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门长媳(135)

作者: 堰桥 阅读记录

“那你的意思是?”我转头看向他。

“我老家有三四百亩地,水一退,也就模模糊糊能辨认了。不过要是不回去也就被人霸占了,与其您把这些剩下的红薯秧子随便给了镜湖那里,不如就种到了我老家哪里,出来的收成全部算您这里。”他笑了笑道:“我这命也是爷和奶奶救的,那些田地以后就算您的。”。

我看着他,笑着道:“你这老货,实在狡诈地紧,我哪里是趁火打劫人,你竟然让我霸占你的田地?想要回去说一声便罢了。只是,老袁,镜湖那里至少在海陵隔壁,我们这里能给一部分人过去。可你那里,离咱们略微远了些,大灾过后,盗匪流窜,就怕不安定。”

他弯腰与我说:“奶奶说的极是,按理逃到海陵,一家子的活命之恩,难以回报。方才提出把家里的田地归属给奶奶,也是想着要常爷派人一起派驻咱哪里。”清清楚楚把私心说出来倒也简单。

我想了想道:“行啊,不过过去再快也要三四天,那些秧苗恐怕也不行了,不如这样,匀你五石红薯种,另外有稻谷种也给你二十石,另外土豆、玉米都给你些。你的三四百亩算我种子入股,如何?另外,给你派个五六十个年轻的小伙子,你到那里收田地,种口粮,帮你护着。如何?”

“奶奶,我说了若有收成全归奶奶,小的万万不敢要。”老袁跪在地上。

小九儿带着蕴哥儿在地里撒欢跑,居高临下地对他说:“现在看来你是这样的想法,那么未来呢?要想合作长久,必然要找一个两厢都觉得不吃亏的做法才好。回去好好勘查地形,黄河一改道,很多良田变成了河道,也许你那些田地已经不在了。趁着还不忙,先回去看看。等你回来再同我计较如何?”

“听奶奶的!”老袁跪伏在地上道。

第103章

江南人素来有拼死吃河豚一说, 我这里剥了皮,挖了眼, 一条条剥了皮的鱼扔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 指挥着常远打水漂洗。

“你这剥皮手法如此老辣,若是做那刑讯的酷吏倒是一把好手!”他边为我漂洗,边说道。

我抬头呵呵一笑道:“我只对吃的东西有次兴趣, 比如兔子比如蛇都可以入我手, 对于人我可没有这个本事。”

早春的日子里,河豚之鲜美, 东坡老先生觉得值得一死,我亦然。手里的河豚肝,挑拨筋膜,洗干净之后, 再让他用勺子, 用流水一勺,一勺地漂洗,最后将这几付肝浸在大海碗的水里。再去将自己的手,用香胰子洗了几遍。

“折腾!”他说了一句,我啊呀呀地道:“这鱼不处理干净,一条小小的鱼能毒死六七个成年人是妥妥的。”

“那你还作死?”

“有人为一口鲈鱼可以挂冠, 我为何不能为了这么一条鱼,拼一回命, 更何况我还是专业的。”我笑呵呵地说起东坡先生吃河豚的故事。顺带引出了老袁要归去的事情。

他默不作声了良久,我还在闷头刮鱼刺, 催他道:“你觉得他回去可好?”

“不好,河口决堤,朝中如今还为了治河争论不休,看起来一年两年都修不好,春天旱,秋天涝,在今年或者今后的几年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仰头问常远:“要不要劝劝他别回去了?”

“让他回去吧!以他的聪明也许能改变些……”常远叹了一口气道:“你还要弄到几时?我肚子都饿瘪了!”

“锅里已经有炖着的春笋烧肉,你不用等河豚了!万一我吃了去了,你好好带着孩子过日子!”我站起身对他说。

他跟在我身后道:“你为了吃河豚,都开始说遗言了!为了吃当真不顾一切了。”

热锅冷油,下河豚蒜子,再一起将河豚肝煎了,加上黄豆酱炖上,等酱汁浓稠,鲜香扑鼻而来。常远已经等在边上,他先伸筷子道:“让我尝尝!”我笑意盈盈地让他亲尝,一口下去他直道:“冒死值得!”

