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392)

“臣觉得大学士所言不妥,北蛮是我族宿敌,宁州铁骑也是我们的敌人,断无可能与之联手的可能,不如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

“是的,宁州铁骑打北蛮人颇有经验,只要有他们在,北蛮人进不了边境,又能消耗宁州铁骑的战斗力,北蛮也是会战力大损,他们两败俱伤,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吴大人所言有理,北蛮和宁州刚刚开战,还不知道实情如何,等他们分出胜负时,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朝廷再出兵,不管是宁州铁骑,还是北蛮,到时候都无一战之力,我们可以趁机清扫敌人。”

“言之有理!”

林和礼要被这群大臣气死了,刚刚这群人沉默时,他还抱着一线希望,盼着文臣能同气连枝,促成这一次合作。

林和礼说,“皇上,北蛮和宁州开战,对朝廷和谢氏也是重修旧好的绝佳机会,皇上应该给积极促成双方合作,派兵增援,共同抗敌。只有北蛮是燕阳的宿敌,只有让宁州看到朝廷的诚意,庇佑黎民百姓之心,才能说动谢珣放下仇恨,和平归顺,请皇上三思!”

张伯居与林和礼同心,也出列说,“皇上,臣也赞同大学士所言,朝廷应该和谢氏兄弟握手言和,消弭仇恨。”

安远侯今天怎么称病不早朝,若安远侯在就好,他们都不必出面。

宇文景冷笑说,“朕曾真心想与谢家兄弟重修旧好,赐他们金银珠宝,封地宁州,为我燕阳第一的异性王。可他们拒绝了,既然他们不要,朕也不可能再与他们商谈,北蛮和宁州混战,是朕收复十二州最佳机会。北蛮的确是我燕阳宿敌,既然大学士觉得出兵不妥,行,朕听从建议,我们不出兵盐城。传信中州,让方楚宁带兵渡过北河,攻打胶州,拿下胶州,锦州和西州,收复我燕阳土地。”

林和礼,“……”

迎春宫中,皇后和凤姝正在凉亭内喝茶聊天,阿宝在花园里玩耍,凤姝被囚在迎春宫,几乎足不出户。宫中妃嫔们也不敢来打扰她,曾经有一名受宠的婕妤来挑衅,被宇文景活活杖毙,从那以后就没有人敢来找凤姝的麻烦。

这迎春宫,皇后来得比宇文景还要勤快,十次有六次会带阿宝来迎春宫玩耍,阿宝比如意只大一岁,如今正是最活泼好玩的年龄,可爱机灵,虽是宇文景的儿子,却每次都能勾起凤姝的爱怜之心,阿宝总会让她想起如意。

前朝与后宫息息相关,皇后消息灵通,也知道北蛮攻打宁州,只是没想到宇文景会传令中州出兵十二州。

林玉漱说,“我本以为他只会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他总能做出令我意外之事。”

这样没底线的人,做什么凤姝都不奇怪。

“圣旨发出去了吗?”

林玉漱点头,“我哥哥也阻拦不了。”

中州的兵马出动,户部的压力没那么大,中州储存的粮草能撑住一年半,不必朝廷供应,谢珣原本把宁州铁骑分散在十二州守城。北蛮爆发战事后,他撤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如今十二州的城池,胶州也就三万人,中州兵临城下,胶州并无还手之力,死守只会断送将士们的性命。方楚宁一万人就能攻下胶州。

若十二州起战事,谢珏和谢珣又该怎么选择呢?是抵挡北蛮,还是回援十二州呢?

凤姝忧心忡忡,这对谢珏,谢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困局,这要怎么破呢?

“我去劝他,你觉得会听吗?”凤姝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目光忍不住看向阿宝,阿妤和如意都在十二州。

若是中州出兵,阿妤和如意无人看顾,该怎么办?

“表嫂……”林玉漱眉目温柔,“一个男人的野心,不是女人能左右的,他再觊觎你,该打,还是会打。”

“我知道。”凤姝苦涩一笑,“我对他从不抱希望。”

林玉漱轻笑说,“皇上最近国事操劳,我一直在给他准备药膳补身,免得太后又念叨我不关心他。”

凤姝很佩服林玉漱,她和宇文景夫妻情分几乎尽了,可林玉漱是一位好皇后,在她的治理下,后宫祥和,没什么争风吃醋和陷害的脏事,她性子柔静,手腕极高,能压得住所有的嫔妃。也从不为了太子祸害无辜孩童,宫中嫔妃的孩子,除了一位妃子是自己雨天滑倒落胎儿,所有的孩子都平安出生。

她对宇文景没有夫妻情分,却关心他的饮食起居,无微不至,令人妥帖。

林玉漱把药膳方子给凤姝。

“他心烦时,爱来迎春宫用膳,你可以看着给他准备。”林玉漱提醒她,“他在药膳期间,有许多忌口的东西,你让厨房仔细些。”

凤姝接过药膳,看着林玉漱温柔的眼睛,“好。”

林玉漱缓缓一笑,朝阿宝招手,“阿宝,我们该走了哦。”

阿宝穿着一身宝蓝的短袄,蹦蹦跳跳地从雪中跑来,进了凉亭时规矩地和凤姝行礼,“阿宝见过宸母妃。”

“真乖。”凤姝摸摸他的脸,忍不住想如意该是什么模样,谢珏来信说长得像哥哥,那应该是真的像。

外甥像舅,阿宝像林和礼多一些,幸好不像宇文景。

“下次过来,我陪你堆雪人玩。”

“好,谢谢宸母妃。”

林玉漱牵着阿宝,离开迎春宫,凤姝一直看着阿宝的身影,思念满溢,许久后,她才收回目光落在那张药膳单子上。

第464章 出兵

宁州,谢珏收到京中密信,宇文景密令中州出兵胶州,由方楚宁统帅,谢珏对宇文景的命令并无意外。胶州和盐城没有撤军,盐城有六万人,胶州有三万。若真有战事,锦州也可以支援。

谢珣说,“北蛮这一战,我们要速战速决。”

谢珏宁州的文书令找来,让他发表檄文,声讨宇文景与北蛮勾结,兴兵作乱。

“这一招高啊,二公子。”文书令眉开眼笑,把北蛮袭城推到宇文景身上,三年前没能做实他和北蛮勾结,三年后就算不是宇文景和北蛮勾结,这罪名他背得也不冤。

兵不血刃!原本宁州铁骑占尽人心,若天下百姓知道宇文景勾结外敌对付宁州铁骑,声讨宇文景的人只会络绎不绝,各地州府不听政令者只会越来越多。

若是方楚宁能出兵胶州,那就更完美了,这罪名直接做实。

“檄文尽快写好,广发天下。”

“是!”

“方楚宁会出兵吗?”谢珣问。

谢珏手指揉了揉眉心,缓解酸疼,“不知道。”

檄文刚发布,还未传遍天下,方楚宁大军已整装出发,从盐城绕路,服从圣旨出兵胶州,六日后,十万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胶州城门禁闭,人心惶惶,薛玉向锦州和盐城求援,盐城按兵不动,锦州调了两万人进驻胶州。

方楚宁行军非常缓慢,驻扎在胶州城外时也不急着动手,大军驻扎城外静默三日,在派周不言与胶州州府薛玉谈判。

薛玉拒绝出城谈判,死守城门,已做好和方楚宁决一死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