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品娇娘(132)

刘必罱将平安侯三个字说得分外重。

风德海也不吱声了,虞贵妃的面色也缓和下来。

“如此,本宫就在这里等着吧。”

当即,有宫女搬了太师椅到廊下,虞贵妃安然坐下,宫女们的扇子全都伺候了起来。

刘必罱面上波澜不兴,心下却冷嗤:任你傲娇于后宫又如何?相比政事,后宫之事终究是上不得台面的。

虞贵妃心里也在冷嗤:北地都已停战多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能有什么正事要与一个武将商议的?

这些武将不过是工具,棋子,利用完了就该束之高阁,甚至要弃若敝屣。

治国安邦,文官终究要比武官高一等。

这大凤朝还不是要靠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那样的文官治理着才有如今的盛世?

虞贵妃如此想着,越发得意高傲了起来。

日头一点点西斜,御书房的门一直没有打开。

虞贵妃白皙的面颊虽然盖了脂粉,还是被暑气烤成了红色。

她有些坐不住,风德海更是出了一头一脸的汗,刘必罱在心里白了个白眼,但是面上还是堆起和煦笑容,道:“皇上和侯爷也不知要商议到几时,不如贵妃娘娘请回吧。这大热天,贵妃娘娘不要中了暑才好。”

“都等了这么久再回去,走来走去的才是要中暑呢。皇上约我来喝冰镇果酒,我若走了,皇上见不到我的人是要失望的。”虞贵妃眉眼全是得意与不屑。

刘必罱在心里道:那你就等着吧。

又过了约摸半个时辰,御书房的门终于开了,里头传来皇帝的声音:“刘必罱,请贵妃娘娘进来。”

虞贵妃咽了咽口水,不爽,敢情早就知道她来了,还让她在日头底下等这么久,如果来的是姑姑,皇帝一定不敢如此怠慢的。

虞贵妃心里不忿,行动上还是不敢迟疑忙站了起来,刚站起来就立马软了下去。

风德海急忙扶她:“娘娘,娘娘……”

真的中暑了。

第138章 皇后姑姑

虞贵妃被人掐了一把人中悠悠醒转,发现自己正躺在御书房的太师椅上,御书房内站了一堆人,皇帝、太医、风德海等人都站在边上。

“娘娘可醒了。”风德海吁了一口气,苍白的面色缓和了些。

虞贵妃可是皇帝最宠幸的妃子,不然也不可能如此年轻就贵为贵妃。伺候皇帝最宠幸妃子的好处天下人都知道,可万一不好了,那也是脑袋时刻搬家的事情。

如果今天虞贵妃中暑之事闹大了,不但皇帝不会饶了他,连皇后娘娘也不会饶他的,虞贵妃可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

这姑侄同嫁一个夫婿,外人觉得是**恶心,这事偏偏还就发生在了皇家。

“可担心死老奴了。”风德海装腔作势哭着。

虞贵妃不理他,她只看着一旁的皇帝,皇帝脸上写满心疼与担忧:“瑜儿,你怎样?”

贵妃虞氏,单名一个智字,小名菀瑜,皇帝因为太喜欢她的缘故,昵称瑜儿。这是只属于皇帝一个人的称呼。

虞贵妃忙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向皇帝见礼:“皇上,臣妾罪该万死,让皇上担心了。”

软软糯糯甜到让人骨子都酥掉的声音,旁人听了一激灵,皇帝却是很受用。

皇帝年事已高,娇弱美人用心逢迎他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了呢?

他吩咐风德海:“送贵妃娘娘回去,好生照顾。”

虞贵妃娇滴滴道:“可是皇上,臣妾还没有陪您喝冰镇果酒呢。”

“贵妃娘娘,你中暑了,不宜吃冰冷的饮食。”一旁,太医好心提醒。

虞贵妃讪讪,皇帝笑道:“今日的冰镇果酒也被朕和平安侯喝光了,明日,朕让刘必罱给你送去。”

差遣宫中总管亲自送果酒,这是别的妃子很难享到的待遇,可是虞贵妃并未觉得舒爽,她瞥见御书房内还站着一个人,那人远远站在一角,没有打扰皇帝安抚后宫,一副敬而远之的姿态。

这就是平安侯!

这就是那个平了北地叛乱,让北地百姓经历十数年战乱水深火热之后终于重新安堵乐业过上太平日子的袁将军!

就是这个人害她在暑气里蒸烤半日昏倒,又害她没喝上果酒的,可是虞贵妃却气不起来。

见虞贵妃看过去,袁弘德忙行了见礼:“微臣叩见贵妃娘娘。”

虞贵妃内心里原有的半点恼怒不必掩饰,在见到这个仪表堂堂的年轻将军之后已经荡然无存了。

她露出一个和善甜美的笑容问皇帝:“都怪臣妾该死,扰了皇上和侯爷说话了吧?”

将商议政事说成简单的说话,虞贵妃虽然年轻却深谙后宫妇道,后宫干政是大忌,无论内心怎样,表面上一定是越天真越清白的。

皇帝道:“朕和平安侯的确尚有一点事未谈完,瑜儿你先回去,朕晚上去看你。”

皇帝三言两语就要将虞贵妃打发走,虞贵妃心里又不爽了起来。

都已经谈了一下午还没谈完么?她在暑气里等到中暑昏倒都白等了?

虞贵妃堆起一个温柔可人的笑容,向皇帝福了福身子:“如此,臣妾告退了。”

软轿再次从御书房门前抬了起来,软轿上的美妇已经换却适才在皇帝跟前那套天真无邪的面容,恢复了来时冰冷阴沉的面色。

一旁风德海抬眼偷瞧软轿上的美妇,心里默想:这得演技多好,时而像少女的单纯,时而像最恶毒阴狠的妇人,只怕是正宫那位皇后姑姑也被她玩弄于鼓掌之间吧,更别说眼中只看见美色的皇帝了。

御书房内,袁弘德一直没有作声,直到皇帝送走了那位宠冠后宫的贵妃虞智,他才往皇帝跟前挪了挪。

虞贵妃的插曲过去,皇帝终于回归话题道:“北地逃兵一案终于有了定论,你的心也可以安下来了。”

送尹湘湘回山圻就医,他原本应该留在山圻才是,可是皇帝突然来了圣谕,让他回京处理逃兵一案,圣命如山,他不能不回。

常铁当时在柳州养伤,身边又无人可派,汝宁十三兄弟作为逃兵案的当事人必须被他带回京城调查。

无人可托的将军只能带着心上牵挂回了京城。

好在常铁很快就与他取得联系,随玉莲去了山圻。

逃兵案纷纷扰扰,涉及各方势力拉锯,各怀利益的官员妄图借此事将自己政敌拉下马,袁家作为大凤朝最军功赫赫的家族自然是众矢之的,好在袁氏家族团结一致,在皇帝跟前表尽了忠心,方才没有让居心叵测之人得逞。

汝宁十三兄弟除了受重伤不宜再充军的小十三,其他人均被发配北地。

在袁弘德处理逃兵案化解家族危机的两月里,对山圻那边也是挂碍。

常铁来了几封信,都说入不了尹家大门,打探不到尹湘湘的消息。

不知道尹湘湘的伤况,袁弘德心里总是压了块石头没法放心。

“多谢皇上还微臣和袁家清白。”袁弘德跪地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