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谋之巾帼天下(37)+番外

作者: 沙石 阅读记录

赵煦略带怀疑地哦了一声,问:“敢问伯植途中遇见什么事情了?”

柳叶:“臣被人跟踪盯梢,是以,不敢断然前往锦乐坊。好不容易才甩掉跟踪之人,”微微抬眸,眼中有些许微澜,“那时,天已经很晚了。”

赵煦的语气微微缓和了些:“起来说话。”

柳叶称是谢恩,方起身,规规矩矩立在一侧。

赵煦又说:“伯植不必这么拘泥着,这里是相国寺的后殿,不是集英殿,更不是朝堂之上,你我本是如何就还是如何。”

柳叶恭谨垂首道:“尊卑有序,微臣不敢造次。”

赵煦走下案几,来到柳叶身前:“年纪轻轻的,你,倒跟那些七老八十的老臣们一般……”摆了摆手,“罢了,爽约之事回头再与你算账。今日叫你来还是为了宁俊生的案子。”

柳叶垂首认真听着。

剑眉微敛,神色略沉,赵煦道:“刑部上疏说宁俊生抵死不认,反说账册乃是有人诬陷于他而伪造的,经过刑部几次审问,并无过多进展。”

“并无过多进展”总好过“毫无进展”,柳叶的心微微提了一下,很是关心这个进展是什么。

赵煦继续道:“三十万缗专银依旧下落不明,只是账册所载之‘周园’,初步查明就在汴京周遭。”唇边挑起一个冷笑,“宁俊生宁死不开口是心存希望,想让人搭救他。”眸色变得深沉,“岂料搭救不曾等到,却不明不白死在刑部大牢。”嘴角微微扬起,冷笑变成了嘲弄,“朕的刑部大牢,就这样让一个重犯不明不白的死了,简直可笑。”略顿了顿,“此案极有可能涉及朝中重臣,想要撕开口子,谈何容易。范丞相与朕共议,此事当双管齐下。明面该怎么查还怎么查,暗地里还得更加深入。”

柳叶的嘴角微不可查划过一丝笑意,赋闲月余,终于又能重回案件之中。

果然,赵煦说:“范丞相向朕举荐伯植。一来,湖州案本就是你负责的。二来,户部员外郎江为东对你也是推崇有加,言你心思缜密,又有大谋略,堪当大任。三来,你义父卓安德一生忠义,想必教导出来的孩子也是忠心可鉴的。”顿了一下,“四来……你是朕的兄弟。”

柳叶惶恐:“臣不敢与圣上称兄道弟。”

赵煦狠狠瞪了他一眼:“不敢与我称兄道弟,倒是敢爽约违旨?”

想不到堂堂天子倒是记仇了,无奈一笑。柳叶垂了垂头:“臣遵旨。”

赵煦目光炯炯看着眼前一身便服,身量消瘦,脊背却透着一股倔强的少年,“朕还有话说。”

柳叶拱手躬身:“微臣在听。”

赵煦不急不缓道:“先帝薨,朕尚年幼,太皇太后临朝,任用司马温公,一时间朝政清明,吏治也盛清廉之风。怎奈司马温公年事过高,短短一年就撒手人寰了。此后至今,足有八年之久,朝局不稳,令宵小有机可乘,跻身朝堂,故而造成了宁俊生之流如烂癣疥疮,除之不尽。”叹了口气,“一个宁俊生能令运河决堤,若是三个、五个、乃至十个宁俊生呢……”少年仰天长叹,露出淡淡的愁容,“大宋的江山万不可断送在朕手中啊。”

看着他眉间淡淡的愁容,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似心疼,似酸涩,犹如淡淡的苦在胸中荡漾开来,一时间竟然不知该作何回答。若说抚慰,只怕后宫佳丽数千,温软柔情做得都比她好,若说出谋划策,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的宰辅大人们早已殚精竭虑。

沉寂在房中如那些微暖的烛光一般,充斥着每个角落。

可,她是圣上口中的朋友,兄弟……

“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为肃清吏治而鞠躬尽瘁。”此时,她能给的无非是她的决心罢了。

赵煦赞许地点了点头:“得伯植之言,朕心甚慰。只是此番朕要你做的不仅仅是一把立在明处的长刀,更是一把隐于无形的利刃,深入疥疮,将脓包烂肉一并挖除。你,可愿意?”

