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91)

说完妯娌俩就赶紧出门,怕回来晚了赶不上这好吃的。

真不怪阮家人守着酒楼像是没吃过好的,一来家中日子不好过,已俭省许久了,二来这卤味儿的异香,直往人五脏六腑飘,让人想赶紧吃几口解馋。

苗婉是抱着试探阮家接受她‘胡扯’程度的心思,先送回去了俩方子,若是他们表现好,再继续往回送就是。

她担心阮家人不当回事,或者性子太软,到时候方子被旁人抢了去,那她送再多方子回去也没用。

在阮家人热火朝天研究食方的时候,苗婉也坐在炕头,绞尽脑汁地画图。

“你这是想画……锤子?”耿氏在一旁给淘淘做脖兜,探过头来看了半天,问道。

淘淘现在还控制不住口水,总是流哈喇子打湿下巴,天儿又冷,那块总是沁凉,苗婉拿棉巾当围巾给淘淘带。

耿氏嫌这样不好看,女娃儿哪里能伺候的这么粗糙,当即就把绣活儿给捡起来了,用的还是做靠枕时剩下的好料子。

苗婉不可置信地抬起头,“娘觉得这像锤子?这中间还有个槽呢。”

耿氏看了眼她指着放锤子的地方,那黑乎乎的底盘,从哪儿看出来有槽?

“那……是蒜臼?”耿氏给面子地问。

苗婉:“……您哪怕说是药捻子呢。”

她这是画的屋顶传送菜牌子的滑轮呀。

她只记得跟药捻子底下的捻子一样,中间是凹陷的,穿插一个铁棍固定住,中间滑动的部分好做,怎么将滑轮固定在绳子上……她忘了。

至于两端固定的地方,还要有个卡槽,来固定住两侧的绳子,也让被推过来的滑轮不会被撞出去,这个……咳咳,她没仔细看过直播,更不记得。

“要不你来说,我来画?”耿氏觉得,以自己画丹青和描画样儿的手艺,怎么着也比儿媳妇画的好。

她还安抚苗婉,“阿婉你别灰心,这有些人聪明伶俐在脑子,手上的活计不免就差一些,你会说就行。”

反正看苗婉做过手工以后,再对比儿媳妇和孙老火做饭的手艺,耿氏早就知道这么个情况。

说句大实在话,耿氏觉得,才五岁的巧丫拿针线,都比苗婉绣出来的东西好看。

那装修铺子的堪舆图,张三壮和林家人看得是满头雾水,反复问了好多回也有些地方看不懂。

后头还是乔盛文问清楚了,重新给画了一副,林家才知道该咋干活。

苗婉:“……”

熟悉了以后,家人好像跟村长爸爸他们一样了,又开始嫌弃她手残,咦呜呜……

“那娘您来,您来。”苗婉殷勤挪开,谁能耐谁上呗。

淘淘到点儿该醒了,刚睁开眼,小眉头一皱就想嗷嗷。

苗婉抱进怀里,熟练地替她换尿布,跟耿氏形容自己想要画什么。

“要做两个巴掌大的铁轮,铁轮中间有个沟槽,这样挂在绳子上可以来回滚动。

为了防止掉下去,中间要穿一根小铁柱,两侧用铁皮把铁轮和绳子固定在一起,铁皮下面要带钩子,整体又不能太重……”

耿氏听着,手下慢慢画出来,怎么看这怎么像小孩子玩儿的空竹。

她问:“那为何不做成木头的?固定绳索的话,用木头雕刻一下,像扇贝那样中间裹着木块,底下坠着东西,就不会掉下去了吧?”

到时候外皮还能雕刻些花样,里面是什么也没人看到。

苗婉:“……对哦。”

为什么她只想到了铁滑轮?因为后世她没见过有人做木头的啊!

她可怜巴巴抬起头,“娘你也聪慧,为什么你画画儿和绣活儿还做的那么好?”

老天爷不公平呀!

耿氏被逗笑了,“大概娘上辈子被人伺候多了,这辈子多会些手艺伺候你们这些孩子来还债,你上辈子已经辛苦够了,这辈子就享福来了?”

苗婉喜滋滋点头,能说会道婆婆也很会嘛。

她喜欢这个说法,能者多劳,她苗世仁不需要多劳。

“那娘再帮我把其他图也画出来呗?这东西要装在食肆的后院,还有大堂里从柜台往厨房去的那段路,只需要把大概样式画出来,让三哥请于家和杨家的人去看看,应该知道怎么装。”

都是手艺人,那就都多劳叭,她很乐意光动动嘴,嘿嘿……

事实证明,耿氏想的对,是个手艺人拉出来,都能吊打苗婉。

有耿氏画出来的图,于大强和杨氏阿达几乎抓着图纸不想撒手,活儿不算难,但是这想法很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别说传菜的滑轮了,俩人看明白滑轮的原理后,能做出来的东西可就多了。

“这跟辘轳有些像啊,若是按照这法子改一下轴承,提水还能更方便点,再用这个啥滑轮,在水井和水缸中间搭一道架子,平日晾衣裳,送水桶过去都轻便,洗洗涮涮都轻省许多。”

“若是用这个轮子安在车上,那收成的时候,晒粮运粮也能方便许多啊。”

“还有挖矿……”

张三壮不得不赶紧打断俩人,“于大哥,杨阿达,要不咱先把食肆里的传菜牌子给装好?回头图纸你们拿回去慢慢看,别传出去就成了。”

这个不用张三壮叮嘱,于大强和杨老爹也知道轻重。

就跟那牙刷和香胰子似的,都不是啥难事儿,贵在一个巧思。

若传出去,没几天就都学会了,往后他们还拿什么来挣钱呢。

俩人带着家里人和徒弟,也没费多少时候,就把传菜牌子给做好了。

滑轮外头的包裹部分给雕刻上了好看的迎春花,甚至于大强还特地把菜牌子给做成了内嵌式。

到时只需要把点好的菜牌子嵌进去,也不用每次都摘下牌子来换旁的牌子。

这样需要做的挂钩就更少了些,客人看到了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会觉得新奇。

待得聚福食肆这边稍微缓解了下人手的问题,阮家已经将卤货和水晶玛瑙肉都完美做出来了。

因为冬天送信不易,信是随着离开西北的行商一起被送走的。

那时孙老火已经改善了方子,比最初苗婉拿出来的方子还要好吃许多。

尤其是卤汤,后世一锅百年老卤能卖出天价,只要捞干净浮沫每天都煮沸,便可保证卤汤不变质。

下一次用的时候再添加调料,又有各种肉类的胶脂让卤汤越来越浓稠,香味也与日俱增。

阮祈身为掌勺师傅,精准把握调料的用量,也发现了胶脂对汤水的作用,只用了短短五日功夫,熬出来十几锅卤味,让卤汤比开始更香了不止一个层次。

阮家人这几天人人都吃得小脸红润,比起几天前都愁眉苦脸算计着俭省度日,简直恍若隔世。

“下水真有人吃?虽然闻着味儿挺好闻,只怕那些读书人都要嫌弃腌臜。”阮家大娘子看着香喷喷的肥肠,有些怀疑。

可她妯娌阮二娘子已经跟儿子一人一碗,吃得头都不抬,“那卤猪蹄儿还叫步步高升呢,读书人哪个不喜欢?咱们让大郎改改名字,保管有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