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宫檐(678)

作者: 阿琐 阅读记录

他愤愤然离家,赶去向鳌拜解释这件事,骑马经过赫舍里家附近,这送礼拜贺的队伍,都排到街外来了。而他们势必等贺过新皇后,才会转去自家,一后一妃,天差地别。

索尼府上,几个儿子忙于应付前来道喜的客人,索尼独自往孙女的闺阁来,如今他这个爷爷要见孙女,也要留守的宫人点头答应方可。

舒舒早已在院门外等候,见了祖父便喜笑颜开,甜甜地喊了声:“爷爷。”

索尼向孙女行礼,舒舒大方地接受了,挽着祖父进门后,便请爷爷升座,端端正正地给索尼磕了头。

“好孩子。”索尼伸手搀扶孙女,细细端详她,“辛苦了。”

“不辛苦,不过是站在那儿有些累,宫里的人都客客气气照顾周到,您放心。”

舒舒和祖父一道坐下,为祖父端茶,贴心地说:“往后孙儿不能再伺候在您跟前,爷爷是个倔脾气,能为皇上打理家国大事,自己吃饭喝水却不细致,可不能再这样,您年纪大了,要知道保养。”

“爷爷知道,为了舒舒,爷爷也会好好活着。”索尼一面答应,一面语重心长地说,“舒舒啊,皇后可不好做,但从此太皇太后就是你的祖母,母后皇太后就是你的额娘,有什么事,只管寻求她们的帮助。孝康皇后就是最好的例子,若非在慈宁宫得到喜欢,先帝也不会对她青睐有加,更不会有现在的皇上了。”

舒舒莞尔:“那可不是,皇上是天命之子,大清江山注定是他的,他注定会来到这个人世。”

“是、是……”索尼怔了怔,但一想,又问,“舒舒,爷爷问你一件事。”

“您说。”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将要成为皇后?”

“不知道。”舒舒否认了,欣然道,“是皇上今天才选了我,今日之前,大概连太皇太后都不知道,谁会成为她的孙媳妇,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索尼不自觉地眯起眼,终是摸了把胡子笑道:“爷爷知道了,舒舒,你且安心进宫,赫舍里一族,必将鼎力扶持你。”

“多谢爷爷。”舒舒欠身,“也望阿玛和叔叔们,能恪尽职守,效忠皇上和大清。”

然而,提到“恪尽职守”四个字,她想起了今日皇帝赐予钮祜禄氏香囊时说的话,于自己,是母仪天下,于钮祜禄氏,就是恪守本分。

此刻,紫禁城里,玉儿带着苏麻喇,在奉先殿为福临和元曦上香,告诉他们玄烨要成家了。

她站在灵牌之前,久久凝望,之后,目光便落在了皇太极的画像之上。

玉儿从苏麻喇手里拿过掸尘的掸子,缓步走来,轻轻擦拭画像,口中念念有词:“转眼,孙媳妇要进门了,而我现在白发已经遮不住,有时候想,还好你不在了,不用看见我老了的样子。”

苏麻喇上前接过掸子,抬头看见格格眼角的晶莹,她便留下格格一人,默默地退了出去。

在奉先殿外,苏麻喇却见到了石榴。

“回来了?”苏麻喇很惊喜,元曦故世后,石榴就回了佟家,小泉子来旺他们,则去了宁寿宫照顾母后皇太后。

佟夫人说,石榴将一切都献给了元曦,想带她回去好好照顾,虽然留在宫里能伺候玄烨,但对玄烨和石榴来说,彼此都是触景生情,绕不开的悲伤。

“姑姑,奴婢回来了。”石榴说,“奴婢想去坤宁宫,伺候新皇后,来请姑姑做主。”

苏麻喇说:“这事儿不坏,但新皇后是怎样的个性,我们都还不了解,贸然将你安排在坤宁宫,只怕皇后心有芥蒂。你若愿意,这件事待太皇太后决定后,还是要和皇后打个招呼。不然你是一片好心,只想照顾皇后,皇后却觉得,你是太皇太后派去的监视。”

石榴很有信心:“日久见人心,奴婢会尽心伺候皇后,皇后年纪太小,纵然聪明高贵,也怕叫人欺负。小姐不在了,奴婢一定要保护好她的儿媳。”

