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472)

谢珏眼眶泛热,他很少听方楚宁提起大帅,大帅在他面前就是一个禁忌,他总是装着不在意,总是说着他要当大帅最叛逆的儿子。

可他在宁州时,总是盼着大帅的书信,哪怕书信是写给宁州主帅的,一月一封,方楚宁也会偷偷去看,想知道大帅写了什么。

偶尔有一封书信给他,他能乐呵好几天。

他少年时还嚷着大帅最好永远征战在外,不要回家。可每逢年关,方楚宁都会特别兴奋,会亲自带方玲君上街去采购大帅喜欢的食物,会格外勤勉练剑,骑射。

谢珏和他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方楚宁对大帅的每一次期待,每一次失望,他都看在眼底。

即便是他,方楚宁也不允许他时常提起大帅。

“是父子,应该是上一世未尽的缘分。”谢珏说,“母亲曾说过,夫妻情分,血脉情分,都是前世未尽的缘分。”

“那应该是孽缘吧。”

“孽缘,良缘,都是缘。”谢珏绞尽脑汁来劝人,这活很生疏,明显有点吃力,他仍是尽心地劝说,“我很羡慕你,因为你还能顶撞父亲,可我却不能了。”

第564章 蓄谋

方楚宁心里一窒,谢珏是撕开自己的伤口来安慰他,他不需要谢珏这样的安抚,他再难过,失望,也不需要这样带着血泪的拥抱。

“我小时候很希望自己是侯爷的儿子。”

“那可不行!”

“为什么,还舍不得你爹?怕我抢了?”

“不是!”谢珏欲言又止,眼神有点意味深长地盯着他的脸,又默默地抬头望月,他的神色过于怪异,引起方楚宁的好奇。

方楚宁问,“那是为何?”

“若我们是兄弟,当初在北蛮,怎么拜堂?”

方楚宁,“……”

两人之间陷入一阵诡异的沉默,也不知道是默契,还是觉得那一段记忆太过隐秘,他们从来不会深谈,数次起了头,又很默契地转移话题。似乎北蛮那一段回忆是禁忌,对他,对谢珏都是。

方楚宁至今都不知道谢珏到底对那段经历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在那种紧张,又危险的情况下,竟扮演了一段夫妻之情。

“所以,你在拜堂时就知道我是谁?”方楚宁回过神来,微微一愣,这倒是没想到,毕竟他服了药,气息变了,声音变了,扮演起女子以假乱真,他都不知道谢珏究竟在哪个时间点认出他来,他也从来没问过。

“嗯。”

方楚宁心中的苦楚和烦闷被治愈了,谢珏就像他生命力最炽热的光源,总是不经意地在他心底最阴暗处洒满了光,又抚平他长年累月的旧伤。

“你是一开始认出我了?”方楚宁好奇问。

“不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认出方楚宁,方楚宁当年扮演北蛮女子时,还真的挺像的,那时他还年少,长得像长公主,漂亮得像是雕刻出来的少年公子。身子骨修长,却有少年人的单薄,穿上北蛮繁重的衣裙,梳着女子发髻,以假乱真,他并不是第一眼就认出方楚宁。

“那是何时认出来的?”

“自己想。”

方楚宁支着头,目光戏谑地看着他,“是你被大王子灌醉了酒,我去扶你?”

“不是!”

方楚宁挑眉,目光更放肆地扫着他的脖颈,“是我在雪山调戏你时?”

“不是!”

“也是,若是认出我了,怎么可能亲一下就把我踹到河里,我当时是北蛮右将的女儿,你好大的狗胆。”

“是你放肆吧?”谢珏轻笑。

“那你究竟是何时认出我的?”

“自己想。”

“听风……”方楚宁蹭了蹭他的脖子,语气柔软。

谢珏,“……”

这就过分了。

可他不想说,就不肯说,嘴巴严得很,方楚宁撒娇也不管用,他挫败后又兴奋地问,“所以,你是认出我,才会和我成婚?”

“嗯。”

方楚宁心里乐开了花,忍不住舔了舔唇瓣,“难怪……洞房花烛那杯酒,那么乖就喝了。”

“方楚宁,我不知道你在酒里下了药。”谢珏冷哼,因为认出方楚宁,所以毫无防备,没想到他竟在新婚夜的合卺酒里下药。

方楚宁有些心虚轻咳,“……意外。”

“当真?”

“当然!”

是意外,还是蓄谋已久,也就他自己知道了。

第565章 吓哭

谢珏和方楚宁都不太会提起那段往事,他们都隐秘而珍重地把那段记忆放在心底最深出。

他们从北蛮回来后,默契地收敛所有的情绪,重新回到了密友的位置上,谁也不知道他和他在北蛮当了半年货真价实的真夫妻。

每个人都谎话连篇,骗过了枕边人,也骗过了府院中的眼线。

若不是独孤靖过于敏锐,事迹败露,他们或许还会在北蛮,再扮演半年的夫妻,直到北蛮王庭分崩离析。

方楚宁和谢珏虽不曾提起那段记忆,可那段记忆里的每一处回忆,都那么的鲜活又灵动,时常出现在彼此的梦境里。

既然说到了新婚夜,方楚宁就不敢再提,避免被谢珏秋后算账,聪明地闭了嘴,不再刨根究底。

谢珏见他心情好了一些,心里也松一口气。

方楚宁果真不再沉浸在大帅的苛责里,说起了眼下的情况,“谢珣登基,想来已控制好京中的局势,等江南战事平息后,一切尘埃落定,父帅最不希望看到内战,他只能接受事实,你要告诉谢珣,杀了宇文景,不要留有后患,若宇文景不死,父帅未必会接受事实。”

“谢珣心中有数,不会留宇文景的命。”谢珏淡淡说,“只是他外冷内热,会杀宇文景,却不会滥杀无辜,皇族血脉应该都会存留下来。好在几位皇子都还小,康王被囚禁在宁州,端王……不成气候,等战事平息,宇文宗室应该衰败得差不多,大帅也无力回天。”

“气死他!”

“好!”

谢珏对京中情况未明,不便给谢珣建议,只能盼着谢珣能够稳住,等到江南稳定后,就算大帅反对谢珣登基,他们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

他也盼着大帅和方楚宁的父子关系能缓和一些,不要再这么紧张。

江南战事还很焦灼,大帅是江南主帅不能离开兰州,就算知道京都有变,他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战事平息。

京都,谢珣登基后,也颁发了凤妤的封后诏书,眼下江南大战,帝后不宜大婚,所以把婚期推迟到大战结束。

新政如火如荼地推行,也遭到了氏族们的强烈抵抗,谢珣态度非常强硬,朝中若有抗议者,屡教不改,要么辞官要么流放不再录用,随着林氏的土地全部献出,又做了合理规划后,张家也紧随脚步,做出了改变,响应新政,支持新君,林和礼和张伯居虽被称为氏族的叛徒,却也坚定不移地支持谢珣新政。

谢珣忙得焦头烂额时,总算有了一件喜事,如意回京了。

张大和秋香,春露直接原本想送如意回凤府,却抵不过谢珣的近卫,他们先把如意送到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