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厨娘与俏郎君(8)

作者: 阿萨满 阅读记录

阶级是亘古不变的。

她是罪民,他是有着好家世的少爷。

这才是她与他应有的距离。

在人们激动地或挥舞手臂或激情高喝的时候,冯知春轻轻压下眼睫,所以她并没有看见,那被团簇于中心的俊美郎君转过了身来,他环视一周,朝大家略一躬身表达谢意,当他复直起身时,目光所及的终点便是她。

之后,借着人潮拥挤,冯知春带着弟弟妹妹与李家兄妹成功“走散”了。

李大和着急地想去寻,被李元元噘着嘴一把拉住,“方才你妹妹我被人家说教也不见你护着,这回不过是人被冲散了,你就火急火燎要去寻。怎的,若是换成我被冲散,指不定你是巴不得有跟人家独处机会了?!”

“怎、怎么会……”李大和磕磕巴巴道,“你是我妹妹,我能不去寻你?再说也是你先……”

“我什么?”李元元瞪着双眼。她生气的模样像极了李媒婆,李大和条件反射闭上嘴,争不出半个字,蔫蔫跟着回了上安镇。

再说冯知春一家。

成功“走散”后,三姐弟手牵手高高兴兴在县城逛街。

中周县在尹良正的治理下发展的很好,他并不打压商业,县中设有一条商街,聚集了大半商户。若要采买东西、吃中周县的美味,商街是最好的去处。

冯知春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观察中周县的经商环境,顺带再看看居住环境。

知夏知秋两个半大孩子经过赛龙舟的热闹,玩耍的性子被激发出来。两人在摊子和摊子间穿来穿去,手里攥着冯知春给他们的铜钱,心中比较着买什么更值当。

逛累了,冯知春便在街边的铺子里买了几个馒头、面卷子,就着豆花摊的豆腐花填饱肚子。

“给姐姐瞧瞧,你们都买了什么好宝贝?”

知夏知秋眨着亮晶晶的眸子,笑嘻嘻从鼓囊囊的包袱中把买的东西拿出来搁在桌上。

一本卷边破旧的书,厚如板砖,翻开几页便见已有些模糊的草药图。这是冯知夏的。

一把比孩童手臂还要细些的短木剑。这是冯知秋的。

冯知春看了眼桌上的两样物什,眸光沉了沉,便笑着让二人收好。

紧赶慢赶,三姐弟总算在日暮降临前赶上了回上安镇的最后一趟牛车。这个时辰返程的人不多,迎着尘尘暮风,三姐弟聊了一路今日在县城的趣闻,回家后经不住疲惫,早早都歇下了。

待冯知春收拾好自个回到寝屋床边时,冯知夏已经沉沉睡去。

冯知夏乖巧,睡觉也是规规矩矩缩在一块,不像冯知秋似的爱掀被子。冯知春替她捻去被咬进唇间的头发,揉了揉她柔嫩的脸颊。

浅浅的笑容消失在冯知春的唇角。这个夜晚,她吹灭了原该彻夜明亮的烛火,在寂静的黑夜中坐了许久。

日子照常往前滚动。

冯知春卖掉最后一屉面点,收拾好东西,换了身干净衣裳出门采买。买好食材,她并未急着回家,而是拐向了镇上书馆。家中书写用的纸张不太够了,她得买些备着。

镇上只有一家书馆,是家夫妻店,营卖书卷、笔墨纸砚。

到了书馆门口,柜前无人,冯知春提着沉甸甸的竹篮也不愿久等,便提起裙摆迈进店去。也是奇怪,不光柜前无人,店内也空无一人,只见书架上一只鸡毛掸子随意放置,想来打扫之人离开的匆忙。

许是出了什么急事吧。

冯知春如是心想,便要打道回府。忽的,一串模糊人声自铺子后院传来。冯知春脚下一顿,咦,看来铺中是有人的?

“……掌柜,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

薄薄的墙壁隔音效果并不大好,说者似乎很急切,音量又较之前拔高了些。拔高的人声飘进冯知春的耳中,她想不抓几个字听清都难。

“我家……搁您这誊书也有一年多了,您可见何时出过错的……”

“您突然说不合作就不合作了,理由却给的含糊,便是我家少爷依了,我也不能依!”

