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488)

就跟温室大棚生产出来的蔬菜一样,冬天的洋柿子价格能达到夏天的十倍不止。

“比如说洛阳盛产牡丹花。他们当地有人用冷库来保鲜,采下来的牡丹花寿命可以延长八十天,直接跨越一个季节,卖出的价格可想而知。”

江海潮怦然心动,本地的鲜切花是5月份开始大量上市,一直持续到11月份。如果可以利用保鲜技术反季节销售的话,那他们当真能挣好大一笔钱。

她直奔主题:“盖一个冷库要多少钱?”

“那要看多大面积了。要种个两三千亩的话,起码得有1000立方米的冷藏库吧。好在只是冷藏不是冷冻,估计一百万差不多了。”

这还叫好在啊,江海潮都感觉自己要头晕目眩了。为什么教授说起一百万跟一百块一样呢。

韩教授看她要打退堂鼓,反而来了精神:“你别光盯着投资,你要看回报的。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百合花,这个是市场上卖的很俏的。你通过冷藏配套自繁种球,一亩地节约成本2万块不成问题。你再拿冷库低温处理,使得种球实现两次利用,每亩节约15,000。而你控制好百合花上市的时间,一亩地多赚3万块,很正常哦。”

他这个饼画的实在太大,别说吃了,江海潮感觉自己的手都捧不住。

韩教授谆谆善诱:“这个冷库盖好了以后,能做的事情多的去。比方说不放花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在里面保存其他农产品嘛,照样能多挣钱。”

江海潮各种纠结,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她眨巴眨巴眼睛,试图压价:“如果利用厂房改建,那费用会不会少点?”

韩教授认真地看着她:“冷库的厂房是其次,主要是设备,冷藏设备费用可不低。”

镇长怕她打退堂鼓,赶紧表示镇上的大力支持:“盖冷库的话,厂房我们就不收租金了啊,免费让你用10年,你看行不?”

江海潮还是苦大仇深,皱着张脸,一声不吭。

卢爸爸一个劲儿地朝镇长使眼色,搞得镇长不得不硬着头皮加码:“好啦好啦,鲜花交易市场的厂房我们也不收房租。十年,给你免费用十年,行了吧。”

反正厂房空着也是空着,到现在也没谁接手的意思。

把它们利用起来,给湖港镇的人多早点挣钱的门路。挣了钱,他们还不是在湖港镇花了,不也就是湖港镇有钱了吗。

看看现在街上,是不是店铺都多了好几家,连卖早饭的都有好几种了。

这就说明老百姓兜里有钱了。

镇长把能想的优惠条件都想了,又说了减免税收的事儿,到最后他都开口主动提信用社担保贷款了,江海潮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像赶鸭子上架一般:“好吧,那就搞鲜花交易市场,带冷库的那种。”

她扭过头看韩教授:“可是你给提供技术指导,我们连鲜花交易市场长啥样都搞不清楚。”

韩教授其实不太想多事,毕竟他心心念念的是省城。

可理智又残酷地告诉他,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毕竟眼下能一把头掏出100多万当冤大头,哦不,是深谋远虑建设鲜花交易市场的,估计也找不出几个人来。

能看到它的好处的没钱。

有钱的又忙着挣大钱,懒得跟泥巴多打交道。

他咬咬牙,一跺脚认了:“行啊,回头我就把规划给你拿过来。”

江海潮又转头看唐教授,一副快哭的模样:“教授爷爷,你得指导我们种花呀。如果花种不好的话就卖不出去,那我们就没钱还债了。”

她这样委委屈屈的,搞得一群大人突然间意识到人家就是个小孩,他们一把年纪欺负小孩当真过意不去。

唐教授赶紧赌咒发誓:“你放心,我说了当湖港镇的技术员就肯定好好当。我解决不了的难题,我找人也会帮你们解决。”

江海潮要了一大堆保证,脸色才慢慢地缓过来。

看的大人们都暗自松口气。

谢天谢地,得亏她没当场哭出来。

韩教授很有契约精神,主动询问:“要签合同吗?在哪儿签?”

江海潮眨巴眨巴眼睛:“那我得先去喊我家公爷爷过来。”

大人们这才真的反应过来。刚才跟他们谈一百多万投资的,只是个小学生而已。

他们竟然都说得一本正经,一个都没意识到有什么地方不对。

实在太可怕了。

江海朝也感觉好可怕呀。

天呐,这一把是不是该称之为梭哈?如果投资错了的话,可真要人命啊。

不行不行,她必须得想办法赶紧多挣钱。

起码要把从冯雪手上拿的四十万赚回来吧。

她可不喜欢欠人钱。

第179章

反手一个举报(捉虫)

一片恓惶中,江海潮终于迎来了个好消息。

那就是她那本《公主の美丽日记》真的卖爆了。

初四那天,编辑姐姐不是通知她说加印的两万册嘛。她这边又追加了两千多本的订单嚒,结果没等她把这两千多本书随着衣服送出去,编辑姐姐又通知她要加印了。

省报的文艺版甚至还有人专门写文章评价了她的书,分析为什么一本简单的绘本能够刮起畅销的旋风,使得书店频频断货。

文章分析的还是挺到位的。

比如说书的发行时间选择很巧妙,刚好是目标人群年轻读者兜里有钱的时候。

比如说这绘本简单又清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哪怕不当成书看,只是单纯的作为画册也可以从头翻到尾。

不过文章提出的最后一点理由,江海潮最喜欢;那就是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对美的追求就更加强烈了。

《公主の美丽日记》之所以能够畅销,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

江海潮拿着报纸嘿嘿嘿,笑得在宿舍床上直打滚。

没错,开学后她跑来一中上学了。

本来她想租房住的,这样多自在呀。

可是所有人都说不行,不仅仅是大人,她的小伙伴们也坚决反对。

大家一致认定,她一个人住在外面不安全,哪怕是在教职工家属区租的房也不行。

至于她强调她带上了海音,那更是遭受了大家伙儿集体反对。

开什么玩笑?想都不要想。

海音对住在外面也没多大兴趣。她就是那种对物质生活相当钝感的人。

宿舍挺好的呀,有免费的热水用,还能打电话。最重要的是住在宿舍,她随时能跟人讨论难题。

前两者江海潮还觉得不是问题,租个条件稍微好点的房子就行了。

到了第三点,对不起,她只能拱手告辞。

当姐姐的人好心酸,她压根就看不懂妹妹做的题。

最后她只好老老实实住在了学校宿舍。好在她本人其实已经很习惯集体生活,最多在床上打几个滚,就坦然接受了现状。

反正她来一中的目的又不是学奥数,她是为了学画画,外加预习初一功课才走后门进的一中。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