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234)+番外

对于黄绩其人,沈皎了解的不多,但是朝堂上拥护晋王的武将中确实没有听到过黄绩的名字。

不过,这也完全说明,对待任何人都不能小瞧,晋王便是再如何,手中也是有着自己的底牌的。

第210章 初心

黄绩此人, 她的了解不多, 只记得此人似乎是有家世的, 而且比起其他的几个副指挥使或者是相同级别的武官, 黄绩的年龄算得上是小的。

虽然武将不像文官那样需要论资排辈, 而是以功勋来论官职, 若是有功绩,年轻一点也没有什么。但是让人疑惑的是,黄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勋。

“元嘉若是记得没有错的话。”沈皎对着天和帝疑惑道:“依照黄绩的资历和功绩, 应是没有资格做到京城副指挥使的吧。”要知道, 便是吴辽跟随着她的父亲,战功卓著, 年龄也比黄绩大上一些, 也只是和黄绩平级。

“黄绩此人善于钻营, 上下口碑都不错,和军中的一些将领关系不错,朕原本是打算将其许配给你文安姨母的。”天和帝答道,这样的人在军中也不在少数, 但是为什么黄绩能够在这个年龄混上这个职位,其中定然是有原因的。

“说起来, 黄绩的位置还是你文安姨母亲自来朕面前求的。”天和帝说道这眼中一暗,“朕原本想着文安的日子这些年过得也不易,想要在以后给她赐婚的时候, 多些体面,所以也就同意了, 朕本是想让黄绩在那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

如此,沈皎才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先帝当年的公主并不止她母亲淑惠长公主一人,她母亲行三,另外还有五个姐妹,其中有两个因为在先帝时期帮着纯王,做下不少错事,并帮着纯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事,已经被天和帝贬为庶人,圈禁起来了。剩下的三人,两位嫁到了外地,京中就只剩下她母亲和文安长公主。

她这位文安姨母,和她母亲淑惠长公主感情甚好,先帝时期便一直站在天和帝和谢太后身边,所以颇得天和帝优待。不过,她这位文安姨母身为公主,金尊玉贵,应该是一生顺遂的。文安长公主的生母和谢太后之间的关系十分不错,就如同现在的淑妃和卫皇后之间的关系,所以文安长公主又年纪最小,淑惠长公主对这个妹妹也是极为疼爱。后来,天和帝又在夺嫡之争中胜利,文安长公主便成了除了淑惠长公主外,最为尊贵的公主。

但是即便是身份尊贵,但是这位在婚事上却是极为不顺的。文安长公主已经两嫁,但是一次遇人不淑,驸马心中另有他人,拳养外室,文安长公主如何能忍得下,一剑斩杀了外室,驸马也是被文安长公主一剑斩得不能人道,并与其和离,另一次却是极为不幸,本是恩爱夫妻,两人孕有一女,可是天灾人祸,要了这位驸马的命,文安长公主只能寡居在公主府,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再嫁,一直独自抚养女儿。天和帝和谢太后怜惜文安长公主母女可怜,特地赐给了文安长公主独女康寿县主的爵位。

这些年来,文安长公主一直没有再嫁,谢太后和淑惠长公主,以及文安长公主的母妃温太妃觉得文安长公主和前任驸马感情极深,思念故人,便一直没有忍心逼着文安长公主再嫁。所以,这次文安长公主愿意再嫁,忘却伤心事,谢太后和温太妃几个很是高兴,便是天和帝也是如此,所以文安长公主想要求个体面,天和帝也是答应的。毕竟,京城副指挥使这个职位当真是极为体面的,况且这个职位并没有多少实权,京中大营的兵马全部都被镇南侯控制的很严,又有吴辽从旁协助,黄绩只是挂个空值,却是没有想到黄绩真的有这个胆子,和晋王一起谋事。

“他倒是会钻营,可是这次却是钻营错了地方。”天和帝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冰冷。

“只是不知道你文安姨母对此事究竟是知道多少?”对于黄绩,天和帝没有多少想法,这样的任处置按规矩处置了便是,但是对于文安长公主……

沈皎看着天和帝晦暗不明的神色,知道他的心中所想,这件事若是文安长公主是被蒙蔽的还好说,只能说是文安长公主识人不清。但是若是文安长公主也参与进了晋王的这场逼宫之中,只怕天和帝会寒了心的。

“暗影这里最近有些忙,你文安姨母的事情,就交由你来办吧。”天和帝对着沈皎说道。

“是。”沈皎起身应是。

“这也该到了午膳的时候了,别让你外祖母等急了。”天和帝和沈皎又说了些话,嘱托了些事情,便对着沈皎拜拜手道:“明天继续到朕这里来。”

“是。”沈皎看着天和帝有些疲倦的神色,不再请天和帝同去谢太后那里。对于一个帝王,有时候独处会是平缓心情,自我调节的最好方式,他们不需要太多来自外人的安慰,若是连这点自我控制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受得住朝堂的风云变动。

“元嘉告退。”沈皎说完后,在天和帝的摆手中退去。

刚一出门,便见胡喜走了过来,对着沈皎道:“郡主,辇轿已经备好。”

“有劳胡阿叔。”沈皎笑着道。

随后沈皎上了辇轿后,一路朝谢太后的兴庆宫走去。

沈皎到了兴庆宫后,在谢太后的关怀中,用了午膳。

午膳后,谢太后坐在上首,神色有些严肃,看着眼前外孙女道:“出去这么多天,瘦了不少。”眼中满是心疼,她的这个外孙女,身体孱弱,这趟出去,真的是瘦了不少,可见是吃了不少苦的。

还不待沈皎接话,安慰谢太后,便又听着谢太后又道:“这次,你是去了山东了吧。”

“是。”沈皎直接答道,来之前,天和帝在她来之前似乎有所预测,特意嘱咐过她,她现在的事情都可以告诉谢太后,所以她没有什么顾虑。

“这趟山东之行不易吧。”谢太后看着沈皎说道。

“确实不易,但也是收获颇多。”沈皎没有否认,这趟山东之行,虽然安全无虞,但是山东官场错综复杂,她光是理清和看清山东官场的各系官员派系,便用了好久。特别是中间身为山东右参政马文本的身份,隐藏颇深,她也是调查了好久。若是不知道山东官员的这些个身份,又岂会知道这背后涉及的朝中每个人的心思和打算,特别是这背后策划许久,隐藏最深的燕王。

更重要的是,这次她真正的了解了百姓,了解了官场等等,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发展百姓的思想都有了一些认识。发现了很多的,以前她从没有想过的问题,很多很多。

当然,她也是长了不少见识,收获了不少,特别是跟着张敬宗出去的那段时间,虽然日子有些苦,但是却也让她真的收获不少。“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实践的经验真的是特别重要。

“觉得苦吗?”谢太后再次问道。

“说不觉得苦是假的。”沈皎笑着道,面对谢太后的问话,她没有任何要说假话,场面话的想法,“您也知道,我从小锦衣玉食惯了,出去难免有时候风餐露宿的,一开始确实是有些不适用的。”从上辈子到这辈子,她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苦。上辈子,科技发达,虽然她的家庭生活条件只算得上是普通家庭,但是也是家中的娇娇女,根本就没受过苦。再加上那个时代科技发达,生活富足便捷,便是这个时代的帝王在跟多方面也比不上,哪里有多少苦可受?这辈子在大齐,她又是身份尊贵的郡主,金尊玉贵的,更不会有什么苦受。所以,说真的是,在开始的那几日,她确实有很多地方不适应。但是,最终她都受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