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相诀(37)+番外

作者: 满絮 阅读记录

她心中蹦出一个念头。或许苏卷冰此行陪同,不止是为了护她安全,他想必还揣着放她自由的心思。

他是有这个能耐的。天下之大,除了朝堂,任她游走。

他也许在等她开口,可她却始终不发一言。

她是从始至终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因为她一步不退,就算死,也一步不能退。

白蘋在旁道:“小姐近日来太劳神了,今日一定要早些休息。”不顾她说话,先弯腰帮她铺好被垫。

琅嬛无奈,道:“好好好,听你的。”

白蘋铺完后,又掀帘出去,备好用具的进来伺候她洗漱。瑶草便在一旁陪着她闲话,又为她开解道:“小姐要是累了,不如将手头不要紧的事情先搁下,千万别累出病来。”

她笑:“你们今日都怎么了?她也劝我,你也劝我,倒像我是不听话的孩子,尽知道胡闹。”

白蘋听见,接嘴道:“不知道怎么的,总觉得心绪不宁,好像是有什么坏事情要发生了。”说到这里,倏忽闭了嘴,知道自己说了不吉利的话。

琅嬛没在意,只摇头笑:“我累了,你们也累了。”她撩帘向外看了一眼,很快又放下,若有所指道:“看来是时候都该歇一歇了。”

她慢慢安静下来,由着白蘋伺候洗漱。

洗漱后,白蘋与瑶草告辞退出。白蘋打帘先出去,瑶草落在后面,落下帘子的时候她往里看了看,琅嬛正好看过来,目光定定看向她,没有说话。

瑶草心中一凛,犹豫再三,终是欲言又止。她听见外间白蘋在唤,忽然之间回了神,忙垂了帘子,应声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章节名出自姜夔《卜算子》

☆、再见无路

第二日却不见一个好天气。

当晚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一直到早间, 雨势仍不见停。但说大也算不上,只是极尽缠绵之意, 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直落进人眼中。

白蘋玩笑说,这雨就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郎,期期艾艾的,不够痛快。

瑶草笑她:“是你自己情窦初开了吧。”

琅嬛听见, 也打趣她:“说吧,看上哪家的少年郎了?我替你做主。”

白蘋羞红了脸,什么话也说不出,匆匆就避开了去。

琅嬛看她落败而去,笑与瑶草说:“看来她喜欢痛快的人。你呢?”

瑶草性子大方些,丝毫不拘束,直言道:“婢子倒情愿找一个温柔的人,布衣粗饭, 共此一生。”说完,顺口问她,“小姐呢?”

琅嬛哪儿想得到她会也来问自己,所以先是一怔,而后抿嘴笑:“没想过。不过从前倒是常在困扰,应该娶一个怎样的姑娘。”

外间动静忽然大起来,琅嬛掀帘出去,瑶草跟在她身后, 替她撑着伞。她下了马车,往监押的官员落塌处去,一路走,一路看见兵卫在整理着东西,看架势,是要再在此处停留一日了。也许等雨停。

她走到那官员帐外,径自站住了。瑶草会意,将伞柄交给她,自己打帘子进去说话。

她就站在那儿,撑着一柄伞,看远山被雨洗刷得空灵,如果有闲情,她或许会将此景画下来,兴致上头,还能赋诗一首。

山河壮美,尽在笔尖。所以她骨子里到底是个文人,酸腐在血肉里,去不掉的。所以她此时站在帐外,不知迂回,独等风景。

可这风景,表面宁静,谁又知道暗中藏着多少风险,要来夺她的命。

她的血,能在这块土壤中,开出花吗?

她怔怔不能语,还是后来瑶草出来,打断她的胡思乱想,问她:“杨大人说,雨天行船不便,只好先在此处再落脚一日。”

她回神:“没什么不便的,这雨扰不出大风波来。早行路,杨大人也能早些回京复旨,不必空费时间,荒废在边蛮之地。”

瑶草知道她的打算,也料到她是这样的答复,忙应一声,回身入帐去交涉。

琅嬛不担心。杨大人什么为人,她清楚,加之他亲眼瞧见了这一路苏卷冰对她的态度,想必不敢忤逆她。

果然,这次瑶草很快就出来了,回禀她:“杨大人说这样也好。”

于是搀扶着她往回走,先去父母车中看了看,叙几句闲话,再回自己马车中。

.

