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锦路(190)+番外

杨万里听后,依旧皱眉:“大人,这也不太现实。这些漕户也不都全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很多村正,保长都是识过字,读过两天书的,在这个上面动手脚,恐怕是不太现实。”虽然那些保长,村正什么的,可能没有功名在身,但很多都是识字的,这样显而易见的手脚,能瞒得住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却根本不可能瞒住那些人。到时候,若是其再闹起来,事情岂不是更大?

“刚才不是说了吗?让你将钱拿出来,给那些领头的足够的好处,让他们闭嘴,只要他们闭嘴了,那其余的人不就会乖乖照签了吗?”在那些百姓中,领头的人都是那些村正啊,保长啊,那些读过书的人,只要将他们搞定,这一切就行了,其余的人也翻不出什么浪来。

所以,这一切不都回到了他之前说得那些事情了吗?杨叔达看了眼才明白过来的杨万里,有些时候,还是和聪明人说话比较容易,原本一些心照不宣,一点就通,不要说出口的事,现在还得让他一点一点地何其吩咐明白。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不知变通的,你只要抓这么一两个做个例子,在表现出答应后的好处,这财帛动人心,你说是吗?”杨叔达意味深长地看着杨万里,将事情一点一点地吩咐明白,他生怕其不明白他的打算,将事情办砸了,到时他也跟着一起倒霉。

杨万里看到杨叔达对着他的眼神,知道其在嘲讽自己,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讪笑了两声。现在是他有求于杨叔达给他出主意,毕竟若是事情一旦暴露,他是漕运的直接负责任人,最倒霉的只会是他,杨叔达所要负的责任却要低他一等。所以,他现在为了保命保官,也只能听从杨叔达的,对这嘲讽,也不能说什么。

“恩威并施,大人好手段,在下是万万也想不到的,在下敬服,敬服。”杨万里笑完后,便奉承道:“那下官告辞,这就回去准备。”

随后,两人客套了几句,杨万里便离开了,返回自己的府中。刚一回到府中,杨万里便脸上立时便阴沉下来。

“砰!”杨万里将下人呈上的茶盏摔得粉碎,怒道:“这么热的茶水也敢呈上来,是想烫死本官吗?”

“老爷恕罪!老爷恕罪!”婢女无比清楚他们这位老爷的脾气,只要在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便会回到府中,将气撒在他们这些下人身上。今天的茶水都是按照之前的标准送上来的,是正好的,哪里烫了?老爷只是单纯的想要找事,将气撒在她身上而已,以前这样的情况常有,不过,今日轮到她身上了而已。她也不敢辩解,以往不是没有人辩解过,只是下场会更惨而已。

“老爷息怒,您何必跟一个婢女计较,这做错了事,按照家规处置便是,怎么值得您动气呢?”一旁管家模样的人劝道,看着杨万里怒火收起了一些,才对着一旁的仆人吩咐道:“还不将其拖下去处置了,只会惹大人生气的东西。”

婢女听到这句话,绝望地闭上了眼。

“大人,出什么事情了?”管家谄笑着道:“无论出什么事情,也不值得大人您生气,这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你知道杨叔达那个老匹夫他是怎么嘲讽我的吗?”杨万里怒气冲冲地道,双眼已经因为愤怒而通红:“他看不起我,觉得我贪财,一副清高的模样,不屑的样子。有本事就真的清高一个给我看,有本事自己别贪啊。”

“我每年给他送去的孝敬,他府中举办个宴会喜事什么的,我备的那些重礼他不都是眼都不眨地都照单全收了吗?这些还不算,那章县的周仁可是他的得意门生,现在其开着军仓,倒卖军粮的事情,整个山东谁不知道,谁不知道他敢这么做背后仰仗的谁?这背后还不知道上交给了杨叔达多少?就他们那开军仓,趁着灾荒,卖着天价粮食的事情,可不比我这扣下这点护河饷的罪责小。”

“杨叔达的心可比我胆大的很,他都如此做了,还打量着谁不知道,他有什么脸说我?”杨万里只要一想到杨叔达看他的眼神,一副嫌弃和鄙夷的样子,心中的怒火就怎么都停不下来。都做得一样的勾当,怎么他就比他高贵了不成?

“他就是觉得他官职比我高上两级,便可以对我趾高气扬,随意训斥了吗?”

“老爷您息怒,息怒,消消火。”管家立时谄媚地劝道:“待日后,以您和何大人之间的关系,那无论他是谁,还不是任您摆布的,人家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您是君子,何必自降身份和他那般自以为是的小人计较。”

管家的话落后,杨万里觉得心中顺畅了不少,道:“罢了,就像你说得,我不与那起子小人计较,待日后,我再慢慢收拾他。”说到最后,杨万里眼中闪过一道狠意。

“去,你现在请漕运衙门的所有官员到府中来,我有事吩咐。”虽然杨叔达令他厌恶,但是不可否认,其的方法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能解决他现在的困境。

“是。奴才这就去。”

被杨万里记恨的杨叔达,坐在书房中,放下手中的笔,将写好的书信装进信封中,吩咐道:“将这封信送去章县县令周仁手中,要快,连夜就去。”

“是。”

待仆从退去后,杨叔达坐在椅中陷入了沉思。他当初默许周仁开军仓,确实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银子。他之前为了升官,保持清流,家中并没有留下多少积蓄。他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岁数,虽然想要拼命往上升,但是这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若是他一旦升迁不了,入不了阁怎么办?到时候,他为官这么多年,落得个白身,还无钱财傍身,什么也没捞着,他岂不是白干这么多年了。若是真落到那个地步,他是不甘的。所以,他做了两手准备,钱和官,他至少在最后得要有一个不是。而他又不想要掺和杨万里漕运衙门里的破事,所以,他默许了周仁的做法。

而此时,他真的有些后悔他做得这个决定了。不,或者说,他现在有些后悔他这几年来做得大部分的决定。今日他所面临的局面,本就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正当杨叔达紧皱着眉头,后悔着,一筹莫展的时候。便听到有仆在门外禀报:“大人,右参政马大人求见。”

而此时的赵王也从张敬宗那里了解完情况,回到了馆驿中,和端王回禀着自己今日的所得。

端王听到赵王介绍完情况后,点了点头:“看来,你今日收获颇丰。”

“那么,对于现在的情况,你可有什么想法?下一步该怎么做?”端王挑眉问道。

第166章 考教

赵王知道这是端王对自己的考教, 仔细思索了一下今日张敬宗给自己讲的事情,回道:“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勘灾, 只有勘过灾, 才能知道现在的灾情是什么样?究竟是如杨叔达和张敬宗等人谁的话是真,谁的话是假?”事实会告诉他们两人话中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