一锅子七八条河豚,若是含毒足够把咱家一家子一锅端了,他们偏偏一边说我大胆,一边吃得尽兴地很,阿爹和常远连连干掉了三瓶酒,也不知道谁大胆些,那些河豚肝我一块也没轮上。自家人若是没有十分的把握我怎么敢料理这东西?

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至少我们看到海陵避过了水灾和旱灾带来的危害,还一片欣欣向荣。朝廷这一年多,大约除了在朝中争吵之外,都没有做过任何事情。时至今日,围绕着海陵的几个县府都开始蝗虫漫天飞,如果走出海陵到处可以看到烧黄纸,祭拜蝗奶奶的人群。

春江水暖鸭先知,自从去年秋天粮食收获开始,海陵人相信常远远远超过于蝗奶奶,所以当我们劝要多养鸡鸭,是为了防止蝗虫泛滥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毫不犹豫地开始捉了鸡鸭。而如今,蝗虫飞过,一大群的鸡鸭在那里将蝗虫当成了主食,突然之间,百姓对常远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崇拜,因为县太爷似乎未卜先知。

“料事如神?”常远在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的下午,小吃铺子专门接待来自乡里的甲长保长这些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听听他们的想法,传达一下下一步的措施:“这不是料事如神,其一确实上天眷顾海陵,咱们这个地方不是灾害的源头,要是在源头,咱们再有能耐也没本事不是?”常远环顾了周围,看了各位甲长和保长。

“其二呢,是多看多想,我家娘子天天在田间地头,她看河里的水位,田间的秧苗,草丛里的虫子。我在城门那里看别的县府来了多少人,他们是为什么而来。再加上我们时常跑外面看,有些事情就能提前做准备了。其实大水之后有大旱,这些历代的治河书上都有记载。我不过实实在在去查了这些书罢了。”

常远继续说道:“大旱之后会有蝗灾,其实当地的一些话也给咱提示了,比如有古语说:“涝了出□□,旱了出蚂蚱。我就让小李去专门看蚂蚱,发现蚂蚱就喜欢去水边上板结的地块里产卵。这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旱了出蚂蚱,旱了河床就露出地面了,那里都是这样一块块结实的地块,是蚂蚱最喜欢呆的地方,鸡鸭吃蚂蚱也是看了前人的治蝗记载,想咱们海陵如果降雨少的话,河床也会暴露,那么如果多养鸭子,鸭子天天在河床上找东西吃,但凡有要产卵的蚂蚱,鸭子都能把它们消灭了,这样一来咱们本地的蚂蚱就少了,蝗灾就小了”。

“原来如此!大人竟然比咱们这些庄稼人还明白这些道理。”

“哪里!我家娘子幼时孤苦,也是种地出身,听她说起,我便记在心里。民以食为天,粮食稳当了,大家的日子就有着落了。”常远笑着看我道:“去年她觅得几个种植,种了下来东西都不错。几年育了苗,我们自己田地里种了三百来亩,多余的那些,你们一人拿回去放在自家菜地里试着种种看。这东西,产量高,管饱!要是到秋天能有些收成,想明年再种,到时候再来拿!”

我笑着说道:“大家都等着,我进去拿来!”说完我让寄杉和寄松把几筐子红薯苗都拿了出来,已经十来支一把扎好了。

“跟上次的辣椒一样吗?”有人问我。

我一边分,一边说:“不一样,这不是小菜,这是粮食,跟山药有点像,种下来感觉如果土地比较松的话,种出来的红薯,又大又好。反正新鲜东西给大家伙儿试试。每一家十把,不能多拿啊!我也没得多,还有百来亩地没有种上呢!”

“奶奶,您这里两百把肯定不止,多给些,咱们也好前后邻居分一分!”这老头一直多占多要。

我忙摆手道:“不成不成,这东西明年就不值什么了,今年我舍不得多给,一亩三四千斤的产量,我还指着它万一要是今年别的县里蝗灾重了,能多救几个人呢!你们得等上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