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相诀(6)+番外

作者: 满絮 阅读记录

郭夫人笑道:“这我倒听不明白了。”

郭大人摇头惋惜道:“难得一个相才,难得一个将才,可惜都不能为陛下所用!不能共同为我邾朝开疆守土!可惜!可惜!”

.

一个月后,陛下单独召见黎未与苏卷冰说话。

黎未接到旨意时还在外头,赶紧回府换了朝服,往宫中去。宫门处有人负手等在那里,她走近看,发现是苏卷冰。

按说他今日接到陛下召见时应还在内阁忙着,怎么现在却有闲在这里站着?

苏卷冰一眼见到她,迎上来笑道:“黎大人。”

自上次与他对弈之后,她对他倒没有那么轻看了,至少真真正正将他看做了她的对手。几次退朝出来留意到苏卷冰走到在她身后,也会瞧上几眼,不再像以前那样根本没在意。只是她本就是骄傲又少言的性子,旁人也没瞧出什么来。估计苏卷冰也没感觉出来。

她点头道:“苏大人。”

苏卷冰与她一起进宫门往御书房去。简单寒暄后苏卷冰也不像以往那样东一句西一句的客套,而她本来就不爱说话,此时更是乐得清静。二人都是常入宫的人,不需要公公领路,一路安静的走到了御书房。

皇帝身边的大公公一直在外间候着,见着他们一起来,吁了口气道:“两位大人可算来了。”转身领着他们进去。

苏卷冰让了一让,黎未先行跟进去了。

内间皇帝正坐在龙椅上看书,听见声音,将目光从书中移开,看向他们,亲和的笑道:“你们来了?”

黎未与苏卷冰跪下行礼道:“臣等见过陛下,恭请陛下万福金安。”

“起来吧,不要多礼。”皇帝道。

黎未与苏卷冰口称“惶恐”,慢慢站了起来,只是目光皆垂看鞋尖。

皇帝盯了黎未一瞬,笑道:“黎卿,你知道朕叫你来所为何事吗?”

黎未应了一声,道:“想来是为着出使邻国之事。”

皇帝漫不经心道:“嗯,朕打算明日下旨去你翰林院侍读一职,迁任鸿胪寺少卿,暂拜中郎将,赐你符节出使郈国。”

黎未拜倒谢旨,皇帝又对她说,“你也说说,你想要哪些随行人员。”

苏卷冰在侧,她还能举荐谁?陛下无非是想让她开口说出来,好借此堵住黎家的嘴。

黎未对此无所谓,顺他的意道:“苏大人年少不骄,谨慎有礼,是一个好人选。臣举荐他。”

皇帝闻言笑起来,也道:“嗯,苏卿的确是个好人选,那就这样吧,黎卿为主,苏卿为辅,一同替朕去出使郈国。”

黎未与苏卷冰一起跪倒领旨谢恩。

正事说完,皇帝也没开口让他们退下,黎未与苏卷冰只有垂手候在殿中。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的声音响起来:“黎未,你今年是不是十九了?”

黎未心头一跳,上前一步,垂目恭言道:“是,刚过一个月。”

皇帝笑道:“事涉出使,诸事繁杂,待准备妥当也得两月时间,你们在路上若行路快,一月便能进到郈国国境,只是外交事宜谈罢也需几月!哎,望你早早了结郈国之事,回来朕替你大办一场及冠成年之礼!”

黎未喏喏:“臣绝不负圣望,只是及冠之礼却不敢劳烦陛下费心。”

皇帝不在意道:“这有什么,你是我邾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虽说朕当时怕你心骄,剥了你状元之名,但这天下谁敢不认你状元之实?”

黎未只好应下。

皇帝又与苏卷冰闲聊几句,就让他们出去了。

.

走在宫中,黎未盘算着府中琐事,一时出了神。

苏卷冰在一旁喊她:“黎大人?黎大人?”

她回过神来,问:“苏大人有什么事?”

苏卷冰笑道:“多谢黎大人刚才在殿中举荐下官,下官能与黎大人同行出使郈国,真是此生有幸,门楣有光。黎大人见识才华皆在下官之上,下官若能学得皮毛,也算不枉此行了。”黎未眼皮一跳。又来了,又来了!他又左一句右一句客套起来。

她正被琐事扰神,这会儿听他废话,心下生厌,忍不住讥刺道:“苏大人那就好好学着吧。只是本官奉旨出使,若见到有人行差踏错,不管他是谁,都绝不会轻饶!”言下之意一旦让她逮住他的错处,她一定不会给他好看。

.

