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脚步间的高原(348)

作者: 花间应有树 阅读记录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三百五十七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冬月里的黄土高原天地分明,天空纯净深远,幽然素白,其间夹杂着点点淡金色的光芒,映红了天边的云彩,西风卷起气流,霞光万道,若磐石玛瑙一般,虚幻而缥缈。大地一片纯净,厚实广骛,山岭沟壑、高岗土坡组成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质地貌,而白鸽村就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紧挨着奔腾万道的黄河,背靠厚重深远的土包,成为黄土高坡许多村子里的缩影。白鸽村建筑房屋错纵横耸,挺立高直,屋顶横沉的青瓦房屋檐上粘着一些未散尽的冰霜,淡淡的雾气缭绕左右,被半空中的光芒穿透。上午时分的村子,人们已经吃完早饭,田地里的农活虽然还需要打理安排,但是总归没有春夏秋季节那么繁忙密集,因此村民活动也就丰富多彩起来。比如打麻将、玩扑克牌、下棋、一些勤快的婆姨则在温暖干燥的避风角落里,三五成堆,七八一伙地聚集着,当然手里也没有闲着,而是纳鞋底,做绵鞋棉衣,织绵手套围巾什么的,最主要的还是这样休闲的氛围,不经意间感觉时间都过了好快。相比于婆姨们的忙碌活络,一些汉子们也没有闲着,尤其是当太阳渐渐升高,村子里的温度也高了起来。因此一些人开始安排正午的午饭,而村子里的食品手工作坊也热闹繁华,比如坨坨馍店面、生鲜面店铺、生肉店铺、蔬菜水果店铺、包括一些代销点的门前,前来购买油盐酱醋茶的村民也排着队伍,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商业步行街区,聚集着村子里许多特色的店铺,提供着村民日常的需要,也是一些消息新闻的传播点。面对新鲜时髦、时尚潮流的新事物,没有人可以抵御诱惑,而对于消息相对闭塞的村民来说,更是需要接触外面不同的世界,哪怕是听听新鲜趣事也感觉受益匪浅、其乐无穷,因此这些店铺门前聚集的村民讨论热议的话题,成为了村民感受外面世界的平台,繁华兴盛的场面渐渐取代了传统厚重的村口柳树祠堂,不过两者的意义不同,那是新兴事物与传统古典事物的对比,现实意义与作用也大不相同。