半个时辰后启程往河边走,约一个半时辰,到了岸边。

杨大人早几日就吩咐了人去向最近的官府借船,此时一艘大船正安静停在岸旁,等着他们。琅嬛注意到,附近还停有一艘小破船,风里雨里,颤颤巍巍。应该是当地农人自家的,搁置在此处,方便平日里载人渡河。只是现今对他们而言,没什么用。

杨大人过来了。先请他们下马车,然后让兵卫把那辆马车卸了,抬上船去。他解释道:“水面上是个什么情形还不知道,先试试水。”又吩咐人牵马上去。

琅嬛对他的安排没有意见,挽着黎夫人的手,自在一旁闲聊。

雨仍在下,虽然小,还是有凉意贴肤而入。

琅嬛回首,吩咐替她撑伞的白蘋,“去找件披风来。”白蘋领命,另撑一伞,跑去找了。琅嬛则从她手中接过伞,自己替黎夫人打起伞来。

黎夫人一边看着从天际坠下的雨珠,一边握住她另一只手,轻拍道:“急什么呢?多在这处歇歇,也没什么的。这雨天行船,万一出了什么事情——”

她打断这话,坚定道:“不会出事的。”

.

几炷香时间过去,那几艘船已经来回好几趟,说不上风平浪静,但好歹平安。

杨大人过来请他们上船,对着黎晟,倒很尊敬:“黎老大人,先上船吧。”

黎晟点头,携夫人过去。

琅嬛送他们到岸边,自己却不急着上去,只道:“爹娘先登船渡河吧。”

杨大人见她不上,自己是监押她的人,也不好登船,只好道:“是不急,慢慢来,稳妥些。”

黎夫人本想问的,但听他说到稳妥,心想也是这个理。真有万一,总不能一家人都一块儿栽下河去。她牵着琅嬛的手,道:“娘在岸边等你。”

黎晟笑:“什么话呢。”

琅嬛应道:“好,娘照顾好自己。”又看向黎晟,道,“爹也是。”

黎晟只当她是叮嘱乘船的事宜,不由摇头大笑:“你们啊!”一边取笑她们娘俩啰嗦,一边负手先登上了船。

琅嬛侧头,看向瑶草,吩咐她:“瑶草,你去照顾娘。”

瑶草有些迟疑,“婢子还是,留在小姐身边好些吧?”

琅嬛笑:“我有白蘋呢。”

瑶草见她这样说了,只好作罢,搀扶着黎夫人也上船去。

琅嬛退到岸上,看他们的船抛了锚,渐行渐远,往对岸去。两岸隔着海,估摸不出有多远,但的确是远的,乘船尚要半炷香时间一趟,现在应该更远了,也许隔着生死。

她撑着伞,站于岸上。明明身边杂琐的人与事还有很多,明明穿着深色的衣裳,都快融于风景。但这一刻,天地之间,放佛只有她一人。撑着一柄折骨伞,只有她,在昏黄的意境中,在灰蒙的雨里,遗世而独立。

身边有人惊叹,渐渐了低了声音,不愿去扰了这画面。

杨大人在旁干等着无聊,便凑趣赞她“濯清涟不妖,不染纤尘”。

她嘲讽笑开,看来古今许多风云旧事,抛却外衣,都没有那么鲜明。明明她早陷在淤泥之中,挣扎不出。

这俗世,又有谁能挣脱而出呢?

她静静在伞下站着,等了半炷香,能看见一艘船返航了,遥遥在河上,往这边驶来。

杨大人眼尖,一早看见,心想终于不用干站着没事做,赶紧四处去走,吩咐剩下的人收拾收拾东西,准备登船。

可是哪儿有这么如愿?

琅嬛这样一想,山中就有动静随她所想渐渐大起来,很快,目之所及,一个接一个冒出许多莽汉来,手持利刃,从山中冲下来。目标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