”
林少军被爸妈洗脑,一连串的保证从他嘴里说出去。
全家欢欢喜喜地吃了饭。
翌日一大早,父子俩就去安水社准备开工了。
材料还没来,地基要先挖。
陈文军和林义都忙,帮不上。
父子俩自己干,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把一百多平的基地挖好。
第二天水泥砂石全都送过来。
两人赶紧把水泥给倒了,用一天功夫把地基弄好,过个三天就可以把大工张永泉请来,开始盖房子。
几个人忙活了十来天,一间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平的车库就盖好了。
红砖砌墙,屋顶贴瓦片,墙上还装了玻璃窗和铁栅栏,大门用的是铁门,该拉的电灯也拉了。
整体效果还不错。
而且因为这里一头靠近河边一头靠近马路,摆摊泡茶啥的也特别方便。
林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赶紧把家里的车都弄过来,还在车库里放了一张小桌子和几把长凳子。
车库的问题处理完,林少军立马去海鲜批发店上班,有了他的加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高考成绩出来,林琴果然如意料般落榜。
好在全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倒也没怎么失望。
倒是老年大学那边的老师觉得遗憾,在他看来,林琴是有这个毅力和能力考上去的,只是被孩子给拖累了。
等开学的时候,他私下找林琴说话。
“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你可以把孩子放在托育所,托育所的时间跟我们一样,你上学送过去,放学再去接,这样也能安心上课。”
之前孩子小,除了吃就是睡,管理员帮忙看着也没什么,但随着孩子长大,他醒来的时间越来越多,虽然不吵不闹自己玩,但小宝宝不可能长时间坐在那边玩玩具,时不时要闹着人抱出去走走,还要人家跟她互动。
管理员显然是办不到的。
林琴仔细一想,也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最重要的是,她想要全力以赴拼一年,不想再给自己留遗憾了。
想到这里,林琴忙问道:“苏老师,我们学校附近有托育所吗?”
苏老师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看着她,笑着点了点头,“既然是我主动提的,就算没有也要有,具体的你问管理员方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