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478)

谢珣也有所预料,轻笑说,“你背叛的是这一代的北蛮人,可你造福的是子子孙孙的北蛮人。况且,你怎么知道北蛮人就愿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沙岭天山后,若是愿意,你们又何苦世世代代举兵,想要越过天山,进入北宁?我不会杀你,更不会强硬地劝降你,独孤靖,我甚至可以放你自由,让你在北宁境内随意行走,你也可以看一看北宁子民的生活。”

谢珣顿了顿,认真地说,“我二哥曾经进过北蛮生活两年,写了三万字的北蛮概况,我仅看了百字就丢弃在旁,登基后又把这份概况捡起来。二哥曾说,沙岭天山后天气恶劣,一日之内曾有雨雪和风沙齐卷的极端天气现象,北蛮大多数的土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你们连水源都依靠沙岭天山上的融雪。矿产是很丰富,也有许多稀缺资源,可你们根本无法变现,因为这些资源支撑你们生活绰绰有余,你们反而缺少食物,食物才是赖以生存的关键。我对统治北蛮那片土地不感兴趣,北蛮投降后也不会把北蛮人当成奴隶,我说一视同仁,就会一视同仁,我会给于你们土地,房屋,牛羊,让你们在我们的国土上生存,一起建设共同的家园。谁会对一片常年风沙和雨雪不断的土地感兴趣,我容纳你们。第一,我希望能得到北蛮的矿产资源,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作为交换,我会给你们新的,温暖的家园。第二,我不希望北蛮和北宁永远陷于战争中,葬送无辜的生命,你们打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容身之所,你可以认真考虑我的建议。”

独孤靖心中的怒火渐熄,的确不像谢珣刚提起投降时那么震怒,他想起几年前来燕阳谈判时谢珣的不耐烦,强势。

当年的小侯爷说话比如今的皇上更硬气,脾气更暴躁,谢珣当了皇帝后,连他身上那种攻击性都收敛得一干二净,把自己伪装成一名脾气温和的帝王,可不管再怎么伪装,独孤靖都认识当初千里单骑追他的谢珣,也认识谈判桌上,想要一剑封喉杀了他的谢珣。

“我不相信你会善待北蛮的子民。”

“为何不信,我连宇文皇族的人都没有赶尽杀绝,只杀了宇文景和太后,我连他的子女都好好地养在秋山,等他们成年,确定他们没有反心,不会兴起战乱,我还会放她们自由。”谢珣淡淡说,“我也征战多年,知道穷兵黩武会是什么模样,也见识过将士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死在战场,我想要和平,不仅是北宁,还有北蛮。你们有了安身之所,自然就不会掀起战乱,大家渴望的和平自然也就有了。”

“既然你想要和平,为什么不是北宁投降?”独孤靖冷笑说,“我也可以说,我会善待北宁的百姓。”

不管谢珣说得再头头是道,语气多温和,独孤靖始终都带着敌意,一个字都不信,谢珣已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北蛮如今式微,只要桑南战事平息,谢珣就休养生息几年就可以大举进攻,用武力打败北蛮,何况在形势大好时来和他谈。

以谢珣的性格,他根本不会和他轻声细语地谈,只会态度强硬地宣战,因为他有底气和资本,所以他如今好言好语来劝降,必然有所图。

当年和谈时和千里单骑追他砍杀的谢珣历历在目,独孤靖心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谢珣那样的强硬,锋芒毕露的性格,不可能因为登基为帝就收敛。

登基为帝,手握大权,只会增长他的狂傲和底气,让他变本加厉,可不是摇身一变,从杀戮果决的将军,变成慈悲仁爱的帝王。

“你好好想一想,你说的话是不是很搞笑,我北宁子民本身就有安身之所,天生就在锦绣山河的北宁江山中生活。”谢珣仍是那个气人的谢珣,“我们命好啊,这就只能怪老天,是不是?”

第573章 亲征

独孤靖差点被谢珣气死,并不同意投降,谢珣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算慢慢劝说独孤靖,反而不急着说凤妤中了蛊虫的事,从头到尾都没聊到凤妤和蛊虫。

凤妤也知道谢珣的计划,她中蛊虫一事本就很隐秘,甚少有人知晓,谢珣想要独孤靖配合,就必须要先劝降,这事急不来,谢珣想要徐徐图之,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谢珣想要慢慢说服独孤靖时,中州的陈将军举了反旗,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自立为王,陈老将军陈川,少将军陈规,中州知州陈敏等中州地区的氏族全反了。

中州十六城全部沦陷,且高将军的五万京畿守护军也响应中州的号召跟着反了,京畿附近六座城池沦陷,京畿眼线到中州全陷在战火,北宁硝烟再起。

战报传到京都时已是深夜子时,谢珣还在挑灯处理政务,内阁的林和礼,张伯居和顾嘉明与他在偏殿商议新政的强度,因新政遇阻,林和礼和张伯居都提议放缓节奏,温水煮青蛙,谢珣也不想把氏族逼得太过,君臣几人正在商议对策。

盛夏酷暑的夜里,蝉鸣风轻,天气燥热,自从独孤靖进京后,几人除了处理政务,还要商议如何劝降独孤靖,连续几日挑灯夜谈,即便是再年轻的身体也疲倦不堪,昏昏欲睡,谢珣是武将还算好一些。林和礼和张伯居都困得睁不开眼睛,中州和高将军举了反棋的事八百里加急传到议事厅时,谢珣,林和礼等人的瞌睡虫被震得灰飞烟灭?

“中州反了?”林和礼震惊,中州虽说是宇文皇族的地盘,宇文氏族的老家就是中州,所以几百年来掌控中州。每一任帝王都会派遣最信任的兄弟,或儿子当藩王驻守中州,直到百年前,中州要塞地位慢慢提成,十六城成了腹地要塞,若是藩王驻守,威胁到皇权,藩王在中州极容易屯兵造反,宇文皇族就派遣自己最心腹的左膀右臂驻守中州。

氏族陈家和宇文家族姻亲最紧密,利益相关,且最忠心于宇文皇族,百年来一直驻守中州,只听皇命。

谢珣登基,改朝换代的消息传到中州后,陈家就密谋造反,如今江南混战,新旧朝更迭,谢珣把宇文景的子嗣囚禁在秋山。中州举兵,打着勤王救驾,清君侧的名义,名正言顺。

京畿的高将军也有五万兵马,响应号召,举兵后没有朝京都进军,而是朝中州汇合,一路拿下浏阳,羡州,阳关,彭县,向醴陵出兵,如果高将军攻下醴陵,沭阳和通州,很快就和中州汇合,双方兵马一旦汇合,京都就会被孤立围困。

如今陈川将军在中州号令天下义军,随他一起进京勤王,声势浩大,许多拥护正统的有志之士纷纷涌向中州与陈将军汇合,声讨谢珣。

顾嘉明已然有些慌了,江南战事未平,这时万万不能起战乱,“皇上,派人去劝降吗?”

“不!”谢珣冷笑说,“朕要御驾亲征!”

众人,“……”

谢珣骨子里的战意飙升,他刚大败北蛮,囚独孤靖为质,又孤身上京,造反成功,拿下京都称帝,登基大典刚过不久,中州既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