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妃做歹:皇上我要废了你(186)

作者: 莫小苏 阅读记录

张鹤龄接过话,“好日子啊!人皆言之‘初一娘娘十五官儿’,晗姐又生得清透标致,保不准日后真能选入皇宫当上个妃子娘娘呢!”转头一脸喜气的对张峦道:“爹爹果然好眼光,寻个如此有福分的女儿!”

张峦大笑,我撇撇嘴,进宫?妃子?很扯耶!金丝牢笼里和一大群女人去抢老公,当我白痴啊。退一步来讲,即使我最终无法回到现代,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古代活下去。如若嫁人,也得找个能接受一夫一妻制,懂得尊重女性的男人。

我讽刺的笑笑,古人真够矛盾的,成天吟诵“侯门一路深似海”,看似豁达明理,实际上却把入宫看成天大的喜事,巴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

众人见了我的笑容,不明所以,以为我是不好意思,便绕开了话题。这工夫,管家回话,说房间重新收拾妥当,请我过去瞧瞧。张峦便让金氏、韵婷陪我回去看看是否称心。

回到东院一看,我傻了眼,还真是更新啊。“床上用品”一应换成全新,又把屋里的帘布,幔帐统一换成水粉色,还摆上几盆鲜花。整个房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嫩!根本不是我的style嘛,金氏却点头微笑,显然她认为大家小姐的闺房理应如此。我看了眼管家,他正陪笑着围着金氏转悠。嗤,与其说是给我布置房间,不如说是给他个机会讨好女主人,鄙视油然而生。

金氏没忘征询我的意见,我心说,你都觉得verygood了,我还能说啥。反正不花钱,在那儿不是个住呢,便扬起嘴角,奉送假笑。金氏又吩咐管家取几匹布料为我裁剪新衣,我一听布料,想起李梦阳送的那两匹,就去包袱里翻了出来。

韵婷眼睛一亮,凑上来低头不住抚摩,“姐姐竟然有这样的好物件!此乃上好的‘云锦’,价格不菲。还听说产量稀少,连京城的贵族小姐都未必穿得上。”

我了然一笑,果然,李梦阳那小子知道我是女人,才送这么奇怪的“拜师礼”。虽不清楚他是怎么看出来的,也许就是扶他那次?不过聪明如他,倒也在情理之中。

“我倒不知是这等珍贵的好料子,是个朋友送的,我一直男装打扮用不上。”

“是这样啊。”韵婷流露出羡慕的眼波。

我笑笑,“难得妹妹喜欢,送你便是。”

“这怎么好意思。”韵婷口中推辞,眼中的欣喜却出卖了她的渴望。金氏也挤过来盯着云锦不放,彷佛在说:若是我能年轻几岁就好了,也可穿上“云锦”美上一美。

我偷笑,真是亲娘俩。嘴上道:“妹妹不必客气,你我既是姐妹何必在乎这些?”心中悄悄补充,新认了干爹干娘,干妹干弟的,总该有所“表示”,不如化繁为简,表示到你身上好了。

金氏听我如是说,笑得心花怒放,摆出长辈的架势让我和韵婷各选一匹,不失公道。韵婷如愿的选了粉色,我留下淡紫色。金氏对我的慷慨大方十分满意,不但命人找来了县里最好的裁缝,还把自己屋里的丫鬟烟云送给我做贴身侍女。我欣然接受这些回礼,看来暂时是当定大小姐了。

晚宴上,张延龄恢复了精神到处玩耍。知道是我把他救上岸,与我越发亲近起来,“晗姐姐”的叫个不停。我苦笑,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孩子缘,以前咋没发现呢?张鹤龄对我也客气起来,或者用尊重更为妥帖,外人看来,怕会误以为我才是他的嫡亲姐姐。

我则以新的身份礼貌地向干爹干娘敬酒。张峦全程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金氏连声夸我懂事乖巧。看来在21世纪学的看人眉眼高低的“公关”知识,如今是派上用场了。其实我是真心向往这样的家庭温暖,那是我一直渴望而不可求的幸福。喧闹的夜晚,冲淡了我平素的孤独,心中暖流滚滚,我情不自禁的多喝了几杯。