第二日圣旨下来,黎未被指为鸿胪寺少卿,拜中郎将,苏卷冰领鸿胪寺丞,拜校尉,随侍两百人,出使郈国。

旨意下后,黎未翻阅史籍,与鸿胪寺众官询问确定见辞、给赐、送迎的仪节,每日都忙得不着府。她与众官吏准备了近两月,终于将出使事宜大致安排妥当。

这天请旨择好出使吉日,好不容易闲暇下来了后,她才想起最近一直没在鸿胪寺瞧见过苏卷冰。

他好歹也是鸿胪寺丞,也要随行出使的。可所有事宜皆让她做了,他倒是轻松自在,不知哪儿去快活了。

黎未心中有些气,招来小吏问道:“瞧见苏大人了吗?”

小吏小心回答道:“苏大人应卯时来过。”

来过?

“然后呢?”

“就,就走了。”

果然!苏家这一辈全是纨绔!庸才!黎未面有愠色,挥手让小吏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有事,提前一点发出来。

另,因我对对弈一事不太了解,本章特意避短了写,请勿见怪。

☆、往事那堪忆

到了出使这天,黎未先去宫中辞别皇上。

皇帝向她勉言几句,将符节赐了她,又让大殿下送她出宫。

她与大殿下一路行出皇宫,她的贴身侍女瑶草正牵着绿螭骢等在宫外,她上前去接过缰绳,向大殿下辞道:“殿下,臣就先行了。”两百人的使团皆等在城外,她要去与他们汇合。

大殿下摇头,朝旁招了招手,有小公公赶紧牵来一匹棕马,将缰绳送到他手中。大殿下利落翻身上马,对她笑道:“好了,孤再送送你。这一别,恐怕就是一年了。”

大殿下与她兄妹二人自幼熟识,她多多少少知道他的性子,晓得再推辞也无用,便踩鞍拉缰翻身上马,稍落后大殿下一步,同往城外去。

大殿下感叹道:“听说待你回来之后,父皇要亲自为你办及冠之礼。时间过得真快,你也要成人了!”

大殿下回想起过往,笑问:“你还记得我们初次相见那回吗?”

怎么不记得?那时候她和哥哥都才四岁,哥哥性子温和稳重,她却娇气傲慢。听说府上来了一位皇子,父亲叫了哥哥去接见,她也蹭着跟了去。大皇子那时候也才六岁,却做小大人模样一板一眼的与哥哥见礼,哥哥也文文雅雅同他回礼。她一直躲在哥哥身后,看他们这般无趣,趁着父亲没瞧这边,猛地伸头出去扮鬼脸吓他。

他果然被吓住了,却不是因为她扮的鬼脸,而是惊奇她有和哥哥一模一样的相貌。

他吃吃问道:“你们怎么长一样?”

哥哥怕他责罚,将她紧紧护在身后,恭声回道:“这是我双生妹妹琅嬛,不懂事吓着了殿下,殿下千万不要怪罪她!”

他倒没有怪罪的意思,但父亲却看见了,板着脸骂她几句,又叫来奶娘将她送回屋禁足了好几日。

黎未想起这些,也笑起来:“殿下,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是啊,十几年了。”大殿下惆怅道,“还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往你们府上去,父皇每七日准我去一趟,我就数着日子天天盼呢。”

她也记得那时大殿下来得很勤。听娘说,他是专来找哥哥的。可是哥哥成日里就坐在窗畔下读书,他来了几次都是跟在旁一起读书。她瞧他其实很闷,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嫌闷却还总来,但她恰好也闷得慌。她就偷偷瞒着父亲和娘,在哥哥的纵容下,撺掇他跟着她去后院玩。

她是黎家长女,自小就被惯坏,做了错事不是有娘偏帮,就是有哥哥替她瞒着。她在黎府一向说一不二,那时年纪又小,对皇子王孙还没有什么尊卑观念。他也不提,哪怕让她整治得灰头土脸,被黎晟问起来,都坚持只说是自己摔了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