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抢了妹妹的后位(141)+番外

徐夫人可就被堵得回不了话了。

先前那话她收回。这泥腿子皇后,黄毛丫头,瞧着四六不懂,没成想,说这理由还一套一套的,夫人们说不出啥辩解的话,但一脸的不甘。

林秀也懒得对着她们这些拉长的马脸,随意说了两句就把人打发了。

临走,她还特意加了句。

“诸位夫人也莫急,过两日就是朝会了,百官们个个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但若是有不明白的,只管问,咱们皇帝陛下又不是不通情理的,最是和气的人,定然能跟百官们商议个满意的结果的。”

已经退出去的夫人们险些一个踉跄。

说楚帝通情达理、最是和气,她们没听错吧?

哼,要真是通情达理、和气的,咋会跟朝臣们商议都不商议,直接就下了令的?

唬谁呢,打量谁不知道似的,如今这朝堂上,就快是陛下的一言堂了,除了几个心腹还能提些意见,别人的话,皇帝能听?

可那几个心腹之人谁能比得了?人家家中子息的事儿有心腹之臣罩着,后头还有当今皇帝站在后头,想去哪儿想做啥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他们哪能比得了。

林秀一句话,没安慰到诸位夫人,反而让人更气了,但在这宫里,到处都是林秀的人,连句回嘴都不敢,气冲冲的走了。

进宫一趟没替自家大老爷们讨个公道,反倒是吃了一肚子火气。

以前倒还没看出来,这乡下来的泥腿子皇后还是个嘴皮子厉害的,巴巴的不饶人,一寸一寸的打在她们身上,偏生还说不出个所以然。

要是回了,那不就是阻碍皇帝皇后对子民公平爱护么?

说了,那不就是不满楚帝独断专行?

夫人们鱼贯而出,雨晴姐妹捂着嘴上前,抿唇轻笑:“还是娘娘厉害,那徐夫人向来是眼珠子恨不得生在头顶上看人,这会儿被娘娘说得腿肚子都在打抖呢。”

雨霞也接口:“可不是,除了徐夫人,还有陈夫人、章夫人、王夫人那些,奴婢瞧着那脸都是黑的,这些夫人平日里在城里可威风了,出门都要让人让道的。”

“这么威风?”林秀忍不住挑眉。

雨霞回她:“那可不,这些夫人们在外头那可是威风八面的,也就是到娘娘你跟前儿才被压了下去,平日里,捧着的人那可多了去了,不知道多少人上赶着巴结他们。”

重臣夫人,还是开国功臣之家,这些身份一重一重的压下去,除了少数能跟她们匹配的,余下的可不得使劲巴结着么。

“那我可把人给得罪狠了,”说是这般说,林秀面儿上可是丝毫没有害怕的情绪,她还跟姐妹俩笑道:“也怪陛下,自个儿倒是躲得干净,却让人打主意到我身上了。”

要真听信了这些人的话,跑去楚越面前说些有的没的,就为了彰显皇后身份,展示贤良大度,只怕两人早就闹掰了。

夫妻一体,她傻么才去拆楚越的台。

但要说,本来好好的被一群人给哭丧似的搅和了一场,林秀心里多少还是有几分不舒坦的,晚间,御膳房上了菜,她还化悲愤为力量连着吃了两碗饭。

楚越在一旁看着,还笑她:“太医说过,晚上得少吃些。”

最后几个字他说得还有些意味深长的。

林秀以前跟他闹过,说不想喝补药,最后只留下了一副太医留下的温补方子,当初用的理由就是吃多了要上火。

明明是自个儿不想喝,还赖他想借机耍禽兽,偏她跟他据理力争的,胡搅了一通楚越只得让人停了,这会儿看她胡吃海塞的,一个劲的往嘴里送,吃得多,担心晚上肚子要闹,又想起了她那个至今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忍不住就隐晦的说了出来。

不过林秀没领会到,她从碗里抬头,瞪了楚越一眼,“还不是怪你!”

楚越还不知今日她接见臣妇们发生的事,闻言看着人,一脸冤枉,还有几分果然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无奈:“我怎么了?”

“雨晴你来,”林秀下意识说了一句,又想起他们用饭时向来不喜宫人在一边伺候,这会儿都在外室呢,便搁了碗筷,认认真真跟他谈到:“今日命妇们入宫,还没说话呢,她们全都对着我哭,又哭又喊冤,你说是为啥?”

楚越心思通透,转个弯就想明白了,就因为想明白了,他才没忍住笑了起来。

“他们...他们闹你了。”

这亏得是朝中大臣呢,找不到他这个正主,竟然想了这么个损招,怂恿一堆女人来闹事,都是越活越回去了。

林秀蹙眉,见他还在笑,板了板脸:“正经的呢,别笑了。”

“好好好,不笑了,”楚越翘着嘴角。

“哼,”林秀也懒得再跟他说,只又捧了碗,道:“我这是化悲愤为力量呢。”

楚越又制止她:“行了行了,朕相信我的皇后,这事儿我没提前跟你说过,不过朕想,依皇后的能力,那些夫人们离开的时候心里只怕很是悲愤吧。”

他目光在她手中的碗上撇过,意思是说难过的都是别人,就不用再划悲愤为狂吃了吧。

楚越平日里很忙,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处理公务上,但他对林秀是身体状况很是上心,尤其是太医早前给林秀检查过,说她身子亏虚得厉害,要好生调养才行,于是隔上一段时日,他便招太医问询一番,比对自己的身子骨关心多了。

反正他一个大男人,身体强壮,怎么样都比小姑娘要好。

在他的干预下,林秀只得放了碗,等宫人们把桌上的蝶碗都撤了下去,奉了热茶上来,楚越才把他发下去的这道诏书说了。

“其实就只是改了下入太学的条件罢了,朕知道百官肯定会反弹,只是没想到他们会捅到你跟前儿。”

林秀也是知道太学的举荐制的,就因为这里头太多不平,由前朝开始,科举变迅猛发展起来并广纳天下寒门举子,官宦子弟是不屑走科举之路的,他们大都还是蒙荫进太学,从尔入了官场,虽说大部分是挂个闲差,但也是朝堂的正式官员,大小也是个正经差事。

这些人再靠着父辈的庇荫,升官加职也是迟早的是,反倒是比寒门学子们走科举之路来得简便。

那十年的寒窗苦读,可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耐心的。

“怪不得徐夫人他们要翻脸呢。”林秀啧啧两声儿。

说来这该怪谁,只能说他们运道不好,而他们大圣的皇帝陛下太勤快了些。

圣朝建国这才两载,如今的重臣们大都是随着楚越打天下得封的,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些人家也一一跃为大家族,而在大家族里头,什么最重要?

自然是源源不断的有出息的子弟,这样家族才能长久不衰,对他们来说,走太学如仕是最方便简单的,便是前朝时科举发展旺盛,但太学也依旧火热,他们打下这江山,还没享受两年这能快速培养子弟的便捷呢,就被楚越给打碎了。

上一篇:七零年代绿茶小寡妇 下一篇:荣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