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厨娘与俏郎君(6)

作者: 阿萨满 阅读记录

“瞎说什么呢!”冯知春止住二人的凌乱,纠正道,“我只是想了解下入赘代表什么,并无其他念头,也不会有其他念头。算了,你们也小,当我没问。”

其实她清楚,“入赘”这个词在这个世界所指代的含义并无甚不同。对男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冯知夏怕冯知春又受到哪方不要脸的男人纠缠,即便冯知春再三保证无此意,还是劝阻道:“大姐,我们家不像大户人家,没什么可图,就是真让人入赘,谁肯呢?”

是啊。

冯家权势不再富贵不沾,杨瑾他有脸有身材有家世,他图什么?

这是冯知春最想不通的地方。

这三年来她只专注于“怎么生活下去”,直到李媒婆登门,她才惊觉自己这副身骨已经到了能谈婚论嫁的年纪。

十五岁,这放现代还是个情窦初开在中学读书的花季年华呢,就嫁人?别逗了!

最初她不以为意,可李媒婆再三给她乱拉红线,渐渐的,她开始留意镇上绑妇人髻奶孩子的那些姑娘,竟真的与自己一般大小。

她才意识到,以前所读史书上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也是现实。

是她正在面临、无法逃避的现实。

既然终归是要嫁人的,人生大事,不能将就。世间女子谁不希望嫁个年轻才俊做如意郎君,年轻才俊哪里有,自然是越大的城镇越多。

从那时开始,她真正下离开的决心。

虽然辛苦,不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但这于她自己,于她家人,都是必须要鼓起勇气迎对的。

看着妹妹的担忧,弟弟的懵懂,冯知春缓缓吐出一口气,觉得自己的脑子清醒了许多。

她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道:“放心,比起嫁人,还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

四月天暖,蛰蛇出洞。

五月草长,人欢马叫。

河川上渐渐热闹了起来,糯糯的粽子开始飘香。

又一年端午到。

作者有话要说:

6.21 早 修补bug

第6章 脾气

端午赛龙舟是每年的例行节目。

上安镇旁的河面不够宽,所以这个例行节目都是搬到中周县上演。中周县辖下三个镇,人口都很兴旺,每年到这个时候,镇上都会派出至少一支龙舟队,并上县中的一起较个高低。

几年小生意让冯知春积攒了些资本,今年她决定带弟弟妹妹上县城看赛龙舟。

一来,既然决定搬到县城去,早些接触也是好的;二来,她也打算考察下县城的面点生意,免得临了没个准备。

知夏知秋听闻此事,自是高兴地不得了。

到了五月初五这天,三姐弟早早收拾妥当,到往县城方向的路口等着赶车人。路口已有不少人候着,三姐弟挑了处清净些的地站着。

不一会,有位少女靠近过来,“冯姐姐,你们也去看赛龙舟?”

是李媒婆的女儿李元元,身后跟着她哥哥李大和。

知夏知秋两人喜怒言表,一见李家兄妹便微微蹙眉,不大高兴了。只是冯知春总告诫他们在外别跟人呛,他们把脸往旁处偏了偏,当没看见这二人。

冯知春由着弟妹,自个笑着与李家兄妹打招呼:“是啊,你们也去?怎么没见李婶?”

李元元摊摊手,道:“我娘她可忙哩,旁个镇有户人家一定要我娘去说媒,说算好了日子,今天谈准成。我娘也没法推,总不能毁了人家的姻缘吧,只得去了。”

“李婶是能者多劳。”

“可不是,有时候我也劝我娘歇一歇,可她就乐呵着,没办法。”

李元元与冯知春闲扯了一通,一时再找不到话题,她朝自家大哥使眼色,“大哥,你是还未睡醒?怎的都不吭一声。”

冯知春的目光也被李元元带着放到李大和身上。

李大和原本好好挨那站着,哪想被李元元一挑,成为视线中心。他黝黑的脸镀上一层薄薄窘红,一双眼都不敢往冯知春身上放,勉强磕巴打了声招呼:“冯、冯姑娘……”