柳叶跪下叩首:“臣,死而后已。”

赵煦伸手扶起她,眸光在她的脸上略停了停:“大宋是朕的大宋,大宋是赵家的大宋,大宋更是万千子民的大宋。朕代万千子民拜托伯植了。”

相国寺里威严中带着沉稳,沉稳中带着淡淡忧愁的君王。雅席间谈笑风生,举止高雅的宋咏,无双姑娘面前端庄中带着忧郁,忧郁中又带着一丝无助的宋公子……

柳叶深觉自己已经陷入一个泥沼,抽不得身,而她也是不愿抽身的。

离开相国寺时的柳叶,犹如一江潮涌全进了胸腔,此时的她已经不是来时那个她,不仅仅是那个为了给兄长报仇雪恨的女子,而是大宋天子的臣子,圣上的密友,肩负着江山安危,百姓社稷。

更重要的是,她还是无双姑娘。

郝随用那辆单辕马车将柳叶送至宅院门口,率先跳下车来,再将柳叶扶下。“柳大人,范丞相让我给大人捎个口信,大理寺少卿家中老母病重,几日前回家侍疾去了,让您先去顶着缺,吏部的官凭明日就会送来。”

柳叶拱手:“多谢郝公公。”

郝随从怀中取出一张纸来:“这是朱雀门外的一处宅子,不大,却也整洁。柳大人收拾收拾就搬过去吧。毕竟这里离皇城忒远,去大理寺应个卯也得大半日的脚程。”

柳叶一时摸不准,不知道是否该接下这房契。郝随又道:“这个是官家让我办的,柳大人总不会抗旨不遵吧?”

柳叶赶忙躬身行了一礼,恭谨接过房契,“请郝公公代我叩谢隆恩。”

郝随:“一定一定……”砸了砸唇,欲言又止,最后拱了拱手,“柳大人保重。”

看着马车消失在暗夜中,柳叶方进门去。

如凝坐在桌边,守着一盏豆大的油灯等着,见柳叶进门,赶忙起身迎了上来,“大人回来了,饿了没?”拿起掸子帮柳叶掸去袍袂上的尘土。

柳叶摇了摇头,正欲劝说她不必总是这样等,无意间瞥见桌上放着一封信,“谁送来的?”

如凝的面色微微沉了沉,低声回道:“一个叫小翠的姑娘送来的,只说你看了便知是谁送的。”

小翠?锦乐坊!

难道是梅姐查到了李端明的落脚之处?

柳叶一把拂开如凝的掸子,拿起信转身回房。

如凝拿着掸子,独立在昏暗的烛火之下,有夜风吹来,竟添了几分孤单。

握着掸子的手攥紧,直到指节发白。

房中的柳叶对此毫无知觉。她兴奋得拨亮油灯,将信拆开来细细读起来。

信是梅姐写来的,信中说二苇子无意间看见李端明进了同在青坊街的司宗坊,并彻夜未出。后头梅姐又言如今的无双姑娘在汴京中已然是轰动,更夸张地在信中说:“此时无双姑娘若是上街走一圈,汴京怕是要万人空巷了。”

万人空巷?柳叶将信收好,自嘲一笑。据说仁宗年间,柳景庄出殡之时倒是真的万人空巷。

柳景庄?

“卓某人由来性子闲散,多亏了大人提携,总算也是半个公门中人,如此罢了”“如此说来,卓兄最愿做的是‘师师生得妖艳,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的柳官人咯?”

自陈州门一别。戏言还在耳畔,如今倒是快一个月不见音信了。柳叶叹了口气,若是他在,兴许也能给出谋划策吧。

遐思归于遐思,事关湖州案,柳叶不敢怠慢,立即赶往锦乐坊。

到得坊中之时已是亥时三刻,坊中歌舞方休,唯有几个杂役在清扫。他人皆已回屋歇下。

梅姐刚刚拆下发髻,没料到柳叶来得如此之快,倒是吃了一惊。忙将她让入房中,嗔怪道:“晓得你这半夜三更还来的话,我明儿再给你送这封信岂不更好?”

柳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打扰梅姐休息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我是片刻也等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