我是真的醉了,心醉了,我有多久没这么醉过?还是从来都没真正醉过呢……只记得脚步虚乏,头脑混沌,在烟云搀扶下回到房间。如此,我就在张府以大小姐的身份住了下来。小住又变成了长住。

这一住,就是3个多月。我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我窝在张府当大家小姐享福的时候,外面正有3路人马在明察暗访我的下落。不过,也恰恰因此我才又逃过了一劫,这都是后话了。

张峦对我宠爱、金氏对我关怀、韵婷对我体贴、张鹤龄对我友善、张延龄对我依赖。如果自己不是现代人,我倒真把这儿当成家了,做个衣食无忧的富贵千金。但凡张峦回府的日子,必然要召见我,与我热烙地聊上几句家常或者谈谈人生理想,我倒觉得他更是把我引为知己而不是女儿。其间,多次提出派人帮我寻亲,免得我一个女儿家在外四处奔走。我连忙拒绝,可偏偏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只好打马虎眼岔开话题。张峦自然不满意我的态度,嫌我太见外了。几次三番下来,就把我逼问得没词了。有一次,我憋得实在没办法,随手掏出“凤启”,说它是我与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认的唯一信物,不能假手他人。张峦表情凝重的细细观察着“凤启”,沉思了片刻,似想问话,最终选择了相信。

我偷偷松了口气,真不知是古人太迂腐,还是自己过于狡诈。想想我从来到古代,都不知编了多少谎话了。分明是漏洞百出的低档骗术,居然全部蒙混过关,赚取了N多同情,搞得心里自责不已。

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大小姐是怎么过的,这张府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平日里我被管得严严实实的,很少有机会出门去玩。加上很少有人拜访家中女眷,两个儿子白天又在书院读书,诺大的张府更显得冷清单调。我只能日日和金氏、韵婷为伴。

为了打发时间,我又重拾乐器,和金氏、韵婷“切磋”起了古筝。哎,说是重新学习更为准确,这古筝是我小学时,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艺术班里学的。那时也就学了个基本指法,勉强弹个“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而现在,在我坚持不懈的孜孜求教下,倒真使得琴技大长。意境不意境的暂且不说,高山流水太高深了,反正能不破音、不走调的弹出曲子来。这不是量变,而是“质”的突破。真个让我小有成就了一把,也让韵婷娘俩对我刮目相看,说以前学绣花时没发现我如此有恒心、有毅力。我浅笑,这个琴技学明白了今后也算有一技傍身,不比刺绣,需要太多的耐心,与我性格相去甚远。

可能我真是劳碌命,每天无所事事不足以打发我充沛的精力。久而久之,晚上有些失眠了。

那天好象是十月二十一,我洗完花瓣澡,又做了瑜伽,倒在床上胡思乱想着明朝为什么腐败——张峦一介文弱儒生,朝廷却给了个从一品的武官,还不够讽刺?辗转难眠,披上披风到外面闲晃。走到西院门口,瞥见凉亭里有人对月独酌。心中好奇,府里上下统共不足30人,是谁和我一样晚上睡不着觉跑来吹冷风呢?便想走近看个究竟。

“是你!?”我们异口同声,随后被彼此的默契逗乐。

我走进凉亭,微笑着对张鹤龄道:“不会打扰到你自斟自饮的雅兴吧?”

“没有,晗姐能来,求之不得。”张鹤龄客气地邀请我坐下。

“月下小酌好高的兴致啊!”

张鹤龄苦笑,“晗姐莫在取笑我了。”仰头又是一杯,“今日是我母亲的生祭。”

“对不起。”我自知冒犯。

他摇摇头,“不知者不罪,晗姐是性情中人,更没有可怪罪的了。不知晗姐可愿与我共饮一杯?”

我这才发现桌上还有另一只空杯,小心翼翼地问:“你在等人?”

“是啊。”

“那我就不打扰了。”

作势起身要走,却被张鹤龄伸手扶住,“晗姐,他是不会来的,这许多年他从未来过。”我听出他的落寞,与往日的骄傲截然不同,心中怜惜,复坐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