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312)+番外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但是除了要优育的粮种外,好的种植经验也是必需的,这就需要种植经验丰富的人多加传授和宣讲,让百姓能够学习更多的种粮经验,这样,相信农事上应该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

沈皎说道这,不由想起之前她和天和帝在谈及土芋后,谈及的关于鼓励农事发展的事情,虽然鼓励的奖励机制已经下达,但是虽然有些效果,但是效果并不好。

她回去之后总结了一下原因,她觉得这主要是跟知识的落后,经验上没有得到交流有关,如果农事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现在这种农民只知道闷头种地,什么都不知道,只凭自己的经验的局面。

这是她为什么坚持让百姓读书的原因,一是为了弄得礼义廉耻,知礼明义,第二就是为了丰富这些人的知识,所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是绝对没有错的,她希望百姓能够有一天,在种植方面有了疑问,也能有人会去翻找书本,去里面寻找答案。

有人会因为喜爱农事,通过这个学堂,活得更多的经验,能够结合书上的言论,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找到各种各样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所以,这才是她要对百姓普及知识的第二个根本的目的。

只有知识才是推动世界时代发展的动力。

“对于在学堂上讲解农事,也还有通过的可能,但是工事,却是不行了。工事是为士族看不起的‘末业’,在培养士的学堂上,讲解‘末业’,这个是恐怕遭到的反对会不小。”天和帝皱眉道。

沈皎明白,天和帝这么说,已经是给她留面子了,她若是这么做,反对声何止是不小,估计到时候朝堂上没有人会同意的。

“《尚书·泰誓》中有言,周武王声讨商纣王的罪名中就有一条‘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天和帝看着外甥女似乎不见改变意思的样子,说着这其中的艰辛:“之后,汉代武帝独尊儒术后,不少人就已经将工事和‘奇技淫巧’这四个字联系起来,你应该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也明白儒家对工事的态度。”

“尚书中是有这一言没有错,但是以此来贬低工事,便是这些人曲解意思,过于迂腐了。”沈皎知道天和帝只是一种考验,若是否决,根本就不会和她在这里继续这个话题,所以内心并不慌张,尚书中的这句话,她十分清楚,“奇技淫巧”不过是一些腐儒的片面之见,哪里能因此否认工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尚书的本意不过是说不要追求雕刻分外华丽的奢侈之物,一次=以此来提醒帝王不要玩物丧志,奢侈腐化,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但是这和我所想要发展的工事关系并不大。”沈皎从容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事,而农事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事的支持,若是没有工匠的能力,又怎么会出现制作精巧的水车等一系列有利于农事发展的用具出现,还有北方的井灌,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工匠的智慧,并且将井灌实行下去的还是这些工匠。”

“我想要的工事,是利国利民的工事,而不是那些追求于华丽奢侈的手工艺,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沈皎解释道。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事的发展是基础,是本,那工业的发展就是关于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强盛的关键。所以,对于工事的发展势在必行。

“虽说是这样,但是要是想要在学堂上讲授这些还是会有困难的。”天和帝笑着道:“朕会给你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却是要你自己去把握。”

沈皎知道,天和帝这是默许了她的态度,只要她说服了朝臣,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连忙喜道:“多谢皇舅舅,重光定然会全力以赴。”

“不用谢朕,若是争取到了,就是你自己的功劳。”天和帝笑着摆手道,眼前的女孩已经大了,已经能对着国师讲出新旧更迭和改革无尽头的话,说明其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了,剩下的就应该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实践了。

“学堂的事情,朕自由打算,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天和帝说完后,又似自语道:“先忙完春闱会试,便是应该是它了。”

沈皎知道天和帝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时间就定在会试之后,只是不知道这跟会试又有什么关系,不过,她也没有多问,点头应是。

学堂的筹建可不是一件小事,这牵扯到天和帝和世家之间的博弈,不过,依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世家的权利和威望远不如君权,天和帝的君威和权利能够压得住世家,所以虽然会有问题,但是应该会得到妥善解决。

但是这场博弈一定不会小,很可能会掀起朝堂的一番风雨。

不过,这和她没有关系,她的目的在于工事和农事方面,如何让它们走上学堂,才是她的重中之重。

事情都说完后,沈皎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便提出了告退。

回到琼华院后,她觉得自己心中的担子放下了一大半儿,如今教育,农事,工事都有所推动,剩下唯一一个没有发展的便是女子地位的问题了。这,也是她心中的愿望和抱负之一。

第294章 殊途同归

回到府中后, 淑惠长公主和梁国公沈邦靖都保持了默契, 在询问了女儿是否在国师府与国师的相处中遇到麻烦, 在得知没有后, 纷纷放下心来, 便不再追问。特别是沈邦靖, 自从女儿正式步入朝堂以来,他除了日常的生活关心外,不再过问女儿的事情, 这是为了避嫌, 也是彼此之间的默契。

和父母交谈后,一家人用了一顿饭, 沈皎便回到了自己的琼华院中, 这种时候, 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安静地思考事情。

比起之前,她觉得今日的自己明显轻松了许多,特别是学堂的建设得到天和帝的首肯后, 她觉得自己的担子卸下了很多。

谁又能知道,今天她和天和帝之间短短的一段时间的对话, 是她深思几年才得到的结果,鼓励农事和工事的发展,在这个士农工商的时代, 要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先不说朝堂上那些士族的阻力,便是帝王这一关就不好过。这个世界为何有士?那是君王的册封, 换句话说,士的存在是因为君王的存在而存在,危及士的地位,其实是在威胁君王的地位的一种表现。

不要看现在的局面是君王要遏制世家的发展,但是世家的权力更多的是来自君王给予的官职,依托于君王的权威。世家是强大,但是若是一个世家,几代人都不能位列宰辅,那这个世家便已经衰败。

所以世家的存在是依托于君王而存在的。但是既然是依托关系,世家为何还会威胁君王的地位呢?

这便是教育的不公正性,世家的教育资源实在是太丰富,所以他们即便是在废除九品中正制改为科举取士后,依旧能屹立在朝堂之上的原因。

当满朝的朝臣,世家占据了大半,这个时候他们便会为了家族的利益互相抱团,君王的威望便是再大,政令也要有人实行,可是当政令威胁到这些世家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便会极力阻碍政令的实施,没有了朝臣去实施政令,那政令还怎么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