“再者,都说买卖人唯利而上,我家少爷誊的书哪本不是好卖的很?还有考学的郎君巴巴前来追着指名要的!我可真是想不明白,您怎就舍得放了这么好的买卖?”

后院那人还在争着什么,书馆掌柜低语插了几句,也没浇灭争执那人的怒火。

冯知春抿着唇,眉头微蹙,对后院争执的内容很是惊讶。

因着,争执一方的声音她还记得清楚,正是杨瑾的随行——赵丰!

第8章 卖书

书馆后院。

赵丰又是软磨又是硬泡,兼还带了些威逼利诱,都没让书馆掌柜松了口收下他手中的书,更别说要掰开掌柜的嘴问一问原因了。

实际上这幕后是谁操作,赵丰也猜到七八分,只是得不到掌柜一句肯定,到底是不好回去对少爷乱道是非的。

他心中再恼怒,此时也不得不作低姿态,诚恳道:“我知掌柜有难处,且,上安镇才多大,有些事你不说我也晓得,”说到这,他叹一声,“说到底,还是我们连累了你……”

掌柜也不愿与赵丰多磨,见赵丰露出退意,心头一喜,忙跟着宽慰他道:“谈连累可是言重了,我也是讨份生活,若非被逼得紧也不会如此狠心,都是没得办法。赵丰,你是忠于杨大少爷的,回去还请替我赔声不是,若是有人来问,千万帮我顺顺杨大少爷的脾气。有句话糙些,虽不当讲,但……杨大少爷少个誊书的爱好不大碍,而我……你也知,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养家糊口不容易,断不得生意路。”说罢,掌柜合起双手对着赵丰拱了又拱,是拜托又拜托。

赵丰狠一咬牙,果然是宅中里院的那些人!

杨家是上安镇的大户,宅中人口众多,人多采买就多,自然也就成了上安镇小商们要稳抱的大腿。

镇上只有一家书馆,但因着镇上读学的算不上多,这方面的需求也较其他的少很多。杨家喜高调,又有为官的族亲,便很爱打“书香门第”的招牌,定期到书馆采买昂贵的书卷和文房四宝回去充实,是书馆的大客户。

杨瑾誊的书是很受欢迎,给书馆带来了不少生意,但新生的散客哪里比得过常年来往的大客户,孰是大利,一目了然。

赵丰还想争取一二,忽听前边铺子有女声传来,询问着店家在哪。掌柜忙高声相应,一边拿眼看赵丰,已有逐客之意。

声音能从外头传进来,自然也能从里头传出去,赵丰一惊,才懊恼起自己的莽撞,也不知方才自己那些话有没有被外头的谁听了去。他有些不甘,却也真的站不住了,只得愤然地紧紧拳头,随了掌柜的逐客之意。

等看清是谁在铺中寻掌柜,赵丰又是一愣,怎么是她?还好是她!

冯知春见果然是杨瑾的随行赵丰走出来,面上装作诧异,垂眸微微一低头,当是打过招呼。赵丰的视线也只在她身上停顿较长一息,脚下一顿,朝掌柜拱拱手拜别,便目不斜视的离开了。

“冯家阿姐,今个打算买些什么?”

“买些阿弟练字用的纸和墨汁。”

……

采买好所用,冯知春提着竹篮离开书馆,往家走去。

今日的秘密本不该听,可好奇心作祟,没让她挪开脚。可听到一半似乎越觉得不对,她不敢再听下去,唯恐被卷进什么麻烦中,才出声寻掌柜以提醒。

杨家不是很有钱吗,难道杨瑾在杨家过得不好,身为长子还需要暗自誊书赚银钱?若按掌柜所说誊书是他的爱好,这也说的过去,可细想又透着一股古怪。

以杨家在上安镇的分量,杨瑾想做什么不行?偏一个誊书的爱好都要遮着掩着,还受了打压,还要随行努力争取,怎么看怎么憋屈。

……憋屈?

冯知春又想到杨家向自己提亲的事上,之前她就觉得奇怪,杨家怎会看上她一罪民,今日之事让她确定,只怕,提亲是杨瑾一人之意,且还是避着杨家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