李元元暗暗翻了个白眼,制造好的机会也不知道上,对她大哥她是爱莫能助了。

闲谈间,赶车人驾着牛车慢悠悠出现。

一伙人你挤我我挤你挤上了牛车,牛车慢悠悠往县城驶去,车上的人唠着家长里短。约莫一个半时辰,日头爬升,总算看见了中周县的城门。

下了车,自然是往河边赶。午时后不久赛龙舟便要开始,平常百姓舍不得进酒楼高地瞭看,只得早早赶场,希望在河边占块视野好的地方凑足热闹,回去也能好生炫耀一番。

冯知春原想自家三姐弟独处,奈何李元元始终黏着她,“你们头次来县城定觉得不习惯,待会去看赛龙舟,那人是头挤着头,可别被吓着挤散了,还是我带着你们好。”

李元元也不想一想,冯家原是京城官家,三姐弟什么大阵仗没看过?且不说冯知春带了私心上县城,便是没带私心,上县城看龙舟也不过是换换心情,给平常生活添点乐趣罢了,哪里会吓着。

冯知春转念一想,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两个孩子,有李大和这样身高体壮的男人在旁,确实要安全一些,也就没有推拒。

临近午时,日头正盛。

一行人顺着人流赶到河边,寻了岸边柳树下一处荫蔽,坐下吃起干粮。

李元元不愧是李媒婆的女儿,一张嘴似总有说不完的话,话头她占了八分,衬得周边人更加的安静。

“冯姐姐你知道吗,这次杨大少爷也会出赛!”

世间大抵是有一种亘古不变的定律:一群人聊天自然而然就会扯到都知道的话题或出众人物上。

在上安镇,杨瑾就是位出众人物,最是吸引李元元这类少女的眼球。

冯知春偶然见了杨瑾痴蠢的一小面,他于她,倒是不那么神秘高高在上了。而且她也不觉得有什么惊奇,杨家是上安镇的大户,能表现自己的地方自然会凑上一脚热闹,更何况杨家人压根就不是爱低调的性子。

说来,杨瑾却不像个杨家人。

他很低调,平日不怎么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甚是高调的杨家人也极少在外谈论他。正所谓,越神秘越刺激人的好奇,杨瑾在上安镇的人气多少也有这层意思掺在里面。

一谈到杨瑾,李元元就兴奋的脸都红扑扑的,说的更带劲了,“冯姐姐你是不知,前些年杨大少爷是不出赛的,听说,赛龙舟这样的都不大入他的眼呢。也对,杨家还有当官爷的族亲,还好几个!听说那官位最高的是大太太的亲舅舅,官位比县太老爷还大呢!”

李元元蹦出一串“听说”,尽职地散播她收集来的——也不知是真是假——的消息。

“今年也不知怎么的,杨大少爷竟说要出赛,他哪能做摇桨那种活,自然是做龙首,站在龙头击鼓鼓舞士气!杨家的仆婢说了,为了这次让杨大少爷好好在人前显显眼,可是请了专门的绣娘量身定做战服,那是用了上好的料子,衣裳是银白底、烫金线、赤红墨黑交织图纹。”

李元元说着,似已想象出杨瑾英姿飒爽的模样,双眼恨不得飞出片片桃花。她起劲地说了一堆话后,拿眼睛瞟瞟在场的另两个女眷——冯知春和冯知夏。

冯知夏对李元元不大喜欢,因着李媒婆说媒的事,连带着对杨瑾也没存什么好印象。李元元说的,她自是不怎么上心。

李元元对冯知夏如何想也是不甚在意的,她在意的是冯知春。因着她前段日子从自家娘的沉默中悟出些什么,只是后来自家娘奈她千缠万磨都打太极,她就借机来刺刺冯知春的虚实。

可惜她打错了算盘,冯知春始终是不以杨瑾喜不以杨瑾悔,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李元元转了转眼珠,歪歪头,又道:“冯姐姐似乎不大有兴致……”而后拍掌恍然道,“是了!瞧我个不长心的,冯姐姐以前在京城待过,可不是怎样的青年才俊都见过吗,听说还曾有过位未婚郎君,定是比杨大少爷好上百千倍,哪会像我个乡下姑娘没见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