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社恐在古代(9)+番外

李暮如临大敌地看着老太太拿来的信,还没打开,就先向老太太投去了求救的目光——

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老太太慈爱地摸了摸李暮的头,告诉李暮这是前几日他们在寺里遇到的那个小姑娘写给她的,还叫她自己收好,莫要让旁人拿了去。

老太太似乎也不希望她回信,特地道:“我同送信的秋珠女官仔细谈过你的难处,且云溪丫头那边也收到了信,我叫她在回信上替你说一句,想来不回也是无妨的。”

李暮如释重负。

可即便不用回信,李暮还是拖到第二天做好心理准备才将信件拆开,并根据信的内容做了篇文言文翻译。

翻译过来的内容大概是说:几天没见,姐姐还好吗,之前在寺里迷路,多亏遇到姐姐和云溪,如今我跟着婶婶从寺庙回家住了,姐姐和云溪可以到长公主府找我玩。对了对了,我昨日新得了一匹白色的小马驹,还没起名字,想了好久都不知道要叫什么好,姐姐有什么主意没有?如果有的话,姐姐一定要告诉我。

内容很普通,李暮盯着最后那句“盼即赐复”,知道这是对方希望能得到她回信的意思。

李暮:谢邀,已经感受到了煎熬。

午后,本该因上元节而忙碌不已的嫡母钱氏把她叫了过去,问她看没看昨天送来的信,提醒她:“那康宁县主是养在长公主府里的姑娘,便是正经的公主娘娘见了也要避让她三分,切记不可怠慢,更不要在言语上有所得罪。”

李暮局促又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个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可钱氏哪里会信一个傻子的反应,她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很想把那信讨来,自己代笔替李暮回上一封。

可昨日老太太跟来送信的女官秋珠说了李暮的情况,对方倒也体贴,委婉告知康宁县主已经晓得李暮是个傻子,还说以她对县主的了解,李暮就算不回信,县主也不会着恼。只是县主性子霸道,要是让她知道自己的信被不相干的人看了去,那才会生气。

钱氏也不笨,明白秋珠话里的意思是不回也没什么大碍,只要别为了替李暮回信,叫李暮以外的人翻看信件,窥探她跟李暮说的悄悄话就行。

钱氏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没有怀着侥幸心理去给李暮代笔。

她退而求其次,叫下人端上许多小姑娘喜爱的首饰香囊等物,摆了一桌,让李暮挑一样回给林栖梧。

李暮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用回信,也免得小姑娘得不到回应而失望。

至于具体要送什么……李暮把桌子上的东西都看了一遍,首饰太贵重了,而且有点莫名其妙。

林栖梧在信上提到了什么来着?

白色小马驹。

李暮试图找出能跟白色小马扯上关系的物件,可她找到了白兔的布偶,也找到了棕红色的小瓷马,就是没有白色小马。

钱氏在一旁坐着听管事回话,李暮不敢主动出声打断,就拿着布偶和瓷马在那等。

钱氏见她这幅模样,便以为她选好了,让她把这两样都拿去。

钱氏也知道不能显得太过殷勤讨好,免得叫人看低,便叮嘱:“送一样便可,剩下的你自己留着吧。”

李暮:“……”

没说出口的询问只能被憋死在肚子里。

社恐是这样的,能将就就绝不沟通,可李暮总觉得这两样东西都跟白色小马没关系,回哪样她都不舒坦。

遇事不决先运动。

她回到自己的屋里,一边做今天份的热身操,一边寻思,做到左右拧臂的时候,纤云拿打好结子的玉坠给她戴,说是昨天打的□□结寓意虽好,可配色太重,样式也显得老气了些,刚拆掉重新打了,看长短合不合适,不合适还得再调整。

新打的蝴蝶结子样式俏丽,李暮盯着复杂的绳线交织看了一会儿,忽然就有了想法。

纤云试过长短,回去抱着小竹篮准备将结子改短些,李暮也不继续热身了,她走到梳妆桌前一通翻找,找出了一支形状单调又古怪的银簪。

这枚簪子是她用一只梅花银镯同飞星换来的,簪子两头细中间粗,细细的簪头有点像耳挖簪,只是末端并非耳挖的形状,而是往里弯出一个小小的弧度。

李暮当初换它,是因为这个簪子很像钩针。

找到这枚银簪,李暮又凑到纤云身边,在纤云向她投来疑惑的目光时,伸手捏住了小竹篮里的一团白线。

纤云:“姑娘想要这团线?”

李暮点头。

纤云捏了捏线团,确定线里没混进绣针,就让她拿去了。

李暮先适应了一下新工具,还掰了掰簪头调整弧度,起针后不过半个小时就把那一小团白线霍霍完,又去找纤云拿了一团。

后续她又拿了棕色、黄色和黑色的线,还有一小把金线,并一团棉花。

拿到后来她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是纤云看她钩的东西新奇,主动将篮子摆她面前催她拿的。

最后她花了一个半小时做出了一匹只有半个巴掌大小的钩针小马。

白色的马身、鬃毛和尾巴,背上是棕色围黄边的马鞍,为了让颜色不那么单调,小马整体的边缘还勾了一圈细金边,塞上棉花圆鼓鼓的,相当可爱。

就是不知道现代钩针制品符不符合古代小姑娘的审美,反正她已经尽力了。

为了让成品像样,她还打了个从纤云那学来的、最简单的团锦结子,并剪了一枚穿越前从网上学来的流苏,给小马串上。

因为制作速度够快,整个过程只有李暮、纤云,还有中途进屋倒水送点心的飞星三个人知道,所以等东西拿出来,老太太还以为这只小马是钱氏准备的,钱氏也以为是老太太准备的,二人只觉得这玩意儿做工少见又朴拙可爱,谁也没找对方和李暮身边的丫鬟嬷嬷细问。

小马送出去后便迎来了上元节庆的第一晚。

整个京城从正月十三开始解除宵禁,正月十七恢复宵禁。

李暮的兄弟姐妹们都趁着宵禁解除出门游玩看灯,李暮实在好奇古代的上元节是不是想像现代影视作品里拍摄的那样繁华热闹,因此在钩针小马做好送出去的当天,也就是正月十三张灯那天晚上,李暮被全家上下最不务正业的三哥一起带着踏出了家门

好奇心给了她外出的勇气,可才一出门她就感觉到了不妙,等她下车,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人群里,她的心跳已经彻底超出了正常的跳动频率范围,手脚因心跳异常而发麻,耳畔的嗡鸣和涣散的注意力让她听不清纤云飞星的声音,就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

好不容易远离人群,三哥同他的小厮不知道被人群挤到了什么地方,只有丫鬟嬷嬷护在李暮身边,李暮面色苍白地扶着墙干呕,大冷的正月天里硬是出了一身的汗。

之后几天她就学乖了,最多换一身合时宜的白绫袄蓝缎裙,陪在同样不出门的老太太身边当个没有感情的吉祥物,吃碗被叫做“圆子”的汤圆,喝口豉汤,其他的就算了吧。

上一篇:青云妻上 下一篇: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