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比剧透先登基(295)

作者: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恐怕,不会比他们兵败洛阳好受到哪里去……

【然而事实上,永安的脚步走得很稳。】

【新选拔出的一批官员向南三州而来,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

【一部分人,需要深入到俚僚部落的深处,通过“开山洞”“开生獠”的方式,将俚人的人口统计到位,也就是在南三州开展编户齐 民。】

【一部分人需要认真考察三州州县,提出一些重新划分州郡的建议,用这种方式来切割之前的南蛮势力,给朝廷官员让路。】

【一部分带着一批招募入伍的劳工,前来修建一条翻越大庾岭,连接广州和扬州的道路。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俚僚部落的势力愿意接受粮食为筹码的雇佣,加入到修建道路的队伍中。而这些修路的俚人为了和汉人交流,慢慢地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汉人用语。】

【当然,还有正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边负责传授扬州荆州等地已经发展起来的新型耕作,一边负责推广汉人文化……】

【这四路队伍,对于官员的水平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他们或许不需要像前线的将领一样能够准确判断局势,在南北对决的大混战中能够调御数万兵马,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胆魄,不会在俚帅面前退避。】

【他们不一定要是学识最为出众的一批,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百姓,还要有这个信心能把他们教育成为自己人。】

【他们不需要做到税法精通,还能触类旁通,只需要做到将朝廷拨过来的款项全部用在南三州的建设之中。】

【这样说来,这一批人好像既好选,又不好选,在这个需要争分夺秒的时候,按照古代消息传播的速度,也没有这个时间让永安重新举办一次考试。但这批官员上岗得非常快!为什么?】

【因为永安陛下又一次变废为宝了。】

这四个字一出,原本表情还挺惬意的桓玄顿时脸色一变,一种近乎直觉的危机感涌上了心头。

他先前还在和边上的人探讨北方几家的八卦,现在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到了台下,躲到了高台后方。

王神爱眼见这样的一幕,不由眼尾抽动了一下,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笑。

事实证明,桓玄的这个做法是对的。

因为天幕的下一句便是——

【还记得我们的二号垃圾桶吗?】

【之前我们说过,二号垃圾桶里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才”。】

【一些相对来说行事激进的人,辅佐桓玄完成从楚王到楚帝的关键一步。一些背后关系网罗庞大的人,帮他进一步拉拢更多的人才。一些能文能武言之有物的人才,取代掉一些会限制住他扩展兵权的人。】

【让我们概括一下吧,总结起来就是——】

【激进的文官,口才不错的社交达人,有点统兵能力的普通将领,齐活了!】

【永安毫不犹豫,直接把人打包,全部空投到了南三州。】

【好!谢谢桓玄的精挑细选。】

第86章 天幕:恨不能以天下为嗣

桓玄高不高兴的不重要,反正天幕下面的大应百姓是要笑死了。

他们上一刻还在为自己将为黎明前的黑暗献身,既觉热血沸腾,又在酝酿着心中孤注一掷的情绪。

再听天幕所言的南三州归化之事,他们又忍不住在想,若是天幕已告知天下,永安陛下有这样的度量接纳世人,就算是南越俚僚部落也能成为大应的百姓,会不会北方也能收到这样的信号,选择向陛下投诚。

或许,也能让天下一统的路上,少掉几块绊脚石。

结果天幕话锋一转,又转到了桓玄身上。

气氛顿时就欢快起来了。

楚侯简直像是每轮天幕必备的常客,大凡说点什么都能扯回到他的身上,还必定是通过某种途径,让陛下得到了收获。

更好笑的是,明明天幕上的他,本心并不是想要帮助永安,却阴差阳错地总能变成“大应忠臣”。

先前听天幕说,楚侯如此不知好歹地捅了陛下一刀,饶是知道他已向陛下投诚,天幕之下还是有人打算磨刀待命,随时预备将这一刀给捅回来。

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这刀是该捅还是不该捅了。

好像实际上的刀,完全不如天幕上的公开处刑来得有意思嘛……

“楚侯,”王神爱估量了一番声音,用只够传到台后的声音说道,“你这麽逃避也不是个事,要不就当这天幕说的不是你好了。你越在意,下面的百姓也会越在意这个的。”

刘义明到底是年纪小,听到这里就又没忍住笑了出来。“陛下这安慰也太没用了些。”

桓玄也沉默了一阵,扶额长叹:“这又怎能权当没听到呢?不过您放心,臣也不是脸皮薄到了这个地步,只是在想,天幕上的那个我到了这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