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姐还是小学鸡(375)

建生舅舅其实并不多在意小孩子们大晚上跑出来干嘛,只外甥都主动提了,他也顺便问了句:“怎么问鸭毛啊,家里准备杀鸭子了?”

“没有没有,我们家没养鸭子。是羽绒服,我们想知道哪个厂子能做羽绒服。”

建生舅舅听得愈发糊涂,但无心去追问,只应和着:“哦哦,原来这样啊,那你们早点回家去啊。”

江海潮却灵机一动,突然间想到:“舅舅,你知不知道我们这边哪里有羽绒服厂?要质量好的,能给人做衣服的那种。”

这话没头没脑的,建生舅舅都听愣了,下意识地摇头:“不晓得耶,没听讲过。”

话都到这份上了,稍微懂礼貌的小孩肯定要就此揭过。

但江海潮偏偏是那种牛皮糖,竟然厚颜无耻地提要求:“舅舅,你能帮我们问一下吗?我们要定做羽绒服。”

她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单词本,翻到后面,在空白处写下一串电话号码和呼机的号码,然后撕下纸,满脸渴望地递上去,“舅舅,你要是打听到了,打电话告诉我们行吗?”

建生舅舅的目光落在单词本上,原本有些不虞的心情倒是淡了。

这回下元节他回家祭祖,也听老家的老人说了江家姐妹的事。乖乖,那个最小的妹头厉害的喽,已经被一中要走了,到了一中里面也没叫人比下去,还是回回比赛拿第一。

至于大妹头倒是没怎么听人提起她学习的事儿,只晓得她搞少先队的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全镇的人都被她调动的团团转哩,电视台都上过好几趟。

现在看见她随身携带的单词本,建生舅舅作为长辈,又是主管教育的官员,心里还挺舒服的,便接过了那张写了电话号码的纸,点头应诺:“那我找人问问看,你们早点回家吧,好好学习,不要松懈。”

车窗终于摇上了,车子也开走了。

高强重重地松口气。

妈呀,这可是教育局长,能管校长的人。

他这个在老师面前都要腿软的人,看着教育局长能不发抖,都是他英雄好汉了。

他只奇怪:“班长,你问你舅舅也没用啊,他管教育的又不管厂。”

卢艳艳白他:“你懂什么呀?我爸也不管厂啊。可我们县各个镇上有哪些厂,我爸想知道,随便打听一下就清楚了。”

放在建生舅舅身上,那就是他想知道的话,不仅本市,本省各个地区到底有哪些厂,都能搞清楚。

什么叫舞台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就是典型啊。

杨桃想起来重点:“大姐,那还让龙龙妈妈帮忙打听鸭毛的去处吗?”

龙龙立刻露出了忐忑不安的神情。

江海潮毫不犹豫:“当然要,两边都打听着,到时候我们才能选到最好的。”

龙龙瞬间笑逐颜开:“我妈肯定能打听清楚,我们能挑到最好的厂。”

江海潮也笑:“走走走,赶紧回去,今天都耽误学习了,回去你们好好学习呀。”

至于她自己,当然是趁现在身体好了,又有时间,赶紧把那几个广播听众的造型图给画出来,店里才好挣他们的钱啊。

嗯嗯嗯,这一批冬装卖的好,他们手上才能有闲钱,才好等消息传回来,布置下一波的羽绒服。

然而小孩子想的太美好啦,龙龙妈妈打听到市里的废品回收公司就没下文了,人家根本懒得搭理她一个乡下来的收破烂的,一问三不知。

倒是建生舅舅那边动作很快,隔了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就亲自打电话给江海潮,报了两家厂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两个都做羽绒服,你们自己问问看吧。就说是曹局长介绍过去的。”

他没解释曹局长是谁,江海潮也不问,连连连道谢:“谢谢舅舅,麻烦你了。”

建生舅舅笑起来:“不麻烦,你们好好学习是真的,别把精力都花在旁处。”

江海潮忍不住吐舌头,挂了电话还在心里想,大人不愧是大人,看到小孩永远都是那句话,好好学习。

大家伙儿围着她记录的纸看,个个稀奇,这个建城在哪里?省城他们倒是知道,还有人去过呢。

江海潮拍拍纸:“管它们在哪儿,先打电话问问看情况吧。”

高强突然间感慨:“早知道这样,你还不如直接打电话问你舅舅呢,白受一场气。”

江海潮心道:我谢谢你啊,你可真看得起我,我连建生表舅家的电话号码都没,上哪儿打电话去。

不过这回他打电话过来,电话机上倒是显出了号码,那以后她就有建生表舅家的电话了!

江海潮心里有数,她要真想拿表舅的电话号码,其实也不是没办法。旁人没有,大舅爷爷肯定有啊,不然他们怎么好方便联系迁祖坟的事呢。

但这不一样的,她主动找上门和路上碰见不一样。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她也不知道。

哎,管不了许多了,先顾眼下这头再讲。

江海潮拿起电话机拨号码,搞得大家都茫然:“你打给哪个啊?”

“当然是打给厂里了。”

“嘿!你晕了,这个点儿还打,人家早下班回家了。”

江海潮继续按电话号码,信心十足:“现在是生产冬装的旺季,赶工都来不及呢。这个点厂里就没人,那这厂也差不多。”

果不其然,电话铃响了没几声,对面就有人接了。

对于主动找上门的顾客,又是曹局长介绍的,厂方十分欢迎。

但听说顾客的目的是想在他们厂里看生产线,做自己的羽绒服,厂方就不乐意了。

“我们的羽绒服是名优产品,在全国都拿过奖的,出口俄罗斯、日本、香港,是鼎鼎有名的牌子。你直接进我们的衣服卖就行,根本不需要做。”

不管江海潮如何解释,坚持品牌至上的羽绒服厂都不肯替他人做嫁衣裳。他们又不是什么不入流的小厂,自己就有拳头产品,何必给人做代加工呢?

好在江海潮也没啥必须得打造自己品牌的意识。她到现在想的还是得保证“公主日记”服装店的供货。

于是她退而求其次,要求羽绒服厂拿他们的样品图片传真过来给她看。

到底是省城的大厂啊,人家也有彩色传真机呢。

传过来的羽绒服图片,大家都觉得不能说不好。

他家的羽绒服不是那种直筒筒跟个烟囱似的,而是分成的A字型和v字型,有型有款。颜色也挺好看,有果绿、乳白,淡粉,还有玫瑰红的配了素色碎花,瞧着蛮舒服的。

可他们看来看去,都觉得跟公主日记差了点意思。

假如是其他的棉服,了不起他们把货进过来,自己再二度加工。

可就要在羽绒服上下手,那真是为难人了。加加减减,直接把里面的毛绒给倒腾出来了咋办?

江海潮试探着又打电话过去问,到时候能不能给他们找个技术指导,教他们如何在不损害羽绒服的前提下,完成衣服的二次曝光。

上一篇:大将军的小神医 下一篇:魔头拯救系统