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嘟嘟囔囔:“我哪有说错了,我们虽然部落之间往来方便,但也风俗各异。南方有俚帅,我们就有自己的大王。也……”
也和真正的中原文化内核地带,有着一道深深的隔阂。
只是不知道那位永安陛下的“融合少数民族计划”,到底代表着什么。
他没敢再继续说下去,却将后面的话听得更仔细了起来。
天幕的声音,像是无形之中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
【俚帅率众所驻扎的地方,往往是汉人远少于俚人的,这就很难让正规的法令渗透进去,让他们比起接受朝廷的统治,会更希望自治。】
【南方山岭瘴气横行,恰恰给了他们这个条件。】
【但永安要确保自己的海航贸易成为长远生意,种种收获都能尽数抵达她的手中,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
【幸好,她所面对的情况要比她的前辈舒服得多。】
【汉末,交州的士燮家族割据一方,东吴的孙权为了确保自己在交州的掌控权,派出了步骘前去交州,瓦解士家的势力,也确实将交州等地陆续真正纳入了东吴领土。这是未来的“南三州”经历的第一次归化。】
【随后到了西晋东晋时期,因为中原频频遭遇战祸的缘故,有相当多的人口向南迁移。不是所有人都能如王谢高门一般成功在建康站稳脚跟,也不是所有人都想住在南方士族势力最大的吴越之地,这一部分人干脆选择向更南方的地方迁移。他们有着相对保守的性格,很少会与广州交州当地人起冲突,但毫无疑问,他们已将中原文化,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这是俚人部落经历的第二次潜移默化的归化。】
【慧果法师在第一次抵达番禺城港口的时候,就让人给永安陛下送了一封信,她说这里的人很特别,她看到了山火沸腾,踏月扬歌的热情,也看到了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残忍,还看到了尔虞我诈,割据一方的豪杰人物,好像要让他们走出来很难,又好像很简单。】
【永安在这封回信中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慧果按照计划起航,反正她这一趟来回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在此期间,南三州这边的情况她会处理的。】
【慧果出海了,但永安这边的任务才真正开始。】
【当然,她没有即刻展开对南三州的整顿行动,因为她要做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如果在这个时候一味地将人力物力都投入到这当中,反而会让自己的敌方寻到可乘之机。所以在展开行动之前,她需要再做一件事,那就是让她的敌人再忙碌一些。】
【这一年,北方风起云涌。】
【……】
【凉国因吕光病死,国力大减,而被秦国所灭,但他们的旧部仍在。仇池国的开国君主杨定早已身死,接任的杨盛却不是个等闲之才。】
【于是,向永安投诚的前秦公主苻晏领命,带着一份册封杨盛为“车骑大将军”“武都王”的诏书,联手杨盛与吕氏残部,大肆骚扰秦国后方。】
【而拓跋圭这边,则有一个好消息,两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后燕皇帝慕容盛在讨伐平叛的时候被叛军意外杀死,皇位竟然没传到他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原定太子慕容定的手中,而是被他的母亲授意群臣,传到了他的异母弟弟慕容熙的手里。年仅十六岁的慕容熙空有一副好皮囊,实则行事残暴,徒耗国力,大兴土木,绝非帝王之才,后燕覆灭指日可待。】
【但一个坏消息是,南燕国主慕容德大加招募齐鲁之地的儒生,进而安定民心、招募士卒,已让拓跋圭颇觉棘手。】
【而另一个坏消息则是,柔然的一位杰出领袖社仑在这一年攻破敕勒部,统一了漠北草原,正式创建柔然汗国,让他必须腾出足够的精力来解决这个麻烦,防止社仑成为第二个拓跋圭,给他的后方带来威胁。】
【永安放心了,起码在两年内,魏国和秦国都没有向她开战的机会。】
【甚至说不定,这两人还在庆幸,幸好东晋出现了革命军发起叛乱的事情,杀了这麽多中流砥柱,让可怜的太后必须将全部精力放在内部的治理上,同样也没有这个条件北伐进取。】
【嗯,太可怜了。】
拓跋圭:“……”
姚兴:“……”
要不是天幕已提前告知,永安这人是能对己方士族大开杀戒的性格,他们恐怕真的会这样以为,就这样白白地给了对方以归化南三州的机会。
他们现在已来不及为这种事情感到可惜,但完全可以想到,在那另一条发展脉络之下,当南方真正的情况传到他们耳中,他们会做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