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民教师在大唐(22)

作者: 一伞清雨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唐李林甫有女六人,相传林甫常令其女于宝窗下嬉戏,每有贵族子弟入谒,使女于窗中窥视,自选可意者事之。谓之“选婿窗”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选婿窗》

本文不考据,但是会涉及一些唐朝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欢迎考据党评论科普

☆、第 19 章

李承乾另换了一身衣服,也未用膳便径直去了两仪殿,这里是唐高太宗李世民与王公大臣们商谈国事的地方,类似于清朝的养心殿。

沿路过去皆有宦官通报过去,等到李承乾到了殿门口,早就候在那的太监总管立马凑上前行礼,笑眯眯的细声道:“太子殿下请进,圣人在殿内等您呢。”

李承乾点点头,将身边的随侍留在外面,自己进了两仪殿。

两仪殿的正中间是一张大方案,案后有一张小榻,李世民在此处读书批阅奏折,自上往下又有许多小案桌呈一字排开,这是给大臣们赐坐的地方。此外,殿内空间尽陈书格,多宝格和诸多精细小巧的黑漆描金摆件,或是宝石、玉石、象牙,彩瓶不等,墙上还挂有御笔、山水、花鸟等字画。

李世民是个容貌清俊、仪表不凡的中年人,此刻他正负着手观赏墙上的字画,听到李承乾整衣要下拜的声响传来,立即转过身,“阿子不必多礼,且坐下吧。”

李承乾应了声是,便在下首大方落坐,抬头看向坐在大案后的李二陛下,笑容里透出浓浓的暖意:“阿父,良种俱已带回,是否该派发到司农寺?另外,儿又在季小娘子手里发现了一样新奇物什,唤作西红柿,红色果实,种植简易,可作菜蔬也能当做果子食用。”

李世民略一思索,点头道:“明日朕便拟旨吩咐下去,等多留了些种子后先在长安地界尝试种植,而后再往全国推广开来,让我大唐百姓都能填饱肚子!”李世民神色黯然,他虽然自诩明君,也重视农桑,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让百姓真正的过上好日子,前几年关中先是旱灾又是大蝗的,百姓们流离失所,卖儿卖女,他为了安抚民心,亲自吞食蝗虫,又令宫中派下金银让百姓赎买回儿女,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原因一是天灾,二则是粮食的产量太低。这几乎是个要命的问题了,过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然而在这样的广袤而又肥沃的土地上,却种不出足够让人填饱肚子的东西,于是每当灾年,大多数流民都束手无策,只能任由饥荒夺去生命。

李承乾安慰他,“阿父莫要自责,如今不是寻找到了一样高产的东西了吗?”

李世民轻轻叹息,不再多想,道:“西红柿带回来了吗?呈上来一观。”

李承乾闻言吩咐伺候在身边的宫女,只见美婢下去片刻,就有一人捧着一盏金盘上来,恭恭敬敬的递到李世民面前。果子是刚摘下来不久的,这原是季婵送予李承乾吃的,至于二人约好的种子还要等她收集,李世民拿了一个圆润的西红柿放到口中一咬,顿时赞道:“的确滋味不错,酸甜多汁,这季小娘子总能培育出价值不菲的好物来。”说完也没有再拿,而是交代宫婢送到后宫长孙皇后处,让他的妻妾子女也尝尝。

李承乾道:“儿从季小娘子口中得言,这些良种都是一位流落海外的老人家送给她的,而且儿发现季小娘子精通算术,言行举止与旁人不同,谨慎沉稳,全然不像是一名普通的农女,莫说与女子相比,便是和她同样年纪的男子毫不逊色。”

李世民抬手止住他的话,摇头笑得满脸意味深长,“阿子的顾虑朕都知道,但是只要她季婵于国于我大唐百姓有益,那么朕不在意她的这些异处,也不会去探究她所隐藏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她谦虚知进退,这更好,这证明她是个冷静并且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人。既然是聪明人,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若是她有什么图谋,朕也不会心软,再如何智慧,也不过是一名女子罢了!”