村子里经济的活络兴盛,尤其是村民们乐意享受着新鲜刺激的体验,让勤勉操劳,坚韧顽强村干部欣喜无比,毕竟村子里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他们的眼里,那是村民们辛苦奋斗,艰苦朴素换来的结果,自力更生,勤劳创业才促使村子的面貌发生变化,尽管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过比前些年确实改变了很多。村子里的成长变化,对于村支书王磊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那是用粗糙的大手支撑起来的,里面溶解着他的心血与期待,更加确切地说,村子的改变,是几代革命前辈,与辛苦奋斗,艰苦朴素的村民共同艰苦奋斗的结果。村支书王磊牵着儿子棒棒的小手,小家伙走路蹒跚,晃晃悠悠,笑脸红扑扑,白白净净,大眼黑亮,清澈见底,眼角的睫毛扑闪着,肌肤光滑雪白,虽然是男孩,但是却生的粉嘟嘟的,虎头虎脑,头顶的黑发被蓝色的针织帽子遮盖着,露出红润光洁的额头,肥胖的小手偶尔向着虚空摇动,露出一截婴儿肥的手腕,红色的棉衣紧紧裹着壮实的身子,粗壮的小腿穿着紫色的毛裤,棒棒调皮可爱,呵呵轻笑间露出粉红的嘴巴,以及零星的牙齿,嘴巴里发出咿呀咿呀的喊叫声,小家伙兴奋的时候,还跺着脚,兴奋地拍着那对小手,或者抱紧王磊的大腿,另王磊露出慈爱疼惜的神色。王磊悠闲自得在漫步在商业街区,高大威猛的身板挺的笔直,剑眉星目,眼睛深邃有神,面孔有些黝黑,脸庞俊朗英挺,迈着碎步,大手牵着小手,招呼着小家伙的节奏,晒着太阳,感受着热闹的气氛。灰色的夹克搭配着蓝色的长裤,敞开的夹克里可以看到白色的衬衫,黑色的皮鞋还算干净,黑色的短发根根竖起,梳的一丝不苟,打眼一看就是心思细腻的干部。沿途的村民活络热情地与他打招呼,王磊也认真回应,没有丝毫的生硬,更没有傲气与不屑一顾的神色。村民们朴实无华,勤勉坚韧,顽强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日子渐渐向好的方向前进,光景好的太多,当然也是跟以前相比,当然也少不了镇干部的引导与支持。作为村干部,虽然属于九品芝麻官,但是党性与使命不能丢,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村民与干部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才能让村子的经济持续增长,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中午时分,村子里热闹而生机勃勃,温暖的阳光充斥在大地空间里,丝丝缕缕的紫芒混合着冬天的风,夹杂着泥土厚重浑厚的气味,另村子返璞归真,更加的自然纯朴。阳光与西风无差别地倾射到村子的道路与建筑表面,还有一些干枯的树木,被光影包裹着的拖在地面,拉的好长。冬日里的房屋错纵横沉,交错分布,成田字行布局,因此村子里的大路倒也中通笔直,而一些土路或者穿过宅基地的小路就没有那么正式,而显得有些弯弯曲折,这样也方便村民实际的生活需要。因此村子里的人,不能每次都走大路,这样虽然路面宽敞干净,但是有时绕路太远,远没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此村子里的主街道主要供机械与车辆通行,或者是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通行,而一些事情紧急,或者贪图方便的庄稼人,一般都会选择那些蜿蜒曲折的小路,节省不少时间,比如去村外耕种,或者小孩上学什么的,而一些家庭主妇也贪图方便,不论是买菜、割肉、买馍、还是打水、或者买油盐酱醋茶等,都会选择村子里横七竖八的土路,有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意境。村子里就只有一口老井,还经常的断水,尤其是盛夏时间,村子里的人吃水主要靠天水,也就是收集雨水,等待沉淀与滤清,而春秋季节井水还算丰富,冬天有时水位明显下降,不过勉强还可以提供村民供给。白鸽村的那口老井就处于村子商业街区里,井口周围被青石砌成,木质的轱辘搭配发黄的亚麻绳,转动间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欢快的交响曲。村子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时分,拟或者正午前后,还是夕阳夕下,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观,那就是不论是婆姨,还是汉子,或者老人孩子,手里都没有闲着,不论是扁担前后挑着水桶,还是水壶陶罐什么的,都集中向老井的方向。挑水大军日复一日,毕竟水是每家每户日常所需要的,不论是做饭洗衣,还是饮用喂养牲畜,都需要每天定时定点的储存。中午时分,村子里忙碌而活络,不仅仅因为现在村子经济发展了起来,虽然还远没有达到富裕与小康社会,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确实富裕了许多,一些万元户更是多了很多,因此村民富裕起来,消费意识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当物质基础满足以后,精神文化需要也渐渐出现,而享受与生活的主题渐渐出现在意识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浑浑噩噩,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而是有选择性地创新了新的附加条件。比如村子里富裕的家庭,不再养殖家畜,或者种植蔬菜与水果,仅仅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其它的需要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得到,比如肉禽蛋奶,或者蔬菜水果等,还比如鲜面与馍馍,都不用自己去准备,完全是现成的,村子里三两家小饭馆也完全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甚至达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当然也需要以金钱为基础,这是村子里的庄稼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没有想到现在居然变成现实。黄土高原原本土地贫瘠荒芜,粮食作物的产量更是低下,根本就没有保证,因此发展养殖业与畜牧业成为村子致富的捷径,当然开办农产品加工厂,水产的养殖,一些砖瓦窑的兴办,包括村子里代销店与手工作坊的兴起,那都是一些思想活络,心思活跃地人第一个吃螃蟹的,而作为村子里的两大产业支柱,一是农作物的种植与畜牧业的养殖,二是陕北民俗文化农家乐的提成,作为一种福利事业,确实保障了村里许多五保户或者贫困户的生活,而像厚根这样的家庭,完全有种雪中送炭的意味,而对于村子里的富裕家庭,甚至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因此人家赚的是大钱,自然看不上一些零碎的小钱呢!因此村子里渐渐形成贫富两极分化,富裕的人衣食无忧,贫苦的人虽然不至于饥寒交迫,但是家里却没有多的闲钱,而剩下的家庭就居于其中,不富裕,不贫苦的,就像厚根家一样,不至于饿肚子,不过家里供给的钱财却不多,尤其是各种开支与投资,不过总的方面就是稳步慢慢向好的方便发展。

上一篇:纪公馆 下一篇:军官之恋:少将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