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娇娘(53)+番外

他虽是这般打算的,但考运却很不错。以往府试皆在四月,今年却推迟到了五月,天气炎热不说,贡院内又气闷,还多蚊虫。

不少考生昨日还精神尚好,昨夜却是一夜未睡,今日的状态便有些不对劲了。有十数个体弱年老的考生,甚至没能起身作答,被巡考派人送出了贡院。

因此,这一场下来,覃九寒虽觉得自己作答十分一般,但能撑到交卷只占了十分之九,其中又不遑那些晕头转向随意作答的考生。他原先的中等的作答,也艰难踏入了上等的行列。

第三场策论,考察的是考生的政见时务,这对其他考生来说是最难的一场,对他而言,却是再容易不过。旁的考生,即便是家中有为官之人,也不过是对时务有个大概的见解,更别说那些从未接触过为官之道的。

但覃九寒不同,他上辈子权倾朝野十几年,梁帝甚至连折子都交给他批阅,考卷上的题目,与他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罢了。

因怕旁人看出端倪,覃九寒还特意修改了部分作答,让他整篇文章有些微的漏洞,虽然能让考官一眼看出来,这个考生对官场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东西是不了解的,但是通篇读下来,瑕不掩瑜,比其他考生天花乱坠的作答好上不少。

府试共考三场,策论卷子一收,考官大人亲自封卷袋,然后封了三日的贡院大门大开,考生皆鱼贯而出。

在门口等候许久的蓁蓁,一眼便从人群中找出了覃九寒。

连考三日,既要搜索枯肠作答试卷,又夜夜不得好眠,入口的又是干硬的干粮,考生大多是踉跄而出,面色蜡黄,仿佛下一刻就要跌倒在地一般。

而覃九寒却与旁人不同,他重生后便嫌弃自己体弱,日日清晨一套拳,这习惯坚持了一年多,早把身子骨里那点孱弱都散尽了,虽然看着并不壮硕,实际上并不像普通书生那般手无缚鸡之力。

所以,面色还算正常的覃九寒在一堆面色蜡黄的考生中,不可谓不显眼。

蓁蓁一捕捉到覃九寒的身影,便笑盈盈朝他挥手,脸颊上两个盈盈梨涡,又甜又软。

覃九寒见了心情颇好,难得露了个笑,正要往前去,就感觉肩头似乎有人要来拍,他一躲,那人便拍了个空。

聂凌见覃九寒躲开了,也不尴尬,还上赶着搭话,“嘿嘿,覃兄身体不错,你看看我们,三日熬下来,都成了猴儿了。覃兄你还这般精神,为兄佩服!”

覃九寒没回话,他身旁沉默的程垚难得开了尊口,“聂兄,承认自个儿是猴,你还真是极有自知之明。”

他是个闷葫芦,偏偏聂凌是个上下乱窜的猴儿,两人入场的时候便排在前后,被聂凌骚扰了一路。哪晓得入了考场,两人的号舍恰好中间只隔了个覃九寒,又被聂凌黏上了。

入场和出场,他就没有一刻安生过,泥做的人也要发脾气了。

聂凌嘿嘿一笑,也不介意对方的讽刺,还乐呵呵朝他的书童阿圆招手,“阿圆!阿圆!你少爷在这儿!”

自家少爷没有半点读书人的沉稳,阿圆颇觉丢人,恨不得上马车直接走人,又碍于身份,只好敷衍摆了摆手做回应。

他动作敷衍,表情也有些敷衍,和旁边笑盈盈的蓁蓁一比,对比就实在很鲜明了。

聂凌忍不住羡慕道,“覃兄,还是你的书童好,模样好看,还活泼。我家阿圆对我真是太冷淡!”

第40章 ...

覃九寒走近, 蓁蓁便迎上去,观他起色不错,松了口气, 将泡了许久已经放凉的参茶递过去。

聂凌想凑过来看, 却被阿圆拉到一旁, 拿了个牛皮水囊递过去,“公子,你想喝水,我这儿有!”

你别去馋别人的!贼丢人!

蓁蓁见旁边还站了个书生,方才和覃九寒一道出来的, 他的书童却没这般机灵, 只备了些吃食, 却无凉汤。她又倒了一杯参茶递过去。

程垚接了参茶, 又态度诚恳道了谢,才仰头将参茶喝完。

参茶本就是培元固本之物,对他们这种熬了三日的考生而言,再适合不过。茶甫一入喉, 整个人都仿佛精神了些。

蓁蓁不过是顺手为之, 程垚却是实打实记在心里了,觉得覃九寒不失为一个可结交的君子, 连身边的书童都这般赤子之心。

到底是刚熬了三日, 聂凌虽看着活蹦乱跳,不过是撑着一口气罢了。和阿圆开完玩笑,就有些乏力了, 阿圆连忙扶着聂凌上马车离去。

领走前,聂凌还不忘乐呵呵和他们约定,“覃兄!程兄!张榜日,我们再会!”

他一走,程垚便也急着告辞,赶着回客栈歇一歇。

送走二人,蓁蓁才有些担心看向覃九寒,问道,“你没事吧?累不累?饿不饿?我给带了糍粑,要不要吃一个填填肚子?”

她每问一句,便眉头皱紧一分,仿佛真的是担心坏了。

覃九寒拍拍她的脑袋,安抚道,“没事,别担心。倒是有些饿了,你拿一个我尝尝。”

蓁蓁这才把手里提着的篮子掀开,露出满满当当的食物,甜的、酸的、辣的、咸的,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覃九寒见她掌心勒出印子,不免有些心疼,伸手想把篮子接过来,却被蓁蓁躲开了。

“不许动!我来拿!你快点拿一个糍粑走!”

覃九寒才迟疑片刻,正犹豫要不要坚持接过篮子,就被蓁蓁软软的撒娇给击败了。

“你快一点喏,这样提着很累!你快一点,我们就可以早一点回家。”

覃九寒只好赶忙拾了个糍粑,囫囵嚼了几口,便咽了下去。然后不顾蓁蓁的反对,接过篮子自己拎在手里。

两人一道往书香巷走,又顺路从李大娘家接了阿淮,三人一道回了书香巷的宅子。

*

这回府试推迟了一月之久,为了避免考生错过院试,圣上怪罪,知府便下了死命令,三日内一定要揭榜,公布所有上榜考生的名单。

贡院内,众多阅卷官正在彻夜批阅此次府试的卷子。梁朝的阅卷制度,采取的是封名流动制,即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舞弊,知府当众封卷后,会由专人进行誊写,誊写过程中不得有任何记号。誊写后的卷子,才是阅卷官批阅的卷子,并且为了杜绝阅卷官动手脚的可能,每位阅卷官只批阅一道题目。

这么一来,每七八位考官都只负责一题,批阅的时候,好坏便十分显眼了。

秋黎是锦州府府学学正,素日里授课的科目便是策论。他批阅到一分卷子时,忽然惊讶“咦”了一声,然后又埋头细细研读起来,片刻后,抬手招呼同僚,“陈老,刘老,你们过来看!这篇策论做得如何?”

他们策论这一科目,向来是最不起眼的科目,因着每次阅卷过后,前三甲的考卷皆要张贴,帖经、杂文两科皆有好文,引得众人交口称赞,唯独策论这一科,连着三年也不一定能出一篇佳作。

时间久了,就连府学里头的学子也不愿花心思在策论上了,写出来的文章,皆是千篇一律,说出来的举措,皆是文不对题,毫无实际价值。

上一篇:东宫娇婢 下一篇:宠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