待玉儿从奉先殿出来,见到石榴也很高兴,听说石榴想去坤宁宫伺候皇后,一时不能答应。

虽然没有比石榴更合适的人,但还是要顾及皇后的感受,人家必定会从娘家带来贴心信任的人,宫里强行为她安排掌事宫女,只怕不合适。

“有过孟古青的经历,我不能再随随便便把皇后当孩子看。”玉儿对苏麻喇和石榴说,“大清最尊贵的女人,理该受到尊重。”

眼下,皇后选了,七月行采纳礼,九月大婚,所有的日子都定了,可对玄烨似乎没什么影响。

他在选秀之后,就回到书房继续上课,反是福全坐立不定,围着玄烨不停地问,那个西鲁克氏是怎么样的人。

转眼数日过去,京城上下如火如荼地准备帝后大婚,朝堂上坐着的小皇帝,却几乎没什么改变。

从他的眸子里,看不出任何欲望和情绪,毕竟所有人都认为,皇太后这么早让皇帝成亲,目的就是在于让皇帝早日亲政。

可是少年皇帝毫不兴奋,那日众臣恭喜他选了皇后,玄烨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声:“众爱卿,平身。”

今天,朝会上再议汤若望之案,鳌拜要将汤若望凌迟,一如既往地用他的大嗓门和凶悍来“胁迫”皇帝表态,过去从不会吭一声的玄烨,今日突然说:“这件事需谨慎考虑,诸位臣工回去之后,再做思量,择日再议。”

朝堂上一片肃静,鳌拜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怒然大吼一声:“皇上!”

玄烨冲他微微一笑:“朕耳朵灵敏,鳌大人往后不必大声说话这般费嗓子,朕都听得见。”

鳌拜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握紧拳头,咬牙切齿,玄烨却一脸淡漠,问众人:“下一件事,是什么?”

第722章 同心结

汤若望的案子,在玄烨的坚持下,再次被搁置,大臣们见小皇帝态度坚决,纷纷附议,说皇上大婚在即,不宜大开杀戒,这件案子推迟再办也不迟。

至于其他的,玄烨没有说鳌拜半个不是,还当朝下旨,要为二皇姐和鳌拜的侄子,举办隆重的婚礼。

鳌拜不得不跪下谢恩,弄得颜面扫地。

四年多来,君臣之间第一次明着出现矛盾,纵然玄烨温和应对,矛盾终究是矛盾。

散朝后,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鳌拜越来越老,可皇上渐渐长大越来越聪明沉稳,四年前或许还是个孩子,在那龙椅上坐了四年,傻子也坐聪明了。

年轻气盛的少年,还能被继续压着欺负?

这朝廷,早晚有一场震荡,鳌拜一个外臣,若要弑君篡位,必定天地不容,他最终只会有三个结果。

一则服软老实,得皇帝恩赐颐养天年,再则,不是皇帝杀了他,就是在他杀了皇帝后,被其他勤王之军所杀,哪能容得瓜尔佳氏,窃取爱新觉罗的江山呢。

努尔哈赤的子子孙孙,还没死绝呢,眼下不过是恼怒四大辅臣全是外臣,那些亲王贝勒们在挣扎不果之后,作壁上观,且看小皇帝怎么被折腾,就是不出手遏制。

鳌拜风风火火地走出紫禁城,脚下跟踩雷似的,一步一巨响,几乎要踏碎西华门前的青石板,策马扬鞭从街巷横扫而过,弄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回到府中,众门客与旗中部下纷纷规劝他冷静。

眼下正为了皇帝筹备婚礼,而外头谣传鳌拜对皇帝不敬,四年来不曾消停,但苦于都没有真凭实据,毕竟朝堂上的事,外人怎么能知道,但若影响了皇帝大婚,数万万人的眼睛都看着,鳌拜就洗不清了。

“他也不想想,没有我,连他的短命亲爹都死在少年时了,他连生都生不出来。”鳌拜把茶几拍的砰砰响,“我一心一意为这个国家,效忠他们孤儿寡母,我问心无愧。”

玉儿的眼线,早八百年就往鳌拜身边安插,这些话原原本本地送回慈宁宫,玉儿对苏麻喇叹道:“没错,她是大忠臣,为我扶持了儿子和孙儿,当年在赫图阿拉,还出手救过我。可以说,没有鳌拜,就没有今天的大清。”

上一篇:梦殇天下 下一篇:魂中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