他看见李承乾若有所思的样子,又道:“承乾,你是朕的皇太子,也是大唐未来的主人,这用人之道、容人之量是君主的修行,魏徵以前是息王手底下的臣子,然而朕仍然重用他,即便他数次直言进谏,冒犯天颜,只因他是个人才,于国于民有利,又无大错,朕就不和他计较。”

他话说得突然,也没有挥退左右侍从,似乎并不在意这样的一番话会掀起怎样的风浪。

“黎明百姓,江山社稷,日后我大唐这万里江河山川都是你的,同样的这个重担也要有你担起,切记不可轻狂,旁人说的都要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些你可都记住了?”

李承乾骇然抬头,心里又惊又喜,面上却丝毫不露,恭敬应是。李世民看他沉稳的表现满意的点了点头,微一沉吟,道:“季小娘子是个有大才的人,尽管她并不愿展露人前,你寻人在杨家村建个院子,时常去几趟,不可惊动村人。”

李承乾应了,两父子又谈了许久的话,直到李世民有了倦意,这才退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厢两人正说着话,季婵这里也没有闲下来。卖了芋种的钱送来刚好够杨家翻新一下房屋,冬天将近,他家的黄土墙和茅草顶再不换成别的就很有可能被雪压塌,到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员伤亡,杨老爷子略一合计,决定在老房子旁边再建造几间砖石垒的房子,至于现在的房子先留着,等到时候再说。

如果打算另外再建房子的话那些钱显然是不够的,杨老爷子估算了下,除了木材能够上后山直接砍不费钱以外,其他的工钱和砖瓦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他拿出了当初买红糖的四贯钱和埋在花盆里的黄金,黄金只绞下了一块,其余的仍然埋回去,带着钱去找杨石。

秋收已经过去了,村子里的人除了几个在外做工,其余的都在家休闲,杨老爷子想直接请村里的人帮忙盖房子,这样不仅省钱而且都是认识的人,也就不怕出什么差错。而对于他们来说就更好了,不用出远门就能赚到钱,而且只是些费力气的活计,好做得很,问了好几个都一口答应了。

待到几日后,需要的木材备齐了,房子终于是准备盖了。

老屋前的木头堆做一堆,旁边还有一座小山般高的鹅卵石,这都是用来混泥造墙的,或许会留一些铺地板,毕竟青石板铺地重又费钱,鹅卵石只需要在溪边捡捡就有了。

按照他们这边的习惯,来帮忙做工的人都会留着吃饭的,毕竟人力不便宜,为了尽早造好房子还是得多让师傅们多留一会儿。来做工的人可不少,有十来个,要做一顿吃的也不容易,杨老爷子得帮忙搬砖、担泥,杨兰又不顶什么事儿,这做饭的活计就落在了季婵头上。

只留一顿午饭也是让她做得够呛,主食蒸些糜子饼就成了,菜是用了金针炖五花肉,一人一勺,不能再多了,菜不够吃就炒个水芹、醋拌个黄瓜,这个大家原是吃惯了的,但还是头一回吃炒的,做法不同口味自然也不一样,吃起来清清爽爽的倒也好吃。

季婵由于自己一个人长居在外,虽然平总在食堂凑合着吃,但是每次周六日都要自己做饭,手艺也还过得去,但毕竟是经历过后世诸多美食熏陶的人,所以她做出的菜,哪怕只是花生炖大骨也是极受人欢迎的,每次都喝得干干净净。

这伙食好,师傅们活干起来自然快,每个人都是认真做事,没有故意拖拖拉拉好多讹钱的,如此过去了许多日子,终于,杨家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去了,只剩下砌缝了,这活儿简单,只需要黄泥掺上些石灰水,踏好填补在缝隙中,杨老爷子自己一个人做就成了。

此时已经入冬了,杨家的花生早就卖给了惠和坊,得了的钱正好用来过年,季婵把辣椒用树叶树杈盖了,省得回头给冻坏了,至于西红柿的藤早就死去了,她把有籽的地方都掏出来用纱布裹了用力挤出汁水来,再打开时就只剩下干干的渣子,这样就好挑了,至于外面的那层皮肉,则是用来各种炖汤、炒菜,连吃了十几天,直到她都吃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